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虾混养虾每亩投入多少钱

蟹虾混养虾每亩投入多少钱"/

如果使用河蟹与青虾混养的模式,养殖池塘中水质和浮游动物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河蟹经济价值较高,近年来河蟹的养殖面积急速扩张,产量逐年提升,每年的养殖池塘施肥是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施肥促进池塘内浮游生物生长,为河蟹提供部分食物来源。

 

然而由于养殖成蟹的过程中,河蟹对浮游动物的摄食速度低于浮游动物繁殖速度,特别是4-5月蟹池塘内浮游动物泛滥使耗氧量增大,导致水体“白浊”,甚至需要使用药物杀灭浮游动物。

 

而青虾主要以蟹池塘内浮游动物为食。近年来,浮游动物在青虾苗种繁育、河蟹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已有报道。

 

此次我们将探究蟹池塘套养青虾模式,控制浮游动物的生态效应机理,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准备了6 口标准养殖池塘,面积均为3.34,并且为同一水源进水,均配备独立的排水口。

 

6 口池塘在 2023年1月20日放养扣蟹( 90 kg/hm,数量为 1 hm12 000只),此时,水位仅淹没池塘四周环沟。

 

之后逐步提高 6口池塘水位,至 3 月 15 日左右将水位提高 40 cm,其中试验组 3 月20 日放养青虾苗( 150 kg/hm,1 hm?375 000尾),对照组不投放青虾苗。

 

根据养殖需要定期投入饲料、微生物制剂、肥水肥料及藻种。

 

我们于3 月至6 月对 6 池塘浮游动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测定,共采样 6 次,每次采样间隔 15 d。

 

池塘采样采用五点采样法,采集的水样经25 号浮游生物网过滤后装人有 4%甲醛的固定瓶中固定,用于镜检。

 

另用采水器采集混合水样装入1 L 采样瓶内带回实验室,检测水体中的总氮( TN) 含量、态氮( NH-N) 含量、亚硝酸盐氮( NO-N) 含量、叶绿素 a( Chla) 含量、化学需氧量( COD) 及总磷 TP)含量。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在蟹池塘中混养青虾,青虾会通过摄食河蟹的残饵、有机物提高水质,同时青虾还会摄食浮游动物间接影响水质指标。

 

养殖池塘受人为干预和投入品( 增氧机、石灰水) 影响,氧和 pH 一直在适合河蟹和青虾生长的区间变化,导致组间差异不显著。

 

4-6月是河蟹及青虾的生长旺季,饲料、肥水肥料等投入品逐日增加,水体中 NH-N 含量、NO,-N 含量、TN含量、TP 含量、Chla 含量和 COD 均呈上升趋势。

 

养殖池塘中 NH-N、NO,-N、TN、TP 主要来源于饲料、肥料及动物排泄,通过微生物分解进入到养殖水体。

 

试验组水体中 NHN、NO,N 含量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混养的青虾排出的含氮代谢产物有关,此外,青虾通过摄食食物残渣有效转化和存储了一部分能量,减缓了水体中 TN、TP 含量的迅速增加,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因此试验组水体中 TN、TP 含量低于对照组。

 

同时水体中 COD 是衡量水体中有机和无机可氧化物污染的指标,养殖池塘中 COD 增加主要是有机可氧化物的增加。

 

本研究中饲料、虾蟹排泄物等有机物增加是水体 COD 升高的主要因素。

 

4 月 5日-20 日试验组水体 COD 升高速度高于对照组,可能由于气温上升较快,虾蟹生物代谢活动旺盛而目虾摄食河蟹残饵的能力有限,导致水体中有机物增加,升高了水体 COD。

 

5 月 5 日后试验组水体 COD下降,可能是由于生长旺盛的青虾,清除了河蟹残饵降低了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叶绿素 a含量与藻类含量呈线性相关,是反映水体富营养的指标,浮游动物主要以水体中浮游藻类为食,青虾通过摄食过多的浮游动物降低了藻类早期的被摄食量,藻类得以快速大量繁殖。

 

同时青虾、河蟹又可以藻类为食,可有效控制藻类的数量,各水质指标在 5 月20日均出现显著下降,这可能与 5 月 20 日前大暴雨后池塘排换水有关,养殖池塘排换水是影响水 质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池塘浮游动物群落受到群落内部演替,及外部水环境及物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本试验中两组蟹池塘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对两组蟹池塘浮游动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 RDA) 发现,影响对照组和试验组浮游动物多样性的主要是TP 含量、TN 含量、Chla 含量和 COD。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通过对河蟹与青虾模式下养殖池塘的研究,我们发现青虾的存在可以通过摄食河蟹的残饵和有机物来改善水质,同时对浮游动物的摄食也产生了间接影响。创新养殖方式:小龙虾与河蟹混养,实现双倍收益!

