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挹酒器?

勺,在古代确实常被用作挹酒器,尤其是在祭祀或宴饮场合。它作为一种小巧而精致的器具,便于从酒器中舀取酒液,既实用又富有仪式感。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勺的用途逐渐广泛,不再仅限于挹酒,但在传统礼仪或特定文化活动中,勺作为挹酒器的功能仍被保留和传承。

相关阅读延伸: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诗·小雅·大东》

在中国古代,酿酒业的发展,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酒具应运而生,在商代时,由于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提高,我国的青铜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升的同时,酒器具的升级迭代和创新也在进行着,尤其是进入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新时代汉代。

勺是古代主要的挹 酒器。用勺从盛酒器(尊、缶、壶、钫、樽)中取酒,注入饮酒器(耳杯、卮)中。《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觞些”,大意为用勺往耳杯里添加美酒。

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具变得较为瘦长。

酒器的变化也体现着人们的观念、文化、民俗民风及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了一定体系的酒文化,值得探究。

与勺有关或引申出来的词语有:饭勺、炒勺、马勺、勺水、勺铎、勺饮等等。现代人喝酒基本上不用勺,勺只是用来装饭、盛汤的工具。

对于汉代人来说,酒不仅作助兴之用,更能强身健体。《晏子春秋》所载∶“古之饮酒也,足以通气合好而已矣。”在长沙马王堆发现的汉代医方简中,以酒入药的记载很多,或炮制药酒内服,或作药引,或作外用……反映出汉代以酒作医用的普遍性及汉代人注重养生、渴望延年益寿的观念。

饮不厌精,器不厌细,汉代所形成的酒文化风尚反映了汉代人的精神面貌、社会状况,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汉初盛行黄老之学,实行清静无为的政策,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还未深入人心时,汉代的酒文化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汉代人乐观直爽、富有生机的性格特点。

此外,由于汉代饮酒风俗禁止“无故群饮”,促使汉代特色饮酒日的形成和丰富多样,奠定了我国传统节日的基础,如元旦、元宵、重阳等。

尽管逝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但随着考古的不断发掘,文献研究结果的不断更新,今人从千年不朽的酒器中亦可一窥汉代酒文化,领略汉代精神内涵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