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塑料大棚桑黄栽培关键技术探讨

寒地塑料大棚桑黄栽培关键技术包括:选择通风、保温、保湿性好的大棚,确保接近水源;制作适宜的培养料,如木屑、棉籽壳等,并严格灭菌;控制发菌温度在22-28℃,保持适当通风;菌丝长满后移至培养棚,注意保湿和避免强光直射;成熟后及时采收并妥善保存。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桑黄产量和质量。

相关阅读延伸:

寒地塑料大棚桑黄栽培关键技术探讨

_董希文等

近年来,随着桑黄的药理活性功能被广泛研究和认可,医药及保健市场对桑黄的需求量逐年增大。但由于目前桑黄栽培大多存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致使桑黄单位面积产量低。本项研究通过观测、调查,探讨了一些环境因子对桑黄制种及出菇生长的影响,探索出对桑黄制种及栽培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技术细节,使桑黄的栽培模式得以优化,为棚栽桑黄优质高产及规范化和商品化栽培提供了借鉴。

1  研究地概况

研究地点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松北国家湿地公园内,接种室为新建,气象观测在 4 栋塑料大棚(每栋 667m2 )内进行,各大棚均为东西走向,其中 1 栋扣大棚膜但南北通风,1栋扣大棚膜但不通风,1栋扣大棚膜 + 扣罩两层遮阳网南北通风, 1 栋去除大棚膜(室外),1 栋扣大棚膜 + 扣罩黑白膜南北通风。

2  研究方法

2.1  接种室及栽培室消毒方法

按以往惯例,在进行食用菌接种室及培养室消毒、灭菌时,一般先用紫外灯照射 2h ,再用甲醛 +高锰酸钾混合熏蒸,基本可达预期的灭菌效果。但由于高锰酸钾属于易制毒化学品,购买时,应在当地公安机关备案,同时,还应建立有毒有害物品库保管,致使许多单位和个人在进行食用菌接种室和培养室消毒、灭菌时,不使用甲醛+高锰酸钾混合熏蒸。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替代熏蒸消毒灭菌剂已成当务之急。

我们在对桑黄接种室及培养室消毒时,采用了紫外灯照射 +臭氧消毒。具体做法是,接种前1d ,先用紫外灯在接种室内照射2h ,关闭紫外灯1h后,开启臭氧发生器,1h 后关闭,第 2 天接种前再开启臭氧发生器 1h ,关闭 1h 后接种;菌种培养室内消毒亦采用臭氧发生器。具体做法是,菌种放入前,在培养室内整体使用 2% 的来苏尔或 2% 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后,开启臭氧发生器 6h 。

2.2  不同遮阳方式塑料大棚内温湿度观测方法

每栋塑料大棚内均安装了吊喷加湿喷灌系统,在其中扣罩黑白膜的大棚内栽培桑黄,放入桑黄栽培袋后的 1 周内,夏季白天每隔 2h 左右喷淋 1 次(雨天除外),以后每天中午及下午各喷淋 1 次;将南北两侧的棚膜自距地面 0.4m 高起向上开口 1m高左右,安装手动摇膜器,白天将两侧的大棚塑料膜摇卷起,保持通风状态。但为确保观测结果可对比,每次观测的当天大棚内均未浇水。根据天气预报,分别选择高温、晴天的 2022 年 7 月 21 日、 8 月 4日、9月10日,对采用只扣1层大棚膜( A )、大棚膜上再扣罩0.12mm 的三层挤压黑白膜( B )、大棚膜上再扣两层黑色遮阴网( C )、去除大棚膜的大棚(D )4种处置方式大棚内的白天气温及湿度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每隔1h记录1次。在扣罩黑白膜大棚内分别距地面1.5m 、 0.5m 、 0.2m 高处进行观测,其他各处距地面 1.5m 处观测。

2.3  不同处理方式对桑黄出菇及生长的影响观测方法

2021 年夏季,在棚内分别随机选取长势正常的桑黄菌袋(段)分别进行了罩防晒网和不罩防晒网情况下的出菇效果对比试验,均在袋的中下部割口,其他管理措施相同,每种处理200袋(段)。于2022年7 月调查试验数据。

2021年夏季,结合桑黄栽培,分别随机选取长势正常的桑黄菌袋进行不同部位割口出菇效果试验,共进行3种处理方式栽培桑黄,即: A-袋底+袋侧中下部割口; B- 袋底 + 袋中上部割口;C- 栽培袋中上部割口后底部埋沙1~2cm 。每种处理100袋,共计300袋,罩防晒网,其他管理措施相同,2022年7月调查试验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接种室及栽培室用臭氧消毒效果

2021年,我们在接种室内及培养室内用臭氧代替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消毒,制作、培养桑黄原种500瓶(袋),栽培种2 000袋、8 000个桑黄菌包,原种污染率为1% ,栽培种污染率为 2.5% ,年底调查,菌包污染率为 5.75% 。灭菌效果较佳。

3.2  不同遮阳方法对塑料大棚温湿度的影响

将各处理3d白天整点对温湿度的观测结果相加后取平均值,各处理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过程见图 1、图2。


