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志中的广东多彩年味」珠海市的传统过年习俗

珠海市传统过年习俗丰富多彩,包括舞狮、舞龙、鹤舞、凤鸡舞等民俗表演,还有吃粉果、搓汤圆、赏飘色、逛花市等习俗,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氛围,还体现了珠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相关阅读延伸:

(来源:方志广东,只做学习分享,宣传家乡,不出于任何商业目的,特此鸣谢原作者辛勤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我们立即删除)

送灶


  民间岁时祭祀之一,也称“祭灶”“谢灶”。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举行。是晚(俗称“小年夜”),家家户户摆放一些瓜果饴糖褚帛(斗门地区做糯米粉糖糊),烧灶疏祭拜灶君,希望这天灶君回天宫见玉帝时,为凡间多讲几句好话。至除夕夜又迎回灶君,谓之“迎灶”


除夕

糖环、角仔

粉果

蒸年糕(俗称“大笼糕”)

  农历年底,各家均进行大扫除,有的在除夕,有的在“祭灶日”。农谚说:“腊月二十三,动手洗衣衫;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杂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土都搬走。”年底扫屋,主妇通常先点亮一盏煤油灯,叫“长明灯”,扫尘后方能熄灭。买鲜花、盆橘放置厅内外。大年二十九日晚,家家户户蒸年糕(俗称“大笼糕”)、炸煎堆、角仔和包粉果等,添置新衣鞋袜。大年三十日,旅外家人都要回家团圆。各家门前张贴除旧迎新的红色吉利对联和门神。饭前,以各种丰盛的供品祭祀祖宗和神像,阖家吃团年晚饭


  除夕夜,煎两尾土鲮鱼或鳙鱼,放在米缸内,叫“责(压)年”,取其“衣食有余”、“年年有余”和富足之意。米缸外面贴“常满”两个大字,上面放个带叶的橘子和有头的生菜,留过隔年,称为“责年菜”。取丰衣足食、大吉大利的意头。


  年饭后,长辈向晚辈分发“压岁钱”,置于其枕下压岁。至夜12时(俗称“交春”)开始,竞放爆竹和烟花,意为送旧岁,迎新春,称为“试年更”。

春节

吃“豆捞”

  农历正月初一日,俗称“做年”。除夕夜,男女老少均将柚叶放在热水中洗澡。春节一到,穿着新衣,备好祭品,供奉列祖列宗和到各庙宇谒拜,祈求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安康顺利,五谷丰登。早餐茹素,午餐吃“豆捞”,寓意一年有得“捞”(有钱赚的意思)。邻里相见互相恭喜、道贺,已婚者给未婚者“利是”钱。这天,只在村内拜年。亲友上门,首先请吃油角、煎堆、瓜子、糖果,互送橘子。

正月初二

  农历正月初二日,俗称“开年”。各家各户都做发菜、蚝豉、生菜、鲤鱼等菜肴,以其谐音寓意新的一年“发财”“好事”“生财”“有余”。这天,将年糕切开三大块,意即“开年”。其中一块年糕放在香台供奉朱赉神。出嫁女偕夫带子回娘家拜年。渔家则在船头挂上两尾名贵鱼,取意新一年有更多渔获。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是“赤口日”,不宜交往,以避口角是非。


凤鸡舞

三灶鹤舞

飘色

  从年初二(不含赤口日)至年初十,普遍有舞狮、舞龙(也有鹤舞、凤鸡舞、飘色)、演粤剧、演木偶戏、烧烟花及抢花炮等欢度春节的活动。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当天做汤圆互相赠送,表示结缘。挂灯笼,制作谜语于灯具上供游人猜测,猜中者有奖。闹元宵从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或十八日。十三日晚,在宗祠门口燃放花炮(用草稻扎的大炮)。传说抢到头炮者可行好运。渔民则在正月十五日或十六日集中在海边烧花炮,烧完炮后就出海捕鱼。


文字来源:《珠海市志 1979-2000》(2013年12月出版)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