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看世界各地的“松茸”

全球松茸以亚洲为主,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尤为著名。中国云南、西藏等地松茸,肉质厚实,香气浓郁,被誉为“菌中之王”。日本松茸同样享有盛名,多用于高级料理。韩国松茸则以独特的烹饪方式展现其鲜美。各地松茸虽异,皆是大自然的馈赠,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阅读延伸: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饶固(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注:文中拉丁文名应为斜体)

近几年,关于捕捉、误采国家保护动植物的新闻时有发生。“刑”不“刑”、有“判”头、很“牢”靠……国家保护物种种类繁多,不该采的可不能采,不该抓的可不能抓。

哪些物种不能随便动?有人甚至给出了“长得越丑,判得越久”的结论,让人啼笑皆非。

其实,在国家保护物种里,还有一类是特别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它们就是“蘑菇”。

被国家重点保护的4种蘑菇

要想要知道一种物种是否濒危,可以查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红色名录》)。

《IUCN红色名录》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世界上关于动物、真菌和植物物种全球保护状况最全面的信息来源。

该名录将物种分为9类:未评估(NE)、数据缺乏(DD)、最不受关注(LC)、近危(NT)、易危(VU)、濒危(EN)、极危(CR)、野外灭绝(EW)和灭绝(EX)。

值得注意的是,《IUCN红色名录》是对全球物种进行的评估,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反应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物种濒危情况。

例如,在中国较为常见的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IUCN红色名录》中却只记录了其在我国西南和东北寥寥几个地区存在分布。

因此,要了解咱们中国本地的植物、蓝藻和真菌的濒危保护情况,还得查询我们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才行。

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以下简称《名录》)正式发布,里面包含了植物、蓝藻和真菌三个大类的超过270个物种,由于一些科、属内的所有物种均为保护物种,所以没有精确到具体个数。

在真菌这一类里,仅有两个物种被收入其中,而且它俩的名号可是耳熟能详!

其一是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一种生长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真菌。另一种是松茸,学名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二者均为二级保护。

著名的虫生真菌——冬虫夏草 (图片来源:wikipedia)

2021年,《名录》经过修订,新增了两个蘑菇物种,一个是内蒙古和新疆草原上著名的野生菌蒙古白丽蘑Leucocalocybe mongolica,另一个则是近些年才被发现的重要国际贸易真菌中华夏块菌Tuber sinoaestivum

这两种蘑菇均为中国所特有,由于目前无法人工栽培,且自然分布越来越稀少,具有重要价值。至此,一共有4种蘑菇入选新版《名录》,评级均为二级。

而在《IUCN红色名录》中,松茸和冬虫夏草均为易危(VU),但蒙古白丽蘑、中华夏块菌未被收录。

其实,每一种受保护的蘑菇身上都承载着许多人类历史和生活文化,今天重点和大家聊聊世界各地“松茸”的“菇事”。

松茸 (图片来源:wikipedia)

松茸,来源于中国的名字

松茸的学名是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 ,可以说是口蘑属中最为有名的一种珍稀食用菌。

松茸 (图片来源:iwemm10)

虽然松茸在日本很受欢迎,但“松茸”一名却源自中国。

宋哲宗元祐年间唐慎微的著作《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082-1094)中就有“松蕈”的记载(汉字中的“茸”即为“蕈”),因生松树下,菌蕾如鹿茸而得名。

而后在陈仁玉的《菌谱》(1245)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中,也出现过“松蕈”一词。

图片来源:《菌谱》1991年版封面

日本的一些著作,例如兼好法师《徒然草》、土居清良《清良记》、野存必大《本朝食鉴》等,均使用了“松茸”一名,也认为《菌谱》中所指的松蕈即为日本的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Matsu,意为“松”;-take,意为“蕈”)。

松茸很珍贵,其中一个原因是松茸稀有。它们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需要与松树形成菌根菌才能生长,也就是说,它们需要依靠松树的根生存。

在我国,松茸主要分布于西南的横断山区和东北的长白山区,被认为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大约50年左右的松树林里。

这种林子要空旷,地面不能有太多凋零物和植物。而面朝西南方向,最有可能发现松茸。

松茸(图片来源:iwemm10)

松茸的大家庭

松茸(松口蘑)是口蘑属庞大家族中的一员,这个属的物种散布于世界各地,仅在中国就有近100个种。

虽然分布广泛,但不少口蘑却十分宝贵,有的甚至比松茸还要濒危,接下来就一起认识认识这些金贵的蘑菇吧。

世界“松茸”主要分布地 (图片来源:蘑菇志)

