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竹林

故乡的竹林,翠绿欲滴,晨光中轻纱般薄雾缭绕,宛如仙境。夏日里,它是避暑的天堂,竹叶沙沙,似低语;秋风起,竹影婆娑,满地金黄。童年的欢笑在竹间回荡,那是我心中永远的绿洲,宁静而深远。

相关阅读延伸: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清朝那个难得糊涂的老郑头,把竹子的姿态描写的淋漓尽致。竹子,是历代文人骚客眷恋抒情寄语的对象,并把它列入了松竹梅岁寒三友之一。宋朝发明东坡肉姓苏的那老头,更是叫嚷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从古至今都有相当的份量。不管在农耕时代,还是在工业发达的现代,竹子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住竹棚,食竹笋,烧竹片,生活用具更是离不开竹子。筷子,竹勺,竹筒,竹碗,竹凳,竹床,竹筐,竹席,簸萁,箩筐,背篓,竹扫把,竹晒垫等数之不尽。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这首诗是唐朝一姓裴的老头写的,他经常用诗来感叹一生与竹子的不解情缘。

故乡的竹林,枝繁叶茂,四季常青,一片片,一丛丛,一株株,苍劲挺拔,青葱翠绿,似云,似海,环绕在村庄周围。一阵微风吹来,竹枝随风摇曳,竹涛声,一下滚滚如雷,如万马奔腾,翻江倒海。一下悄然无息,偃旗息鼓,万籁寂静。竹林中,翠竹根根挺拔直插苍穹,绿的象翡翠,蓝的象宝石。竹叶青翠欲滴,层层叠叠,如碧波中荡漾的扁舟。竹枝井井有条,四向伸展,或翘,或弯,或垂。雨天,雨打竹叶沙沙作响,风声雨声交加,竹枝摇头摆尾,婀娜多姿。竹林上空雾气袅袅,飘飘洒洒,烟波浩渺,一望无垠。晴天,阳光透过竹叶,一点点,一圈圈,一条条,金黄灿灿,整个竹林光怪陆离,如童话般世界。

春天,万物复苏,整个竹林充满生机。竹鞭上的春笋悄悄潜伏在土里,角角落落,边边旮瘩,石缝中,草丛里,荆棘中,蓄势待发。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犹如千军万马,争先恐后破土而出。黑色笋衣包裹,顶着黄色嫩叶,粉嘟嘟,胖呼呼,迫不及待往上串,亭亭玉立,秀色可餐。春笋是不能乱挖的,每个地方都约定俗成,只有一些长在路边,沟渠,房前屋后的可以挖,因为长成竹子后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产生活。清明时节,大部分春笋己出土,有的己脱去笋衣,长成竹子形状了。有的跚跚来迟还未出土的,这时不受禁令限制可以挖出来,是尚好的美食。这季节有一种黄芽笋,它是生长在有黄土的坡坎里,一般不会出土,出土也长不成竹子。黄芽笋特别肥大,小则几斤,重则几十斤,味道相当甜美,没有春笋的涩苦味。孩童时候的我们,一到这个时节,就在竹林里乱串,专找有黄土的坡边,发现土层拱起,有稍许裂纹,一锄头下去,若有黄色嫩叶出现,一只肥大的黄芽笋就跑不了。谷雨时节,人们要上山打谷雨笋(俗话),挑着箩筐,扛着锄头,到竹林中寻找未出土的春笋,有的出土了长相歪歪扭扭的,有的被虫蛀了的,有的长在岩石缝中的,有的相隔太密的,这些春笋都要挖掉。因为这些春笋都不能长成好竹子,有的甚至会影响其他竹子生长。打谷雨笋,就是通过人工干预,让好的春笋自然生长,让不好的淘汱,确保竹林成材率。人们把一担担春笋挑回家,洗净,煮熟再晒干,可以一年四季食用。现在有一种竹酒,就是谷雨过后,春笋长成了竹子形状,脱落了笋衣,表面比较软嫩,用大号注射器,把酒注入两个竹节之间的竹筒里,等竹子长成后,砍下竹子,把有酒的地方劈开倒出酒。这种酒融合了竹子的青香,渗透了竹汁,味道醇绵可口,香甜扑鼻,是上等的美酒。有的地方做的竹筒饭,也就是把竹子按竹节锯断,敲掉一头的竹节片,把洗好的米倒进去,再封起来放在火上烤,等竹子表面烤焦,饭也熟了,再把竹简劈开,香喷喷的竹筒饭就做成了。