图 1 各类型大棚内气温日变化

由图 1 可见,只扣大棚膜的大棚内白天各时的气温基本均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最大温差达 10℃左右,其中8 : 00 — 10 : 00升温幅度最大;外扣两层遮阴网的大棚各时温度的变化与室外基本相同,但相比之下,白天温度的变化比室外平缓;外扣黑白膜的大棚,白天温度变化幅度较小,从11 : 00达到最高(28℃ )后一直持续到 14 : 00 ,基本没有变化,各处理的最高温均出现在13 : 00 — 14 : 00。


图2 各类型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

由图2可见,晴天,各大棚内白天的空气相对湿度均高于对照,总体看,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恰好相反,在 不 下雨 或 大棚 内 不浇水的 情况下,一般在12 : 00左右开始至14 : 00 ,各处理的空气相对湿度均在20%以下,室外的空气相对湿度更是从11 :00起至15:00 ,均在10%以下。

3.3  扣罩黑白膜大棚不同高度温湿度日变化

在进行上述观测的同时,又在扣罩黑白膜的大棚内对距离地面0.2 、 0.5和1.5m 高度处的温湿度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见图 3、图4 。


图 3 扣黑白膜大棚内不同高度温度日变化

由图 3 可见, 7 : 00 和 17 : 00 ,距地面 3 个高度处的温度基本相同,其余各时段的温度均为距地面 1.5m 处 > 距地面 0.5m 处 > 距地面 0.2m 处。距地面 0.2m 处 25℃ 左右的空气温度持续时长只有 4h 左右, 22℃ 的空气温度也只有 6h 左右,而距地面0.5m 及 1.5m 处的气温均依次延长,但各处理最高温度均未超过适于桑黄子实体生长的最高温度(30℃ )。


图 4 扣黑白膜大棚内不同高度湿度日变化

由图 4 可见,大棚内各高度湿度的变化规律与温度恰好相反,空气温度越高,相对湿度就越小,从早晨开始到14 : 00 ,空气湿度一直呈下降状态,14 : 00后又逐渐升高,但湿度变化比温度剧烈得多。观测期间,越接近地面,湿度越高,同一时段,各高度湿度相差明显,层次分明。

桑黄子实体的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为:22~30℃子实体可生长,最适出菇温度为25~28℃,子实体生长期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 。

根据上述观测结果,夏季若不采取遮阳措施,大多数的晴天大棚内 ≥30℃的高温会持续8h左右,会严重影响桑黄子实体的生长;但若大棚扣罩黑白膜降低太阳辐射,地面地摆栽培桑黄,地面温湿度大多时间又均低于桑黄子实体适生生长温湿度,因此,应采取增温提湿措施。从各层次空气温湿度日变化的观测结果看,将桑黄菌袋摆放到距地面 0.5 m高、晴天的中午和下午及时喷雾浇水,是延长1天中桑黄生长适宜温湿度持续时间的较佳方法。

3.4  通风和光照条件

若夏季塑料大棚内不遮阳、不通风,白天温度会过高。通过对不通风的塑料大棚的温度进行观测,50℃ 以上温度的持续时间每天都在 8h 以上,因此,塑料大棚内栽培桑黄必须有通风条件。

扣罩黑白膜的大棚内,阳光不能直射,只见散射光。

表1不同处理桑黄生长情况

由表 1 可见,大棚内不罩防晒网的桑黄菌袋(棒)子实体形成时间比罩防晒网的平均早 1.5d ,可能因不罩防晒网的菌袋受光较多,很快形成子实体原基;但 1 年后调查罩防晒网菌袋的出菇率和子实体的大小均高于不罩防晒网的菌袋。说明子实体生长阶段,温湿度及通风条件是决定桑黄长势的主要因素,光照条件只是子实体原基形成的要素之一。

3.5  割口部位与子实体生长情况

   由表 2 可见,各种割口方式均以袋底部割口的出菇率高,且子实体的生长量也最大。因此,采用地摆方式栽培的桑黄,在袋底部或靠近底部的地方割口,更有利于桑黄的出菇和生长。沙埋的出菇率为76% ,低于地摆,且子实体偏小。

表2不同割口部位桑黄生长情况


4  结论

4.1  在目前高锰酸钾受公安机关管制的情况下,各级菌种的接种室可用臭氧进行空气消毒。

4.2  大棚内栽培桑黄,关键是解决生长季高温影响

桑黄生长问题。桑黄子实体生长期,当大棚内日最高气温 ≥30℃ 后,应用黑白膜扣罩大棚遮阳,棚内桑黄菌袋离地面0.5m 左右摆放,中午和午后及时喷雾浇水的栽培管理措施较为适宜。

4.3  大棚内栽培桑黄整个生长季应日夜通风。

4.4  光照能促进桑黄子实体原基的形成,但对子实体的生长作用影响不大。

4.5  大棚栽培桑黄,在菌袋底部或靠近底部割口更有利于桑黄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采用地摆方式栽培桑黄优于沙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