“青冈树下的”松茸——青冈松口蘑Tricholoma zangii

在我国西南地区非常有名的一种蘑菇——青冈菌,狭义的青冈菌指的就是青冈松口蘑Tricholoma zangii,这种蘑菇喜欢生长在槲栎树(当地人称这种树为“青冈”)下,“青冈菌”一名由此而来。

青冈松口蘑 (图片来源:卯晓岚著《中国大型真菌》)

青冈松口蘑是我国著名真菌学家藏穆先生于1990年在四川、云南和西藏东部一带发现的,又被称为青冈蕈、栎松茸、喜栎白蘑、喜栎口蘑、栎蕈等。

最初的拉丁学名是Tricholoma quercicola,后来发现这个名字是穆里尔(Murrill,下文中“米氏口蘑”的发现者)在 1949 年描述的一个北美物种的同音异义词,于是在2003年,我国学者赋予了它新的种加词zangii,用了藏穆先生的姓来命名。

青冈松口蘑为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种,生于横断山区和东喜马拉雅海拔2800-4000米的高山栎林中,常成群地出现,产量大,多和松茸一起出口日本。

国内有关青冈松口蘑形态描述的文献较为久远,据说气味与松茸相似,生吃则有股清香感,常常生长在栎树林中,这是它是与松茸相区分的一个重要特征。

“傻傻的”松茸——假松口蘑Tricholoma bakamatsutake

中文学名“假松口蘑”,又称傻松茸、栎松口蘑、花腿松茸,在川西一带常和青冈松口蘑Tricholoma zangii一起统称为青冈菌。

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了,假松口蘑和松茸的拉丁学名非常相似,仅在种加词前面加上了“baka-”,意为愚蠢、傻瓜。

Baka是日本的一个单词,动漫和漫画迷们常用它开玩笑,用来打趣一个人很傻很笨。它的来源有许多说法,其中有一种很有意思:Baka被认为是“马鹿”之意,源自中国秦朝末年宰相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

在我国,“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传到日本之后又演化出了傻瓜、白痴的意思。

假松茸 (图片来源:iwemm10)

假松口蘑是真菌学家本乡(Tsuguo Hongo)1974年于日本发现的,目前在中国、韩国和新几内亚都有分布。

从地域来看,假松口蘑在我国存在两个分布中心,最为丰富的是以云贵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其次在东北地区也存在少量分布。

每年7-10月份,一般海拔2000米以下的壳斗科(栎属Quercus spp.、锥栗属Castanopsis spp.等)树林中,假松口蘑从泥土里悄悄冒出头来,黄黄的脑袋和菌柄与松茸可谓是非常相似,但假松口蘑个体一般较松茸小,颜色也要更深些,菌盖通常带有明显的块状花纹,菌柄的鳞片明显且常翘起,还没有松茸那种刺激性气味,再加上生长环境不一样,也可以轻松与松茸辨别开来。

“板栗色的”松茸——栗褐松口蘑Tricholoma fulvocastaneum

栗褐松口蘑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和西南地区、日本、老挝以及韩国,已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由于形态和松茸非常相似,以往曾被当作松茸出口日本,结果人们发现这个蘑菇味道虽然不如松茸那么强烈,但似乎也能接受,一时间名声大噪。

栗褐松口蘑 (图片来源:iucn)

栗褐松口蘑,也被称为红褐口蘑、黄褐口蘑、栗褐口蘑、黄褐松口蘑等,中文学名比较混乱,表达的意思是大致相同的,指的是这个蘑菇菌盖颜色呈现黄褐色调,种加词fulvocastaneum由两部分组成,“fulvo-(黄褐色)”和“castaneum(栗色)”,“褐”表示为更深的黄色,加上了“松”字则强调了它和松茸形态的相似性,这里采用了“栗褐松口蘑”这个中文学名。

这个蘑菇不同于松茸那样,喜欢生长在松树林中,它主要与阔叶树栲属Castanopsis spp.和栎属Quercus spp.的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常常群生。

和松茸不同,栗褐松口蘑拥有着黄褐色的菌盖、尖尖的菌柄基部,而且气味偏淡。

“气味独特的”白松茸——美洲口蘑Tricholoma magnivelare

亚洲的松茸是Tricholoma matsutake,而美洲的松茸被称为是Tricholoma magnivelare,广泛分布于北美洲的东部。

同松茸一样,它们也是一种生长在松树林中的蘑菇,但却接近全白色,所以也被称为“白松茸”。

美洲口蘑 (图片来源:wikipedia)

