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峡山区于家庄村智慧显,水库旁巧打井,水资源活用高。莲藕种植迎丰收,绿色经济兴乡村。因地制宜策略妙,生态发展道路宽。莲藕经济助民富,乡村振兴展新颜,环境与经济双赢赞!
相关阅读延伸:
>潍坊峡山区王家庄街道于家庄村为了发展村经济,因地制宜,开挖了30亩池塘并充分利用峡山水库地下水,探索种植莲藕。12月23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正是该村采藕忙碌的季节,而且今年又获得了丰收。在种植莲藕三年以来,种植户逐渐掌握了管理方法,莲藕产量不断提高。因为品质好,产出的莲藕不愁卖,亩产值是传统粮食作物的四五倍,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高薪雇人来采藕
在北方地区的冬季,当多数农户进入农闲时,莲藕池塘里却忙碌起来,进入了收获季节。12月23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峡山区王家庄街道于家庄村,该村位于峡山水库最南端,与峡山水库隔着一道大坝。在村里农田东北角一片忙碌景象,池塘里种植的莲藕成熟了,农户们正忙着采收。
记者穿过麦田间的生产路,来到莲藕种植区,池塘旁边堆积着已经洗干净的莲藕。有雇工正站在冰冷的水中,用水枪冲击着水面,不一会儿就有莲藕浮了上来,一名雇工将莲藕收集起来送到岸边。
往年这个时候,莲藕池塘里有冰,采藕人会破冰而入进行采摘。今年冬季气温偏高,池塘里的水没有结冰,不过接近冰点,采藕人在水里采摘时仍需要忍受着刺骨的凉意。
记者注意到,水中有两名采藕人,他们身上穿着专业的防水衣,缓慢地挪动着。据种植户薛治刚介绍,莲藕采摘是个技术活和力气活,两名采藕人都是他从外地请来的,管吃管住,还要支付高额工资。“我们这里的池塘占地30亩,目前莲藕已经采摘了一半。虽然每年顶着寒风收获,但是看着丰收的莲藕,我们也不觉得冷了。”薛治刚说。
三年前打井取水,开始种植莲藕
这片莲藕池塘周围有铁丝网围着,还挂着标有“于家庄村莲藕池”的牌子,外围就是该村的农田区,种植着小麦。
该村党支部书记薛治存告诉记者,于家庄村在过去是个贫困村,村民们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收入比较低。“种植一亩小麦和玉米,除去各种成本,一年下来最多能赚1000元,如果遇到年景不好,收入更低。”薛治存指着农田旁边的一道大坝说,大坝的那一边就是峡山水库,也就是说,他们村农田距离峡山水库只有200米左右。
靠近水库最大的优势是能保障农田灌溉,但也容易出现内涝。因为水库水量多的时候,水平面比农田还要高,水渗透过来后,容易影响粮食作物生长。“地下水分多了,作物根系就长不好,最终会影响粮食产量。”薛治存说,2016年年底,在我市扶贫组的帮助下,他们因地制宜,流转了30亩农田,开始种植莲藕。
发展莲藕种植,首先要解决水源的问题,而于家庄村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种植户在池塘旁边打井,可就地取水,满足了莲藕生长条件。
莲藕口感品质好,商贩上门收购
因为靠近峡山水库,于家庄村的水井并不需要打得很深。
薛治刚介绍,在种植莲藕之前,他们做了很多工作,扶贫资金投入了30万元。除了打井外,最大的工作就是开挖池塘,做好防水后才能种植莲藕。“与其他作物不同,莲藕种植好后,到了冬季就能采摘。”薛治刚说,这也是当初他们选择种植莲藕的一大原因。
为了种植好莲藕,薛治刚和其他种植户不仅选择了好品种,还出去学习种植方法。“对于怎么种植,我们一窍不通,所以要出去学习。”薛治刚说,2017年种植上莲藕后,当年冬季就见到了收成。
记者注意到,池塘之间有生产小路,莲藕被采摘出来后,就放到路边,经过进一步清洗,再剁成段装进袋子,就可以往外销售了。
得益于峡山水库的水,莲藕的品相、口感都很好,深受市场的青睐。“每天采摘出来的莲藕,不需要我们自己去卖,商贩们慕名而来,上门收购,所以池塘里的莲藕很快就能运送出去,在潍坊城区、青岛等地的市场上销售。”薛治刚说。
每亩纯挣四五千元,可多年采收
在种植莲藕的三年里,于家庄村经过不断努力,完全掌握了种植和管理方法,产量也在逐年增加,给农户和村集体增加了收入。
薛治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今年莲藕的产量计算,一亩池塘能产3000斤,平均以每斤3元出售,减去有机肥料费用、日常管理费用、采摘莲藕的费用,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即使在市场价格低的时候,一亩地也能有4000元的收入,比种植小麦的收入高出好几倍。
“莲藕属于一次性种植后,可以多年采收的作物,头一年投入的比较多,往后投入就很少了。就是每年在采收的时候,人工费用比较高,比如给一名水中采藕人的费用是三四百元。”薛治存说,除了增加收入外,种植莲藕最大的意义是改变了于家庄村的传统种植模式和作物种类,在农业发展上迈出了新的一步,而且这次尝试是成功的。
薛治存表示,在发展莲藕产业上,种植户们摸索出了种植经验。下一步,他们还要继续发展莲藕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