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怎么养在家里存放(泥鳅怎么养)

泥鳅养殖方法?

1、养殖环境

泥鳅常生长在底泥或者淤泥中,养殖泥鳅可以选择向阳通风、水源充足且地势开阔的池塘,并向池塘底部铺上粘制土壤,栽种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躲藏、休息的场所。

2、养殖方法

泥鳅在夜间才会捕食活动,养殖时可以在上午八点以及下午三点为其提供食物,以鱼虾、昆虫、水蚯蚓、豆饼、豆渣等食物为主,且喂食三小时后,要为泥鳅清理池塘,避免食物残渣污染水质。

3、注意事项

泥鳅不喜强光,在光照过于强烈时要为其搭建遮阳网,维持泥鳅的正常生长,泥鳅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患上气泡病,导致死亡率升高,养殖时要定期使用木棍搅动池底,将水中的有害气体排出。

家里养泥鳅怎么养?

1.

选大鱼缸

考虑到成年泥鳅体长10~15公分,不适合在小缸饲养,可以选择大鱼缸,泥鳅夜间运动量大,身体细长,很容易从鱼缸的空隙中跑出来,此外受到惊吓也会从缸里跳出来,必须要给鱼缸盖盖,鱼缸的深度要尽量高一些,40公分以上的鱼缸基本很难跳出来,鱼缸底部可以铺上15-20cm厚的淤泥。

2.

水体管理

养殖用水可以选择江河水、池塘水、溪水、自来水。其中自来水在使用之前,最好是放置在太阳底下晾晒1-2天左右,等到消除自来水中的氯气后再使用。定期检查水质,当水质浑浊的时候及时进行换水。还要注意水温控制在22-28℃左右为宜。

3.

饲喂管理

泥鳅是杂食动物,水蚤、藻类等几乎什么都吃。家里自制饵料的话可以给它们吃一些豆腐、麸皮之类的,市场上贩卖的饵料的话只要是金鱼、青鳉鱼、鳗鱼等吃的都没问题,每天投喂1-2次饵料。如果是跟其他鱼类混养的话,最好投放一部分下沉的食物。

泥鳅在家怎么养活?

1、准备工作


家庭养殖泥鳅时,要使用鱼缸作为容器,将其清洗干净,然后在底部铺放一层薄薄的沙壤土,方便打洞,并且还要在水缸中放入小型的增氧设备,以免泥鳅缺氧死亡。


2、食物选择


泥鳅属于杂食性小型鱼类,喜食水蚤、蚯蚓等浮游生物、有时也会摄取藻类和水底腐烂植物,家庭养殖过程中,可以给泥鳅投喂鱼虾、青菜以及动物内脏等。


3、水质管理


养殖泥鳅的过程中,要间隔5-10天换一次水,泥鳅身上的粘液较多,会污染水质,一定要保证水源干净,尤其在夏季高温时节,要每隔3天给泥鳅换一次水。


4、养殖环境


泥鳅喜欢栖息在水生植物下面,室内养殖时,可以在鱼缸中放入水草、浮萍等,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且泥鳅不耐热,要加强通风,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0摄氏度。

养泥鳅最简单的方法?

1.

养殖池与鱼巢设计:养殖池为闲置不用养鳖池,硬底化养殖池构造,养殖池规格型号为长15米、宽10米、深1.0米。饲养时对进水管、排水口进行简单改善,将进水管挪到侧墙上边,并且在进水管处接一直径为6~7公分的PVC塑料管,使进水口向养殖池正中间拓宽约40公分,另外在池底出水口上安装防尘盖,避免泥鳅鱼逃走。

2.

鳅种苗放养:苗木散养前10天,养殖池放水30cm,将20kg生石灰加水化浆后马上全池匀称喷洒消毒杀菌。3天后施底肥液肥,培养水面里的浮游动物,使鳅种在下塘后就能进食到一些天然饵料微生物。

3.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的大小与疾病发生有很大的关系,若相对密度太大,超过一般鱼饵基础与喂养标准,使鱼种进食不够,造成缺乏营养,抵抗能力变弱,为鳅病产生造就了资源优势。因而,明确相对密度应充分考虑鱼身规格型号、喂养条件及喂养水准等诸要素。

4.

水质:因为无土养殖泥鳅全部生长发育阶段所有在水里,规定水体肥爽清爽,不必异味重、异色、夏季生长发育高峰期,且温度比较高,要定期充注新 水,假如有稍微的银行流水持续注入更强。

5.

投饲施肥:投饲上肥的类型、总数、方式,详细后边的泥鳅鱼成鱼的日常管理方法。 精饲料要新鲜的和营养元素齐备,不添加病原菌或有害物质,不腐烂变质。对大且坚硬的精饲料要发醇或侵泡碾碎后,再制作成鲜美精饲料投喂,以确保鱼类的口感。

泥鳅怎么饲养?

池塘养殖


目前采用最多的养殖方式是池塘养殖,单产水平高,技术操作水平要求也高。池塘面积以50-250平方米为宜,池塘深70-100厘米,水深40-50厘米,分土池和水泥池两种。


养殖过程中,投喂的人工饵料,主要是米糠、麦麸、豆饼、菜饼、蔬菜叶及蚯蚓、蝇蛆和螺、蚬等,也可以是人工配合饲料。水温20℃以下时,植物性饵料可占摄食总量的60%-70%;水温20℃-23℃时,动、植物性饵料各半;水温23℃-28℃时,动物性饵料占50%-60%。


养鳅的水质要求肥、活、爽,一般每星期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40厘米深。此外,还要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扫食场1次,定期对食场进行漂白粉消毒,每次用药125克,发现死鳅及水面污物要及时捞除,以防水质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