幼时,美洲口蘑是白色的,菌褶同松茸一样,被一层膜所包裹。随着菇体的逐渐长大,这层膜会塌陷,在菌柄上形成菌环,这时曾经“肤若凝脂”的美洲松茸也会带上了不少棕褐色的斑块。

未开伞的美洲口蘑被认为是品质最好的食材,因为更耐运输,而且菌褶干净,不会沾有沙子。

美洲口蘑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气味。1986年的出版物《蘑菇揭秘》的作者大卫·阿罗拉 (David Arora)将其描述为辣椒和汗袜混合的辛辣气味,这“有味道”的形容不禁让我想起了螺蛳粉,简称“又辣又臭”。

不过啊,据说在煮熟之后,美洲口蘑的这种气味会消散,因此,在北美这种蘑菇还是非常受欢迎的,毕竟谁会放过体型这么大、肉质感这么强、分布这么广泛、还和松茸沾亲带故的蘑菇呢?

“美洲西部的”白松茸——米氏口蘑(新拟)Tricholoma murrillianum

米氏口蘑,美洲口蘑三剑客之二,在中国并没有分布,以前一直被认为是上面提到的美洲口蘑Tricholoma magnivelare

而后来研究发现,美洲口蘑只分布于美洲东部,真正在美洲西部地区分布的是这个米氏口蘑才对。尽管形态上非常相似,但确实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这个于1912年发现的蘑菇物种,最开始被划到了蜜环菌属Armillaria。1942年,德国著名真菌学家辛格(Rolf Singer)将其挪到了口蘑属Tricholoma,并以最初发现人的姓Murrill作为这个蘑菇的种加词。

这种口蘑属肉质感很强,菌褶通常弯生,为菌根真菌,意味着它们只能长在土里与其他树木共生;蜜环菌相对来说肉质感没那么强,有时菌柄上带有黄色的菌环,常扎堆地生长在木头上。

以现在人们对口蘑属和蜜环菌属的认识,一般不会弄混这两个属的物种。

米氏口蘑 (图片来源:wikipedia)

米氏口蘑也是一种生长在针叶林中的蘑菇,同样具有刺激性的气味,形态上与美洲口蘑非常相似,即使是专业人员也不敢说能分得清楚。

最新的研究结果指出,美洲口蘑相对于米氏口蘑来说,其菌盖的颜色更深,盖面的鳞片更加一致。

虽然形态差异特征非常细微,比较牵强,但也聊胜于无吧。

“墨西哥特产”松茸——中美洲口蘑(新拟)Tricholoma mesoamericanum

美洲口蘑三剑客之三,中美洲口蘑Tricholoma mesoamericanum,种加词mesoamericanum来自英文mesoamerica,意为“中美洲”。

2017年,这种口蘑是在墨西哥被发现,同米氏口蘑一样,以往也曾被误认为是美洲口蘑Tricholoma magnivelare

这种口蘑在中国没有分布,目前仅分布于墨西哥亚热带和温带松树林中,为墨西哥特有种。

由于和松茸比较相似,从1989年开始,中美洲口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真菌出口日本,而未开伞的高品质中美洲口蘑甚至能在日本市场上卖到500美元一公斤。

在2017年-2020年,IUCN评估了中美洲口蘑的数量,认为其物种数在30年内减少了50%,评级为濒危(EN),目前还未正式公布,真是“贪吃”惹的祸呀。

中美洲口蘑 (图片来源:iucn)

研究人员指出,中美洲口蘑随着年龄增长,会慢慢呈现棕色,可以用来区别美洲口蘑和米氏口蘑,但如此细微的区别在现实中几乎是无法应用的。

尽管不太可靠,但地理位置应该是目前最好区分这三种“美洲松茸”的方法,美洲口蘑分布于美洲东部,米氏口蘑分布于美洲西部,而中美洲口蘑占据美洲中部地区。

通过基因分析,这些极为相似的蘑菇的确是不同的物种,但在形态上,又很难去区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系统发育学种”,遇到这类蘑菇,也不用怪自己“脸盲”了。

