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适合多少温度生长

台湾泥鳅适合多少温度生长"/

幼体泥鳅的初始繁殖,以及不同人工养殖技术与产量的关系

 

泥鳅又名鱼鳅,其主要特点是身体瘦削,皮肤呈深灰色,上面有很多细小的黑点,颜色也各不相同,这些特性的差异取决于周围的环境,泥鳅一般生活在静止的水中,在稻田,湖泊,池塘等浅水浅层,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近年来,由于泥鳅肉质鲜美,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国内外对泥鳅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促使了其人工养殖的发展。

 

当前,国内大部分池塘都是以人工饲养为主,而许多饲养泥鳅的人员缺乏实践,多数是参考以前的饲养方式,而忽视了其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人工养殖泥鳅的数量出现大幅度下跌。

而要想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掌握其特性,掌握其饲养技术,根据泥鳅的生活特性,对其采取正确的饲养方式。

 

泥鳅性喜温暖,其生活条件以15-30摄氏度为佳,23-26摄氏度为最佳,有的区域冬天和夏天气温相差很大,比如夏季气温高于35摄氏度,而冬天则跌至零度以下,有的区域气温偏高,有的区域土壤干燥,这些都会使得泥鳅存活效率变低。

 

同理,在冬季,当温度降低,泥土干燥时,蚯蚓也会躲入泥土中冬眠,一般来说,在冬季和夏季,只要淤泥中有足够的水分,泥鳅就能在淤泥中存活下来。

 

夏天,大多数地方都有降雨,而在这种时候,由于暴雨,池塘里的鱼缸里会有大量的缝隙,所以,当水面上升的时候,这些缝隙就会被泥鳅钻出来。

 

泥鳅是从土壤中获得有机质的养分,因此喜欢吸取沉积物中的养分,在不同的体长下,其采食的节律也随之改变,3 cm以下的小泥鳅以动物饲料为主;而人工饲养的大多数都是5厘米以上的,以水草等为食。

 

另外,温度、光线都会对泥鳅的摄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水温太高、太低,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产量下降。

 

泥鳅喜欢生活在温热的环境中,一般生活在水塘、湖里,正常情况下,它是不会在人工水塘里生活的,因为他们畏惧光线,喜欢在黑暗中行动,并且对气味非常敏感,因此泥鳅的人工饲养,对土壤质量要求较高。

 

水产业要想盈利,首先要做到“养水”,因此,在进行泥鳅的人工培育时,一定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水质控制。控制的内容主要有:控制水质的温度,深度,透明度, pH值和养分。

 

与其它鱼比较,泥鳅对生活所需的透明性并不高,通常只有10-20厘米;泥鳅具有抗酸性的特点,但 pH值不能高于一般水平,过高的 pH会对植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从而不能取得成效;

 

淤泥的肥力是由合适的肥料与饲料形成的,因此肥力可以略高一些;在人工饲养的泥鳅池中要对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三种毒素进行控制,其中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当其数值偏高时,不仅不能吃,还会引起窒息;

 

硫化氢是有毒的,一旦进入沼泽,淤泥就会变得焦黄,综合以上观点来看,这三种剧毒都要控制,其浓度对水体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溶氧对泥鳅生长有较大的作用,所以在进行人工增氧时,必须针对水塘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增氧方法,常用的有机械法、物理法和化学法等。

 

在人工培育的过程中,鱼苗的筛选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许多饲养员出于对鱼苗成本的重视,或是出于对种苗技术的要求,而忽视了种苗的品质。优质的泥鳅苗对养殖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但也有很多的筛选依据,这就要求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选择的时候要看苗种的体质,有没有误受伤,表面是否光滑,粘度高低,活跃性,以及泥鳅嘴是否完整,饲养人员应具备充分的选择技巧,选择是通过看,摸,闻,量等方法进行选择。

 

另外,选择苗种后,要在培育前做好灭菌工作,在水塘旁边做一个水缸,用3%的海水浸泡,或者用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浸泡,三到五秒钟之后,将种子放入水缸中,这样可以防止寄生。

 

在人工养殖中,以商业饲料为主,虽然有众多的厂家,但是有些原料并不能让泥鳅满意,而且有些人常常忽略了原料的专业、正规性,从而为泥鳅的养殖带来负面影响。

 

在挑选鱼饵的时候,首先要看鱼饵中有没有残留,这样才能保证鱼饵的质量,在省级检验检疫机构的记录里,泥鳅饲养所用的饵料都要有记录,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参照。

在许多地方,人工饲养的泥鳅已成为一种致富的新方式,但是由于饲养的时间较短,许多人在饲养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因此,在进行人工饲养的时候,要注意对水质的控制、优质的泥鳅幼种和选择标准化的饲料,这些环节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胡俊林:《水产养殖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年。

2.何秋玲:泥鳅的人工繁殖及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科技导报》,59-64页,2004年。在养殖泥鳅时,添加多少霉菌毒素吸附剂,可以提高泥鳅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及成活率,并降低饵料中霉菌毒素对动物机体的负面影响?

