环球农业讲堂丨食鲜:杨梅

杨梅,源于中国,两千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浙江为其主要产区,品种繁多,如“东魁”、“荸荠”等。杨梅富含维生素C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功效。可制成杨梅酒、果酱等美食,是夏季消暑佳果。

相关阅读延伸:

来源:环球网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价千金。”农历五月正是杨梅成熟上市的时候。杨梅,又称圣生梅、树梅、白蒂梅,是源于我国的特产水果,早在两千年前就已有人工栽培杨梅的记载。三国时期沈莹所著的《临海水土异物志》对杨梅的描述是:“其子大如弹子,正赤,五月熟。似梅,味酸甜。”杨梅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据浙江日报报道,杨梅是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产值最高的水果,面积达130多万亩,仅鲜果产值就有60亿元,浙江省杨梅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

杨梅的栽培品种超过300个,主要栽培的杨梅品种有“东魁”“荸荠”“丁岙”等。不同品种的杨梅果实品质差异比较大,如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色苷含量、总酸含量和固酸比等。其中,“东魁”杨梅味道甜并且果实大;“荸荠”杨梅果实小、味道甜、可食率高;“丁岙”杨梅果实小、酸度高、飞燕草素和矢车菊素等花色苷(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功能)含量高。

2023年11月10日,“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创造性地在不同高度的山地环境中,将古杨梅栽培与茶树栽培、土鸡饲养、土蜂饲养等产业有机结合,实行“梅—茶—鸡—蜂”的复合种养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结构是:在海拔700米以下、坡度30°以内的酸性基岩土壤地带栽培古杨梅,在杨梅林中间作混栽茶树,在林下生态饲养仙居鸡,在林中生态饲养土蜂。在该复合种养模式中,杨梅为核心物种,茶树、土鸡、土蜂为配合物种。四大农业物种并非简单组合或叠加,而是基于生物链原理,能实现不同生物特性的高度契合与完美互补。

在浙江宁波的慈溪、余姚等地,流传一句民间谚语:“端午杨梅挂篮头,夏至杨梅满山红。”杨梅是一种季节性极强的水果。杨梅受无外果皮包被、采后代谢旺盛、成熟时恰逢高温高湿的雨季、易受到病虫害威胁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难以长期保存和长途运输。据浙江日报报道,目前锁鲜技术可延长杨梅保鲜期到1个月以上,“8月还能吃到新鲜杨梅”。

杨梅用盐水浸泡,可能会爬出白色的小虫子,这种小虫子是果蝇的幼虫。果蝇是杨梅采摘及贮藏过程中的主要害虫。由于杨梅果实多成熟于高温和高湿季节,果实营养丰富,因此在杨梅上果蝇的危害具有暴发性。在杨梅成熟采收期,雌性果蝇产卵于杨梅果实乳柱上,幼虫会在果实内部取食。杨梅果蝇虫害防治传统方法是用防虫网,用细密的网将杨梅罩起来,既可以避免果蝇进入,又不妨碍杨梅的生长,但是这种方法成本高,也不能完全杜绝果蝇虫害。目前,也会采取生物防治,在果园中投放果蝇的天敌(如寄生蜂),让它们去治理果蝇,从源头减少果蝇的数量,减少杨梅的受灾程度。

杨梅作为鲜食浆果,如果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喷施农药后,将直接影响杨梅果实安全性。据《农药学学报》相关研究显示,清水冲洗对杨梅农药残留去除效果好,清水冲洗1分钟比盐水浸泡20分钟对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更好。(文/扬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