“飘着焦油味儿的”松茸——雪松口蘑(暂拟)Tricholoma anatolicum

黎巴嫩雪松Cedrus libani是一种原产于黎巴嫩、叙利亚和土耳其等地区的常绿针叶树,生长缓慢,在最初的20年内大概只能长到6米。这种树被印在了黎巴嫩的国徽上,寓意为挺拔坚强。

而雪松口蘑Tricholoma anatolicum最初就是2003年在土耳其的黎巴嫩雪松林中被发现的,中国并不存在,为土耳其特有种。

由于种加词含义未知,当地人又喜欢叫这种蘑菇为“雪松蘑菇”,加上它主要生长在黎巴嫩雪松林中,索性就叫它“雪松口蘑”了。

雪松口蘑 (图片来源:H. Alli)

雪松口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是较为苛刻的:每年的9-11月份,雪松口蘑会依附于黎巴嫩雪松的根部,在海拔1400-1700米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悄悄生长,此外,挑剔的雪松口蘑对树龄还有要求——共生的树一般要超过25年。

与美洲口蘑的形态比较相似,幼时的雪松口蘑也是全白色的,后逐渐产生棕色调,但它的气味不像美洲口蘑那样具有辛辣味,雪松口蘑闻起来是一菇焦油味,类似黎巴嫩雪松针的气味,煮熟之后气味就消失了。这种蘑菇在当地主要还是出口日本,出口价格在100美元一公斤。

“靴脚”松茸——欧洲松口蘑Tricholoma caligatum

欧洲松口蘑主要分布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北非等地。在我国欧洲松口蘑的踪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有一些较为古老的图鉴中记载了这个种类,其分布地为新疆、山西和黑龙江边境一带,割据西北、华北和东北三地,可谓是一点都不“丝滑”。

由于缺乏标本引证,加上近些年都没有相关报道,对于欧洲松口蘑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还是应持怀疑的态度。

欧洲松口蘑 (图片来源:wikipedia)

1834年,欧洲松口蘑在意大利以Agaricus caligatus(欧洲蘑菇)的身份被发现,1914年正式转移到口蘑属,学名一直沿用至今。

虽然中文学名叫做“欧洲松口蘑”,但种加词caligatum并没有这个意思,caligatum来源于拉丁语caliga,意为“靴子”。

这是由于这个蘑菇的菌柄下部存在棕褐色的鳞片,看起来就像穿着靴子一样,因此中文学名也可以考虑用“靴脚松口蘑”或者“靴脚口蘑”。

欧洲松口蘑有点荤素不忌,既可以生长在松树林中,也可以长在阔叶林(例如橡树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在形态上与假松口蘑Tricholoma bakamatsutake较为相似:体型相对较松茸小,菌盖的棕褐色较深,通常存在明显的块状花纹。

丰富的种类 未尽的故事

狭义的松茸指的是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而广义的松茸却代表的是许许多多和松口蘑相似的物种。即使列举了这么多,但依旧是不全的。

它们以松口蘑为代表,尽情地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价值。作为回报,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合理地开发它们,与之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刘敬. 东北地区粪锈伞科真菌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 2018.

邓晖, 姚一建, 佩格勒D.N. 中国口蘑属种类名录(英文). 菌物研究, 2004(01): 1–18.

戴玉成, 图力古尔, 崔宝凯, 等. 中国药用真菌图志.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13.

戴玉成, 周丽伟, 杨祝良, 等. 中国食用菌名录. 菌物学报, 2010, 29(01): 1–21.

Sanmee R, Lumyong S, Dell B, 等. First record of Tricholoma fulvocastaneum from Thailand. Mycoscience, 2007, 48(2): 131–133.

曹哲明, 姚一建. 松口蘑复合种形态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菌物学报, 2004(01): 43–55.

Trudell S A, Xu J, Saar I, 等. North American matsutake: names clarified and a new species described. Mycologia, Taylor & Francis, 2017, 109(3): 379–390.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横断山区真菌.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Kalmiş E, Yildiz H, Ergönül B, 等.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a wild edible ectomycorrhizal mushroom, Tricholoma anatolicum. : 7.

Hasan Hüseyin Doğan. Ecological features of Tricholoma anatolicum in Turkey.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 10(59).

Yamanaka T, Konno M, Kawai M, 等. Improved chlamydospore formation in Tricholoma bakamatsutake with addition of amino acids in vitro. Mycoscience, 2019, 60(6): 319–322.

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戴芳澜. 中国真菌总汇.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

藏穆. 松茸群及其近缘种的分类地理研究,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