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五味子之乡

中国北五味子之乡是"长白县",这一称号基于长白县在五味子产业中的领先地位和广泛认可。长白县位于长白山区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品质上乘的北五味子。此外,长白县在五味子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也做出了显著贡献。

相关阅读延伸:


长白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长白山在《山海经》称不咸山,北魏称徒太山,唐称太白山,辽金已有长白山之名。长白山的最高峰是朝鲜境内的将军峰,海拔2749米。中国境内最高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中国东北的最高峰。主峰长白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景区是拥有“神山、圣水、奇林、仙果”等盛誉的旅游胜地,也是满族的发祥地,在清代有“圣地”之誉,皇帝须亲自或委派大臣到吉林乌拉(今吉林市)望祭长白山。


长白山五味子喜湿怕旱,幼苗期叶片大,蒸发量大,怕旱,需要水分充足。成龄植株根系浅,生长期喜湿润的土壤,但也怕涝。长白山五味子喜湿润、肥沃、腐质层深厚、微酸性的暗棕色森林土壤或砂质土壤,通气透水性好,养分供应充足。白山五味子耐寒。-35℃能安全过冬,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昼夜温差>10C,冬季积雪厚有利于五味子的生长。


长白山五味子的发展及荣誉:

五味子作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谓:“今第一出高丽(现长白山地区及辽宁省东部),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味过酸,其核并似猪肾。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五味子分成南北,谓曰:“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者为良”。建国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所有版本均作收载。以上记载说明主产区长白山五味子是五味子中之上品。


20世纪60年代,长白山五味子驯化栽培成功。

2003年10月,长白山五味子主产县长白县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中国北五味子之乡”。

2006年野生长白山五味子的年采收量已不足500吨,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2007年,长白山五味子产量达970吨左右,长白山五味子占五味子市场总份额的60%以上,主要以原药材和制药原料出售中国各省区。

2011年08月1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长白山五味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

长白山五味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吉林省长白县、靖宇县、抚松县、临江市、白山市江源区、白山市八道江区、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梅河口市、柳河县,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桦甸市、蛟河市、永吉县、舒兰市、磐石市、汪清县、安图县、敦化市、和龙市、珲春市、延吉市、龙井市及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池北区、池西区、池南区28个市区县现辖行政区域。


长白山五味子的特点:

1,长白山五味子在保护区范围内,海拔200米至800米的平地或坡地,腐殖质层厚≥10厘米的壤土或砂质土壤,土壤pH值5.5至6.8。

2,国约有五味子属植物19种,长白山区只有长白山五味子1种,是长白山五味子的集中主产地。


3,长白山五味子是多年生落叶藤本,植株可供观赏。长白山五味子呈球状颗粒,直径5—8毫米,表面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性;果肉柔软肉厚。内含种子2粒,种子肾形,长4—5毫米,宽3—4毫米;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脆硬、种仁黄白色、富油性。果肉气微、味酸甘,种子破碎后有清香气,味辛、微苦。

4,农业部参茸检测中心对长白山区的五味子的实际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的五味子醇甲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