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和社区有个巧手全阿姨一盘散珠,串编万物

铭和社区的巧手全阿姨,以一盘散珠为材料,串编出栩栩如生的宝塔、动物等作品,展现了非凡的手工艺才能。她的作品在社区活动中备受瞩目,成为居民们争相观赏的亮点。全阿姨的巧手技艺,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也传承了民间手工艺的魅力。

相关阅读延伸:

在铭和社区的“居民作品展”活动中,用彩色珠子串编成的宝塔、动物造型,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吸引大家的眼球。

“这么普通的塑料珠子,竟能做成这般栩栩如生的小狗,的确很了不得!”类似的感叹声,频频出现在展厅内。

这些工艺品,全部出自一位年近80岁的居民之手,她叫全阿芬。

退休后结缘串珠,她一做就是六年

纸巾盒、钱包、笔筒、眼镜绳,全阿姨家的茶几上,放着三四件串珠作品。

“我还有更多,你来看。”遇到对串珠感兴趣的客人,全阿姨总会兴致盎然地领他们到一个小房间。一个透明的四层储物柜里,整齐地摆着三四十件串珠作品:带着绿叶的苹果、张开翅膀的天鹅、两个遛着狗的洋娃娃……每件作品都处理得很精细,连洋娃娃的帽子,都带有波浪形的沿边。

“这些都是我的心血。”2013年底搬家时,她舍不得落下一件。

她说,六年前,自己向退休干部老年大学报名学习,才第一次接触到了串珠。

串珠子时的动脑考验、作品完成时的成就感,让全阿姨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项手艺。

“越学越喜欢,午觉都不睡了。大概学了一年多,才入门。”全阿姨口中的入门,是指看到一件作品,就知道怎么串、怎么编。

从老年毕业后,她还和小姐妹约好,每周交流新的作品,相互学习。

她常常去小商品市场逛,看到喜欢的造型就回来照着做。时间一久,小商品市场的商家都认识了这位爱串珠的阿姨。

为了做好一盆蝴蝶兰,她不仅参考别人的作品,还仔细观察真的蝴蝶兰,拍下照片仔细研究。

一双“耐克鞋” 做了三四遍

“串珠,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做这个是要动脑筋的。”全阿姨拿起一只蹲坐着的哈巴狗作品说,“像这只小狗,要是串的时候多一颗珠子、少一颗珠子,那么做出来的肯定站不稳。”

在这么多的串珠制作经历中,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制作一双“耐克鞋”的过程。

“那个勾怎么串都串不好,看起来就是不像。我做了拆、拆了做,重复了三四遍”全阿姨说,当时,自己心里已经挺急躁,“最后终于对了!”后来,她把这双花了很多心思的“耐克鞋”,送给了同幢的楼道长。就算是最心爱的宝贝,全阿姨还是很舍得送给邻里朋友,她喜欢跟同样对串珠感兴趣的人分享创作成果。

“一定要自己对串珠感兴趣,才会学得好。”全阿姨说,如果真的有人想学,她愿意教。那些当年学习的资料,她一直都珍藏着。

串珠很考验手劲,把其中的尼龙绳拉得紧紧的,做出来的作品才会结实、精致。

去年,全阿姨因为右臂疼痛不适,无奈暂停了串珠。空的时候,她还会和往常一样,去小商品市场逛逛,看看市面上流行哪些串珠造型。

“我看中了个大挂件,外面一圈是桃心样的、中间有个‘囍’字。等手臂好了就做,问过了,要两斤珠子。”

本报记者 蔡杨洋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