一、前言

小龙虾和河蟹作为淡水水产品,传统上分别单独养殖,然而,随着资源短缺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将两者进行混养实现资源互补和效益最大化,成为一种值得探索和推广的策略。

 

二、养殖前期准备

1.池塘条件

在淮河镇沿淮村河蟹养殖区选择河蟹养殖池塘2个,面积均为26亩,养殖池塘水量充足,周围无任何污染源,水质良好,池塘土质肥沃,为黏性土壤,试验开始前对池塘进行清整,修补塘埂,保证不渗水、漏水。

试验池塘均建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与出水口按斜对角设置,并设有防止虾蟹逃逸和野杂鱼虾等敌害生物进入池塘的过滤装置,用聚乙烯网片在池埂四周建成防逃设施。

 

2.池塘消毒及施肥

排干池水进行清塘,清除过多淤泥,并冰冻日晒30天,养殖前用100千克/亩生石灰进行消毒,并对池塘底泥进行翻耕。

河蟹苗种放养前,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同期分两次施入乳酸多肽,每次5千克/亩。

 

采用插栽法进行种植,每亩用18千克左右的伊乐藻种株,将其切成20厘米左右长的茎段,每3~5段为1束,水草种植采用密集成路布局。

这种布局方法伊乐藻相对集中,且水草之间水流通透性好,便于维护水草良好长势,可降低水草出现各种问题的风险,后期管理也较方便。

 

三、苗种放养

蟹种为河蟹“诺亚1号”良种大眼幼体培育而成,亲本规格为雌蟹200克/只、雄蟹300克/只,蟹种规格为110只/千克,放养密度为1000只/亩,放养时间3月2日。

虾蟹苗种运输到达试验池塘后,先用池塘水浇淋2~3次进行适水处理,然后再放养。

放苗时,把蟹种从网袋中倒入一只塑料盆内,并将塑料盆倾斜入池塘养殖水体,让活力好的蟹种自行爬入水体,盆内剩下的伤蟹和死蟹另做处理。

小龙虾抱卵虾购自市场,规格为40克/只左右,放养密度为10只/亩,放养时间为3月23日。

 

四、日常管理

 

1.水质调控

河蟹、小龙虾均喜欢较鲜活、清新的水体,所以养殖全过程通过加水、换水、水草管理、水质和底质改良剂的施用等措施,以保持养殖水体“肥、活、嫩、爽”,并定期使用自己扩培的乳酸菌调控水质,每次每亩5升。

梅雨季节天气闷热,阴雨连绵,阳光不足,水草光合作用弱、活力差,易致水草腐烂,腐烂的水草导致水质变坏,池水中严重缺氧。

同时水草净化水体能力严重下降,导致水环境被破坏,河蟹易出现死亡,所以此时水草管理遵守“宁缺毋烂”的原则,漂浮及腐烂的水草随时捞出水面。

蟹塘中的水草生长过快时,提前加深池水,让草头没于水面30厘米以下,通过降低水草光合作用抑制其过快生长,这样也可避免高温季节草头浮在水面遇阳光曝晒而死亡、腐烂,加注新水时应缓慢加水,不要一次性加水过多,要让水草有逐渐适应的过程。

在虾蟹蜕壳高峰前要适当补充营养,以改善虾蟹体质,蜕壳后可用乳酸钙等产品进行水体补钙,河蟹蜕壳高峰期间保持水位稳定,不使用刺激性药物。

 

2.水草管理

水草以伊乐藻为主,覆盖率控制在40%左右,5月下旬伊乐藻生长过于茂盛,此时割去草头至水下30厘米,保持水草不露出水面。

如发现水草过多、草丛较大,且草根白根较少,应及时对水草采取“拔心”处理,移除老化的水草,增加水草中水体的流动性,并可适当使用壮根、改底产品以维护水草的良好长势。

另外,漂浮及腐烂的水草要随时捞出,以避免烂草败坏水质,并引起蓝藻的发生。

 

五、小龙虾和河蟹混养

 

虾蟹混养相比以往单一养殖河蟹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明显优点:

①在成蟹养殖的基础上,通过混养小龙虾,降低了河蟹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养殖风险,显著提高了养殖池塘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②每亩收获小龙虾100千克以上,且小龙虾上市时间正好错过了稻虾养殖小龙虾大量上市的时间,销售价格较高,小龙虾的销售收入基本收回了本季养殖的所有成本。

 

六、结论

小龙虾与河蟹混养增效技术是水产养殖领域的一项创新实践,它在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通过合理的生态协同、优化饲养环境、科学的饲料配制和疾病防控,混养系统可以实现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混养池中河蟹减产的应对措施.陈爱华.渔业致富指南,2015(01)

 河蟹混养小龙虾新模式简介.杨正锋;刘中峰;季建科.科学种养,2020(05)

 河蟹塘混养小龙虾新模式试验.杨正锋;刘中峰;季建科.渔业致富指南,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