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不读hè,正确读音是什么?“貉”究竟是什么动物呢?

“貉”的正确读音是mò,不读hè。它是一种哺乳动物,外形像狐,但较肥胖,体长约65厘米,尾较短,毛棕灰色,两耳短圆,颈部粗短,四肢短健,前后足均具5趾,爪锐利,齿短,犬齿不发达,上下颌臼齿各为两枚,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开阔地带及边缘,单独或成对活动,善于爬树,以鼠类、鸟类、昆虫等为食,也吃野果、野菜等。

相关阅读延伸: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丘之貉”这个成语,但你是否真正了解其中的“貉”字呢?

首先,我们来纠正一个常见的误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将“一丘之貉”中的“貉”读成hè,但实际上,它的正确读音是hé。

那么,“貉”到底是什么动物呢?其实,“貉”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属于犬科,外形有点像狐狸,但体型更小,毛色通常为棕色或灰色。

这种动物在东亚地区比较常见,而在古代中国,貉的皮毛被广泛用于制作衣物,非常受欢迎。

说到“一丘之貉”这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指同一个山丘上的貉,用来比喻都是一样的坏人,或是彼此没有差别的人或事物。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杨恽传》,原文是:“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这句话用“一丘之貉”来形容古今的坏人都是一样的。

除了在历史文献中,“貉”这个字还经常出现在古代诗词里。

在唐代诗人陆龟年的诗句中,“狐貉近怀珠履贵,薜萝遥羡白巾高”描绘了一种奢华与朴素之间的对比。

这里的“狐貉”不仅指的是狐狸和貉的毛皮,更深层地,它象征着用这些珍贵毛皮制成的华贵衣物,是权贵和富贵的标志。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薜萝”,代表着远离尘嚣、清贫自守的生活态度。

陆龟年通过这一对比,或许在暗示着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一份清高与超脱的心绪。

诗圣杜甫在“我宽蝼蚁遭,彼免狐貉厄”这句诗中,赋予了“狐貉”不同的象征意义。这里的“狐貉”不再是华贵的象征,而是代表着一种困境和厄运。

杜甫以宽广的胸怀同情微小的生命,同时也对那些能够逃脱“狐貉厄”命运的人表示欣慰。这句诗体现了杜甫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对命运多舛者的同情。

到了爱国诗人陆游的笔下,“狐貉”又有了新的诠释。在“世间见透浑无事,狐貉安能诧縕袍!”这句诗中,陆游用“狐貉”代指贵重的毛皮衣物,但他所表达的情感却是对世俗繁华的超脱与不屑。

这里的“狐貉”虽然代表着物质上的奢华,但陆游却以看透世态炎凉的姿态,对这种奢华表示出不以为意,显示了他高尚的情操和对名利淡泊的态度。

三位诗人,通过对“狐貉”这一意象的不同运用,分别表达了各自对人生、命运和世俗的看法。

所以,下次当你听到“一丘之貉”时,记得它的正确读音是yī qiū zhī h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