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识药》发散风寒药之千只眼

《神农识药》发散风寒药之千只眼,即九里香,性味辛、微苦,微温,归心、肝、肺经。功能主治包括祛风解表、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用于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哮喘、风湿麻木等。阴虚火亢者忌用。它是多种中成药的主要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相关阅读延伸:

哈喽,大家好呀,又到了疏调学派的科普小课堂——神农识药的时间啦,今天是《发散风寒药》系列的第十五期。我们就从发散风寒药的第十五味药千只眼(九里香)继续给大家介绍了。


千只眼性味:辛、微苦,微温。归经:归心、肝、肺经。


《生草药性备要》记载:

千里香(千只眼),味辛,性温。止痛,消肿毒,通窍,能止疮痒,去皮风,杀螆疥


《岭南采药录》记载:

千里香(千只眼),别名满山香。叶圆如指大,其藤甚香。味辛,性温。止痛,消肿毒,通关窍,止疮痒,去皮肤之风毒,煎水洗,杀疥虫。患百子痰打,用叶一撮,捣烂煮粥,和糖服之。


《广西中药志》记载:

千里香(千只眼),行气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肿痛,风湿,气痛。阴虚火亢者忌用。


《医学集成》记载:治肚痈,以九里香草捣碎浸酒服,疑即本品。


《福建中草药》记载:治湿疹,九里香鲜枝叶,水煎,擦洗患处。


《生草药性备要》


千只眼是芸香科植物九里香和千里香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全年均可采收。因其开白色花,散发浓烈的芳香气味,远距离可嗅其香气,故又名九里香。其最早的记载为广东早期草药书清代何克谏的《生草药性备要》。它是“三九胃泰颗粒”和“复方黄松洗液”等多种中成药的主要药材。千只眼可祛风解表,行气止痛,活血散瘀,多用于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哮喘,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瘀血肿痛,皮肤瘙痒,湿疹,毒蛇咬伤,疟疾,胃痛,水肿等症。其中含有多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香豆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以及挥发油等。


千只眼具体运用小提示:

1、千只眼具有一定的抗生育和终止妊娠作用。(研究发现,其中的糖蛋白为其主要活性成分,药用部位以皮效果最好 , 叶、根、茎、枝次之)


2、千只眼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发现,其中的九里香果素、挥发油成分E-石竹烯、黄酮类成分为其抗炎镇痛的主要活性成分)


3、千只眼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研究发现,九里香叶中香豆素和咔唑生物碱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活性;E-石竹烯则对肺炎克雷伯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千只眼具有一定的骨保护作用。(研究发现,其可能是通过抑制β-连环蛋白信号而表现出抗软骨细胞凋亡的活性;且具有雌激素样生物活性,可影响透明质酸水平保护关节软骨)


5、千只眼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实验发现,其中的蛋白多糖具有促进体液免疫的作用)


6、千只眼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胰α淀粉酶,控制淀粉质的降解速度,同时减少了糖异生,从而达到降糖作用的)


7、千只眼具有一定的抗甲状腺作用。(其中的香豆素类成分可能为其活性成分)


8、千只眼具有一定的局部麻醉作用。(浓度为 12.5%的九里香茎叶煎剂,可用于浸润麻醉,虽效果较好,但局部刺激性较大)


9、千只眼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中的挥发油成分为其主要活性成分)


特别注意:阴虚火亢者忌用。


千只眼(九里香)图示


在我国,凡良药大多都有一些传说故事,千只眼(九里香)自然也不例外,今天小师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知道的故事吧。


传说在明朝的时候,在江西有一位才子叫做罗洪先,某天他和好友们一起乘船去九江,同船还有许多人。船上有一位农夫长者给罗先生出了一道对联。

上联是:“一孤帆,二商客,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

虽然思考了很久,罗才子仍无法对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几百年也没有人能够给出完美的下联,成为了世纪难题。

直到后来,恰好有一位名为李戒翎的工人在寻求九里香的木材,托一艘货轮从十里之外的地方将木材运送过来,轮船编号又为“8765号”。因在1943年间,有人运送九里香木材就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此次运输本以为会耗时良久,但哪知两天便到达了。于是有心之人因此灵机一动,给出了下联。

下联是:“十里运,九里香,八七五六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千只眼(九里香)


那么,今天的神农识药就到这了,希望大家喜欢,有任何问题或意见可以在后台留言,我们每一条留言都会看的哟~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