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火鸡主要特征和品种

闽南火鸡主要特征为:"体躯纺锤形,皮肤淡红或淡黄色,羽毛多样,头部皮肤可变色"。其品种为福建省地方独特禽种,具有适应性强、抗病力好、肉质细嫩等优点,深受市场欢迎。

相关阅读延伸:

闽南火鸡颈细而直,体躯长,胸深宽,脚长、粗壮。头部和颈上部几乎无毛或稍许有细毛,皮肤为淡红色或淡黄色。十九世纪由外国引进,闽南火鸡是十九世纪中叶,由外国传教士及旅居国外的侨胞携带引入闽东南沿海一带,经长期饲养繁衍,形成了福建省地方独特的禽种,主产于龙海市、云霄县、漳浦县、泉州县、南安县、晋江等县市,各地饲养数量在25万只以上。漳州地区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1℃,年日照2000个小时,雨量充沛,无霜期330天以上,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是个天然“大温室”。比较适合闽南火鸡的饲养。


主要特征:

闽南火鸡具有适应性较广、抗病力强、产肉多、肉质好、能充分利用青绿、野生饲草等优点。鸡肉性温,对气虚、脾寒者,有壮补功效,常食火鸡肉和蛋可以治疗胃病,是福建省地方独特的一个鸡种,也是大有发展前途的禽种。

闽南火鸡体躯呈纺锤型。头部和颈上部几乎无毛或稍许有细毛。喙微弯曲,尖端角质呈黄色,基部为深咖啡色。眼圆,眼结膜棕色,瞳孔黑色。耳圆,周围有密集的细毛,无耳廓。颈细而直。体躯长,胸深宽、丰满,龙骨长而平直。脚长、粗壮,有的呈黑略带玫瑰色,有的为灰黑色或灰红色。尾羽发达,状似倒三角形,末端平整。


皮肤为淡红色或淡黄色。羽毛青铜色(羽端有一白色条纹)、黑白杂花、红棕色、浅黑色和白色。成年公火鸡头部皮肤为青铜色,在上额部、耳根后、咽下方长有珊瑚状皮瘤,其颜色可随情绪的变化而出现红、紫、青、绿、黄、白、蓝等变化,故有“七色”鸟之称。

在颈下方嗉囊的前方有一小肉埠,长着一小撮灰黑色卷曲硬毛。兴奋时,全身羽毛竖立,尾羽扇形展开,额上肉瘤变色,并伸长变成扁长形,平时肉瘤柔软,垂盖于喙上,超过喙尖,常发出“咕噜”声,漫步行走,神态十足。成年母火鸡羽色与公火鸡相似,但略浅,皮瘤不发达,也不伸缩,颈部无肉瘤,身躯比公鸡小,常发“咯咯”声,清晰动听,性情温雅,甚为可爱。成年公鸡体重5.74公斤,母鸡平均体重为2.94公斤。


品种性能:

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初生47克;30日龄199克;60日龄383克;90日龄公火鸡681克,母火鸡653克;120日龄公火鸡1050克,母火鸡954克;180日龄公火鸡1562克,母火鸡1290克;成年公火鸡5740克,母火鸡2940克。60日龄料肉比2.0:1,120日龄料肉比2.8:1。120日龄公火鸡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3.77%,母火鸡84.07%,120日龄公火鸡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7.24%,母火鸡72.13%。


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火鸡平均开产日龄225天。平均年产蛋110枚,平均蛋重71克。平均蛋形指数1.55。公火鸡270日龄开始配种,公母火鸡配种比例1:10。种蛋受精率85%-95%。母火鸡就巢性强,年就巢4-5次,每次就巢持续期20-30天,个别长达2-3个月。公火鸡利用年限1-2年,母火鸡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