夏天,娇阳似火,热浪袭卷着大地。各种树木花草都无精打采,耷拉着脑袋,弯腰屈膝。走进竹林,又是一片天地。青翠的竹叶盘踞在横竖交错的竹枝上,形成天然的穹顶,阳光只能透过缝隙洒落在竹林里,外面的热浪被拒之林外,被露水浸透的林地始终保持湿润,竹林里依然凉风习习。这时的竹林成了动物的天堂,竹鸡斑鸠,在枝头跳上窜下,翩翩起舞。麻雀画眉,在竹叶间吱吱喳喳,搔首弄姿。竹鼠野兔,在树丛中探头探脑,蠢蠢欲动。偶尔,有几只麂子,风驰电掣在竹林间飞奔而过,只有傻乎乎的野猪,露着长长的獠牙,呼呼喘着粗气,悠闲的在竹子根部拱来拱去。竹林里岩石边的泉眼旁,有几只林蛙不时从水坑中跃起,边上的草丛里,一条菜花蛇,吐着芯子,恶狠狠的盯着林蛙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发动致命一击。远处,一群野鸡,在闲庭信步,咯咯咯的叫唤着,不时用爪子刨挖着土堆。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到竹林里来挖陷井,装索子(俗话),运气好可以逮到竹鼠,野兔,野鸡。晚上到竹林里用鸟统打竹鸡,在手电照耀下的竹鸡昏昏欲睡,在竹枝上蹲成一排,不动也不飞,一鸟铳就扫一大片。夏天的竹林,是动物天然的避暑场所,也是人们在物次匮乏年代改善生活的来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竹子可以制成各种生活用品,也能用于各种基础建设,冬笋春笋也能换取一点经济收入,大自然总是用各种方式呵护着生生不息的人们。

秋天,秋风瑟瑟,各种树木叶落枝枯,唯有竹子,反而更加郁郁葱葱,坚韧挺拔。走进竹林,地上铺满金黄的枯叶,踩在脚下沙沙作响。微风咋起,一些竹枝根部枯萎了的竹叶,随风飘洒,纷纷扬扬,似仙女散花。一些老了的竹子,挺着干枯佝偻的身躯,枝叶全无,孤寂的随风颤抖。竹林中,没有往日的热闹,嗖嗖的秋风吹来稍有寒意,小动物们在来回奔波,贮存食物,为马上要来的寒冬做好准备。竹枝上的各种鸟类,也在加固自己的窝巢,没有唱哥跳舞的兴趣。辛勤的竹鼠,也在不停的刨洞,全无啃食竹根的欲望,只希望在冬季来临之际,有一个暖和的家。只看见那些得过且过的野鸡,还是在竹林里到处刨呀刨。秋天,竹林里的果树也硕果累累,杨梅树,枇杷树,山枣树,野山梨树,弥猴桃树,孩子们有空就去转悠,运气好碰到一树没人采摘过的,得用背篓一筐筐背回家,吃得牙酸嘴肿,肚皮溜圆。一阵秋风一陈寒,站在秋天的竹林里,有一种肃飒萧条感觉,但收获的喜悦总是让人幸福满满。

冬天,北风啸啸,万物凋零,大部分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唯独竹林,挺拔的竹杆傲立风中,翠绿的竹叶迎风摇摆,风雪不惧,寒霜不屈。冬天挖冬笋,是人们农闲时穿梭于竹林的主要活动。冬笋味美爽口,脆甜多汁,是上天赐予人们最好的美食。挖竹笋是一门技术活,有经验的人在竹林里转几圈,一下子就盆满钵满。没经验的菜鸟,那怕翻遍整个竹林,地毯式翻找,累个贼死,也空手而归。听那些挖冬笋高手说,想挖到冬笋,要学会看竹子,先要看竹子的竹叶是否青翠,再看根据竹子的朝向判断竹鞭的走向,其次就是在竹子周围观察泥土是否有冬笋拱开的裂缝。冬笋虽然好吃,但不能滥挖,伤到了竹鞭,整颗竹子就会枯萎死亡,所以在好多地方都有禁挖期。只有等到冬笋快破土了的时节,才允许上山开挖,冬笋长不成竹子,到时节没挖,就会烂在土中。冬天,人们在竹林里还可以挖竹兜(俗话),一些砍了的竹子,竹兜到冬天就干枯了,挖出来可以烧火,形状奇特的可以做竹根雕。勤快的孩子们,有时为了赚点零化钱,也可以到竹林里去捡竹枝和竹子尾巴,挑到周边集市上换钱。如果到了雨雪天气,竹林里冰雪覆盖,动物脚印串串,有经验的人,就可以循印追踪,抓到一些冻僵的狍子麂子啥的,回家火上一烤,吃的满嘴流油。

故乡的竹林,象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宝库,春夏秋冬,用不同的方式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万物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