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肽(三)

生物活性肽是蛋白质中氨基酸以不同方式构成的肽类总称,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等。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乳类、植物中,并可通过酶法、化学法或基因克隆技术生产。这些肽类在营养保健、食品加工及医药领域有重要应用。

相关阅读延伸:

阿司匹林的抗炎机理,是英国科学家John Vane爵士最先发现的。

他还曾设想,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的强缩血管作用的有关,若能阻止血管紧张素的产生,血压即可降下来。

1968年,有人从巴西某蛇毒中提取到了一种9肽,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从而验证了John Vane爵士的设想。从此开始了降压肽的研发。也带动了其他各类生物活性肽的研发。


降压肽


降压肽系指一类称作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小分子肽。通过抑制这种转化酶使血管紧张素生成减少,从而舒张血管,达到降低血压作用。

许多蛋白质的降解物中都有这类降压肽,一般为3~11肽。可以从大豆、无花果乳液、玉米等植物蛋白中得到,也可从乳酪、鱼贝类、南极磷虾、蚯蚓等动物蛋白中获得。


作为食物加工的副产品,照理说这些小分子肽安全性高,又易消化吸收,可用于治病。然而纯天然的肽类经不住消化液,口服必将破坏殆尽,无法成为有效药物。

1981年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改造肽类ACEI卡托普利(开搏通)问世,开启了降压肽衍生物的化学合成之路。这才有了20余种产品,通称为普利类


普利类

卡托普利的缺点是短效,只能维持 8-12小时,而且还有皮疹等不良反应。后来推出的品种,虽然在化学结构、代谢途径和生物利用度上有差异,但都是长效者,而且减少了不良反应。国内常用的有依那普利(悦宁定)、贝那普利(洛丁新)、培哚普利(雅施达)、西拉普利(一平苏)、福辛普利(蒙诺)、雷米普利(瑞泰)、咪达普利(达爽)、赖诺普利(捷赐瑞)等。

沙坦类

普利类降压药启发,人们循着血管紧张素这条路,直奔目标血管紧张素受体而去,成功开发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最初产品也是肽类,如沙拉新。因效时短且不能口服,又发展出了非肽类,称作“沙坦类”,如氯沙坦、缬沙坦等,效果更理想、副作用更小。


降糖肽


大肠细胞可分泌一种肽类,能在进食后启动刺激分泌胰岛素,称之为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这类促胰岛素分泌的肽类既能降血糖,又能降低体重。

虽然在1985年,就从肠黏膜中分离提取出这种降糖肽,可是半衰期只有2分钟,不堪药用。

将这类降糖肽结构改造成类似物,创立了一类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新型降糖药物。半衰期可延长数小时或更久,做到了每日只需皮下注射1-2次,有的可一周注射1次。

自2005年开始上市,品种很多。如艾塞那肽、利司那肽、利拉鲁肽、索马鲁肽、度拉糖肽等。


脂肪调节肽


酶解某些蛋白质得到一些3~8肽,具有抑制脂肪的吸收,促进脂肪代谢,阻碍脂质合成和抑制食欲等作用。意欲用于减肥,有待于化学结构成改造功。

还有一类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的活性肽,可抑制血栓的形成,称为抗血栓肽,也在研究之中。


抗菌肽


1980年首次发现有一种北美天蚕蛹,经细菌诱导后产生出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命名为天蚕素Cecropins。之后又在多种微生物、动植物,乃至人体中,均发现了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小到20肽,大到60肽。

外用的康复新液就是用美洲大蠊的提取物制备的,用于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里边主要成分就是氨基酸和多肽。


名为抗菌肽,实则对部分真菌、原虫、病毒及癌细胞等均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因而有人建议改称“多肽抗生素”。

目前,不同来源的抗菌肽已有不下200多种,包括糖肽和脂肽等,生产主要依靠生物制药领域最拿手的转基因技术。临床上常用的有: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枯草菌素、杆菌肽、短杆菌肽、乳酸杀菌素、乳酸链球菌肽等。

抗菌肽在农业上也有广泛用途。


促钙吸收肽


奶及奶制品,钙的吸收率远大于其他含钙食物。从牛奶蛋白中分离出来的酪蛋白磷酸肽CPP,发现对钙的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它能解除谷物中植酸对钙的吸收障碍,同时还能有效地促进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酪蛋白磷酸肽多用于强化钙、铁、锌的营养保健品和奶类制品中,促进儿童骨骼和牙齿的发育,预防和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有助于骨折患者的康复等。我国用于食品营养添加剂,为20~30肽的α、β、κ和γ及其亚型组的混合物,最大使用量为3.0g/kg。


神经活性肽


神经活性肽一般指类鸦片活性肽Opoid Peptides,或称阿片样肽。内源性的有内啡肽(31肽)、脑啡肽(5肽)、强啡肽(13肽)等。它们具有重要的功能,能调节人体呼吸、脉搏、体温,并掌控着我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

采用酶解食物蛋白产生的神经活性肽,称为外啡肽。如小麦在蛋白酶作用下,产生17肽的类鸦片活性肽。

动物脑中还可提取促睡眠肽记忆肽。目前已有人合成出促睡眠9肽,并把合成的记忆肽做成保健品含片、喷剂。

神经活性肽并非完全没有副作用。比如牛乳酪蛋白中的A1蛋白,水解产物之一β-酪啡肽7,会引起某些人肚子不舒服。有的牛奶酪蛋白为A2蛋白,则不产生β-酪啡肽7,对这些人就不会产生副作用。


风味肽类


有的肽类作用于人的味觉细胞,可以通过模拟、掩蔽、增强风味而改善食品的口感,称作风味肽,比如:

酸味肽: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2肽或3肽;

甜味肽典型代表是阿斯巴甜(天冬-苯丙2肽,甜度180)和阿力甜素(天

冬-丙2肽,甜度2000);

咸味肽:鸟氨酰牛磺酸、鸟氨酰基-β-丙氨酸等2肽,具有较强的咸味,同时伴有鲜味。可减少食糖和食盐的摄入。

另外还有苦味肽,应用不多。


说到这里,如果再有人向你推荐“生物活性肽”,你只要问是哪类的,看他能答出来吗?

(全文完)


以上图片未注明出处者,一般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