 

泥鳅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俗称钢鳅、鳅鱼等,由于泥鳅具有生长快速、养殖密度高、适应性强、容易捕捞等特点,在我国养殖范围广、养殖大。

 

泥鳅营养丰富、肉质鲜美,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可在泥鳅的养殖生产中,经常出现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现象,导致动物机体的免疫力降低,饲料利用程度不高,进而导致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严重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

 

目前,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类型主要酵母提取物、改性蒙脱石、复合矿物质等。

 

改性蒙脱石中的硅铝酸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离子交换功能,对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较好。

 

而霉菌毒素吸附剂,可以改善由饲料霉菌毒素导致的机体氧化损伤,降低毒性感染,进而提高了机体的健康程度,增强抗氧化功能。

 

霉菌毒素吸附剂与葡聚糖或甘露寡糖联合使用,可以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消化酶活性,提高机体的耐低氧能力。

 

那么到底添加多少霉菌毒素吸附剂,可以提高泥鳅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及成活率,并降低饵料中霉菌毒素对动物机体的负面影响呢?

 

对此我们专门进行了实验,为了实验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我们所使用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为100%水合硅铝酸盐。

 

本次实验挑选了200尾体重相近、无病的泥鳅,并将它们随机分为4组,每组包含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泥鳅。

 

然后为了探明出来霉菌毒素吸附剂,添加量不同所带来的作用,又在泥鳅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mg/kg(对照组)、2000mg/kg(试验1组)、2500mg/kg(试验2组)、3000mg/kg(试验3组)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试验结束后,对泥鳅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存活率等生长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统计。

 

我们将饲养管理实验用泥鳅购回后,先使用3%的食盐水进行消毒,放入暂养池中预饲养1周,所有试验泥鳅饲喂基础饵料。

 

正式试验开始后,各组试验泥鳅分别饲喂不同含量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饵料。

 

每天按照泥鳅体重的3.5%~4.5%投喂饵料3次,分别于每天的7:30、12:30、17:30,饲喂1小时后及时将粪便和剩余的饵料吸出。

 

饲养试验期间,每日换水量约为1/3,水温控制在约为18℃~24℃,pH值控制在约为7.0~7.5,溶氧含量大于6.5mg/L,每天持续充气。

 

不论是从试验开始还是结束时,都需要对所有试验泥鳅禁食12小时后,在对每组泥鳅的体重,计算增重率、饵料系数、成活率、蛋白质效率等生长性能指标进行测量。

 

在结束掉试验后,我们统计并整理了在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对泥鳅生长性能的影响,从相关数据中可以看见,在泥鳅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对泥鳅的生长性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其中,试验2组、试验3组泥鳅的增重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泥鳅的增重率有比对照组提高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试验2组、试验3组泥鳅的蛋白质效率,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但是在饵料数上,远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泥鳅的饵料系数有比对照组降低的趋势。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泥鳅饵料中,添加2500~3000mg/kg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可以显著提高泥鳅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及成活率,并降低了饵料系数,改善了泥鳅的生长性能,但对泥鳅的肝体比、脏体比无影响。

 

结论

在本试验中,我们在泥鳅饵料中添加2500~3000mg/kg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可以显著提高泥鳅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及成活率,并降低了饵料系数,改善了泥鳅的生长性能。

 

但对泥鳅的肝体比、脏体比无影响,于是我们综合养殖成本及数据结果,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发现在泥鳅饵料中,添加2500mg/kg的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使用效果最好。

 

在动物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改善其生长性能,可能与霉菌毒素吸附剂中,含有一定的稀土元素有关。

 

稀土元素可以激活动物体内的生长因子,提高肠道内消化酶的活性,促进机体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进而提高机体的生长性能。

 

所以说在泥鳅饵料中,添加2500mg/kg的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使用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