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界新宠 咸淡水皆宜

水产界新宠,凭借其独特的适应性成为焦点。这种生物在咸水与淡水环境中皆能茁壮成长,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与生存技能。它不仅为水产养殖带来新选择,也为食客们增添了新滋味,成为餐桌上备受欢迎的美味佳肴。

相关阅读延伸:

马友鱼丰收。受访者供图

马友鱼是不少群众餐桌上的美食。受访者供图

“王老师,你是不是做马友鱼的?”“王老师,我想咨询一下,我这边的条件,可以养马友鱼吗?”……隔三差五,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主任王忠良总会接到养殖户的电话,咨询马友鱼养殖的相关事项。

马友鱼是南方沿海地区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鱼类,咸淡水都能养,开发潜力大。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推进,马友鱼苗种质量逐步提升,养殖效益越来越好,许多养殖户对马友鱼养殖树立起信心。眼下,生长规格达半斤的马友鱼,收购价约36元/斤,生长规格达1.6斤的,价格达到75元/斤,成为湛江水产养殖新贵。

●南方日报记者 林露

肉质细腻味道独特

系十大特色水产种质资源

俗话说,“一午,二鲳,三嘉鱲”,其中“午”指的就是马友鱼。

马友鱼,又称为午鱼,学名四指马鲅,脂肪丰富、肉质细腻,具有独特的油脂香味。在东南亚和我国,马友鱼是重要的养殖对象,其优点非常多——盐度适应范围广、产卵周期长、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可全程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经济价值高。

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2年十大优异农业种质资源中,马友鱼入选十大特色水产种质资源。近年来,广东省不断推动马友鱼养殖产业化发展。自2021年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连续3年将马友鱼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

然而,马友鱼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瓶颈,如野生亲鱼群体资源量较低、应激性强、苗种供给不稳定、池塘生态综合养殖技术不完善、养殖效益不高等问题。近年来,广东海洋大学鱼类种子工程与养殖团队把马友鱼作为研究对象,着手对遗传育种、苗种培育、绿色养殖、病害防控等方面进行研究。

“大家都知道这条鱼特别好吃,群众基础很强,我们选择这条鱼作为研究对象,在推广的时候也不用花费太多精力。”王忠良补充说,“和其他海水鱼相比,马友鱼性成熟周期较短,便于开展繁殖生物学和新品系培育等研究;而且冰鲜马友鱼在烹饪后,口感也很好,这为海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

与此同时,由于马友鱼是广盐性鱼类,不仅能在海水里养殖,也能在(咸)淡水里养殖,进行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时,可以在池塘里对其进行保种,亲本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科技服务乡村振兴)项目、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马友鱼科技小院”、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等项目的支撑下,鱼类种子工程与养殖团队围绕马友鱼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优良新品系(种)培育、育繁推标准化技术体系和产业化应用、多平台多模式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开展研究攻关。

开展养殖技术攻关

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研究伊始,团队便和相关企业展开产学研合作,在珠海市龙胜良种鱼苗培育有限公司,遂溪金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合泰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设置产学研基地,共同开展科研攻关。

经过努力,团队建立了一套以“基础研究—规模化高效育苗—池塘生态养殖”为主线的四指马鲅苗种繁育和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工艺,授权发明专利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完善和发展了海水鱼池塘养殖产业化技术体系和产业链,相关技术通过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

去年,鱼类种子工程与养殖团队申报的“四指马鲅池塘生态综合养殖技术”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这标志着团队养殖技术成果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养殖技术的‘生态’,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养殖尾水的处理,我们用养殖尾水来培育轮虫、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再将其投喂给马友鱼鱼苗,通过循环利用来减少尾水排放处理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在养殖过程中减少用药,马友鱼病害问题不算严重,我们也会尽量使用益生菌等有益微生物来调控水质,减少病害发生。”王忠良说。

除了池塘养殖,团队还建立了马友鱼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体系,并逐步探索马友鱼深远海养殖模式。

“我们响应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希望可以为深远海养殖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养殖品种,现在正在试验普通网箱鱼苗标粗和抗流、抗应激训练,再将其转移到深水网箱里养殖,希望进一步拓展马友鱼的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益。”王忠良介绍。

此外,为了将更多人才、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广东海洋大学马友鱼科技小院应运而生,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为一体。

据马友鱼科技小院项目负责人黄建盛副教授介绍,团队现有近二十名研究生,学生主要负责遗传育种、繁殖生物学、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学、抗逆生物学、养殖环境调控等相关基础研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马友鱼遗传育种和养殖实践中。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团队研究生获得国家级奖学金1人,“渔菁英挑战赛”获奖3人,发表论文10余篇。

培育新品系

结合速生与抗应激优良性状

马友鱼应激性非常强,一旦环境发生改变,如出现较大响声、水质发生改变,很容易导致马友鱼死亡,降低养殖成功率。

对此,鱼类种子工程与养殖团队进行了四指马鮁快生长、抗应激品系选育研究,开展大规格苗种的室内工厂化标粗培育工作。“团队培育的新品系,主要是希望将抗应激和快速生长两个性状结合在一起,提高鱼苗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降低风险,提升效益。”王忠良说。

团队采用不同留种率逐级选育的方法,获得马友鱼选育亲本群体,建立了速生抗应激新品系一个,应用生态调控等措施,促使选育群体亲鱼同步成熟、自然产卵,并进行室内工厂化育苗。

王忠良介绍,通过流水刺激、光照刺激等方式,可以让马友鱼慢慢适应外部干扰,提升抗应激能力,“我们还通过投喂策略和投喂方式的转换来提升鱼苗的抗应激能力。在抗应激的群体里,我们又挑选长得快的群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

一开始培育鱼苗时,人走到育苗车间发出响声,鱼苗都会跳出水面、大幅度游动,现在培育出来的苗种较为“淡定”,应激反应小了不少,养殖成活率也显著提升。

上个月,由海南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湛江市标准与编码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验收团,来到广东海洋大学位于东海岛的校产学研合作基地,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本次验收内容为“四指马鲅速生抗应激选育品系F2代大规格苗种室内工厂化培育”,专家组查阅了生产记录,进行了随机抽样,测量统计了苗种规格与苗种数量。

现场抽样测量显示,经110天室内工厂化培育,共获得四指马鲅速生抗应激大规格苗种25万尾,新品系苗种规格均匀,与同期对照组苗种比较,苗种全长提升17.2%,体重提高19.8%,这对马友鱼苗种规模化生产、实现多元化养殖奠定了基础。

眼下,马友鱼养殖地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湛江养殖规模达2000余亩。随着马友鱼养殖面积的扩大,高质量苗种的稳定供应面临压力,鱼类种子工程与养殖团队正开展相关技术的科研攻关,争取实现高质量抗应激苗种全季节稳定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