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一年吞下7000万只白蚁,秘密武器居然是它?

穿山甲一年能吞下7000万只白蚁,其秘密武器在于其长达数十厘米的灵活伸缩舌头。此舌沾满黏液,能深入蚁穴,轻松捕食藏于地下的白蚁,是穿山甲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工具。

相关阅读延伸:

撰文/蒋志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提到“穿山甲”,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动画片《金刚葫芦娃》中在打洞时不慎钻穿镇妖石,放出了被镇压千年的蛇精和蝎子精,最后为了掩护爷爷和葫芦娃们不被妖怪伤害而牺牲自己生命的善良又勇敢的形象。



(图片来源/网络)

穿山甲,古籍中又称“鲮鲤”。传说鲮鲤身披坚硬鳞甲,居山穿石,故名“穿山甲”。目前,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杀,穿山甲的生存状况岌岌可危。

穿山甲种类知多少

穿山甲全身被覆厚厚的由角蛋白组成的甲片,头部呈圆锥状,背部隆起,腹部平坦,四肢粗短,尾长全球共有8种穿山甲,在中国分布的主要是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各省以及台湾、海南岛。在中国还发现过马来穿山甲(M.javanica)和印度穿山甲(M.crassicaudata),它们仅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很少有人见过。

不同穿山甲的生态习性有差异。穿山甲可以跑得非常快,也能下水游泳。中华穿山甲是陆栖动物,行走时腹部贴近地面;而分布在非洲的树穿山甲(M.temminckii)却能上树活动,靠它锋利的长爪和长长的尾巴抓住树干保持平衡。树穿山甲既能在树上采食,也能在地面上采食。生活在斯里兰卡的印度穿山甲在热带雨林的树冠中活动,捕食被树冠中花朵和果实所吸引的蚂蚁,它们全身甲片发黑,长长的尾巴能抓握树枝干。




一旦遇到危险,穿山甲就会卷缩成一团甲片裹着的球状,保护其没有甲片的柔软腹部。面对一团硬硬的甲片,一般捕食者常常无从下口。

穿山甲生活在灌丛、草地、稀树草原、河岸林地、农田和弃耕地,一般生活在蚂蚁和白蚁较多的生境。中国南方丘陵地带是中华穿山甲的典型生境。中华穿山甲是独居的夜行性动物,非洲的树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能在树上睡觉。冬季中华穿山甲在地下洞穴过冬,洞穴通常在白蚁巢附近,以保障越冬穿山甲有充足的食物。

穿山甲食性特化

穿山甲主要吃蚂蚁和白蚁,偶尔也吃苍蝇、蟋蟀、蚯蚓、昆虫幼虫、蜜蜂等无脊椎动物。一旦嗅闻发现蚁巢后,穿山甲会用前足利爪扒开土层,挖开蚁窝,然后伸出粘满黏液的长舌舔食蚂蚁。穿山甲的舌头完全伸出时,比它的体长还要长,因此它可以捕食到藏在地下很深的蚂蚁和白蚁。

穿山甲不捕食时,会将它长长的舌头缩回到胸腔。穿山甲有特殊的肌肉,能关闭鼻腔和耳道,口腔咽部也有特殊的肌肉结构来关闭食道,这样吞下的蚂蚁就无法逃脱了。另外,穿山甲有一个结构特殊的胃,胃壁有很厚的肌层,上面有许多角蛋白组成的突起;而且,胃里还有小石粒。于是,穿山甲的胃就像鸟类的肌胃一样,能将食入的蚂蚁磨碎消化。



穿山甲的食性决定了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它能控制白蚁和蚂蚁。据估计,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年能吃掉7000万只白蚁或蚂蚁。

嗅觉敏锐的夜行动物

穿山甲是夜行性动物,白天一般在洞穴中睡觉,夜间才出来活动。所以穿山甲一般行踪诡秘,很难观察。穿山甲视力差,但是嗅觉与听觉发达。它通常将长长的爪子折叠在掌中,靠前掌的外侧支撑着,慢慢地挪动四肢。穿山甲外出活动时,会不时用后肢和尾巴支撑站立起来,抬起前肢,凭敏锐的嗅觉在空中嗅闻,察觉到天敌的气味后, 它会迅速逃跑。

亟待保护的中华穿山甲

由于生境破坏、人类捕杀,中华穿山甲分布范围大大缩小,多呈零星分散的状态,不少地区已局部绝迹。




尽管人们投入很大的精力饲养穿山甲,希望能繁殖穿山甲,但是穿山甲很难人工饲养。目前仅有数例人工饲养穿山甲繁殖成功的报道。穿山甲的食性使得它们很难人工饲养,它们不吃不熟悉的食物,有时会因为吃了不习惯的食物而生病。在人工饲养状态下,穿山甲的寿命长达20年,但是人们还不知道穿山甲在野外能活多长时间。因为受到天敌捕食、食物来源无保障和天气灾害的影响,野生穿山甲的寿命会比人工养殖的穿山甲短。

希望大家能够保护这种珍贵的野生动物,让它们能自由地生存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