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土的翠镯容易被鉴定为B货

出土的翠镯易被鉴定为B货,主要因可能经历了后期加工处理如酸洗、注胶等,或受土壤中化学物质影响,导致成分、结构变化。同时,检测方法也可能存在局限性。因此,在鉴定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保存状态等。

相关阅读延伸:


一品館古物聚集地 2022-06-28 13:13 发表于河北

收录于合集

#老翡翠48个

#翡翠54个

在艺术品价格普涨的背景下,翡翠制品正成为收藏投资领域下一个热土。近段时间以来,翡翠市场天价频现,一串37颗珠无一丝杂质的翡翠项链,标价2亿元; 一块重达3000公斤的翡翠原石喊价达到10亿元,翡翠制品再次上演“疯狂的石头”现实版。不仅如此,市场上鱼龙混杂,一些伪产品也开始粉墨登场,甚至出现“一堆烂石头处理后卖到8万元”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收藏越来越平民化的今天,如何确保我们的收藏更有价值?



明清翡翠精品惨遭“降级”

   翡翠又称缅甸玉,顾名思义原产地为缅甸。虽然最早在周朝就有记载,在宋代的宫廷之中也藏有实物,但真正具有商业价值和市场,还是到了清乾隆以后。乾隆以前,中国绝大多数人还不知翡翠为何物,在云南缅甸一带虽有人佩戴翡翠,但价值不高,加工制作的人也很少,工艺粗糙简单。

  根据专家介绍,翡翠按照其成色划分为三类,即A货、B货和C货。A货,一般是指未经任何人工处理的翡翠,玉质会更加润泽。B货翡翠是指将质量欠佳的天然翡翠用酸液浸泡,使之去脏、去黄,并进行注胶处理后使色泽得到提高。C货翡翠是在原本没有颜色的翡翠上人为注色,属于假货。B货、C货 翡翠一般都模仿A货翡翠,但与A货价值有着天壤之别。“然而,令我们这些翡翠藏家颇为困惑的是,流传可考的清代翡翠在现代机器的检测下,99%会显示出是 B货。”对此姚政表示。而据专家考证,发生品类变化的多是出土翡翠。清朝至今300多年历史,一块玉可能辗转很多人之手,被“沁”过,因此鉴定结果可能连 C货都到不了。

现代翡翠戴三年

  A货也变B货

  品类变化并非出土的清代翡翠专有,现代翡翠经过若干时间的佩戴,再检测同样也会出现A货变B货的情况。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位顾客陈女士在玉器商店买下一只翡翠手镯,买前特意请一家国家级宝玉石检测权威机构做出等级鉴定,结论为翡翠手镯是“天然A货”。三年之后,陈女士将手镯拿到一家珠宝店寄售,不料珠宝店委托同一家检测中心重新鉴定后,结论为这只翡翠手镯是“经人工处理后的B货”,并非“天然A货”。陈女士因此将检测中心告上法院,认定是检测中心的失误造成自己经济损失,要求赔偿2万元。

  对此事件检测中 心辩称,陈女士购买手镯后时隔三年多拿出来寄卖,其存在“偷梁换柱”的信用问题。然而,两次鉴定结果天差地别的原因就在于,翡翠经每天佩戴接触人体汗液,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香皂等日用化学品的侵蚀,化学试剂和汗水都会“沁”入翡翠,由此造成买的时候鉴定为A货,可等到想出手的时候已经沦为B货 甚至C货。行内有俗语“色差一等,价差十倍”。

目前我国判断翡翠等级的国家标准,并没有将外界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翡翠饰品和摆件经过长期把玩,成分早已发生变化,如果还按原矿成分标准进行衡量,自然发生分歧。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上等的翡翠原料已近枯竭。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市场对翡翠的升值空间向来不予质疑。从2000年到2009年,翡翠价格平均每年涨幅约为18%,2010年以来,翡翠制品的 价格整体涨幅已经超过30%,一些顶级翡翠的价格涨幅更高,翡翠制品的销量也比往年同期增长了三成以上。一般来说,“种”、“色”、“水”俱佳的翡翠精品,其保值升值空间更不容小觑,这种升值速度远不是银行几番加息能够比拟的。然而,由于目前鉴定标准的局限性,判断翡翠的好与坏并非易事,翡翠在市场中变现也很困难,因此,尽快完善翡翠鉴定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成为这一行业未来首要解决的问题。




收录于合集 #老翡翠

48个

上一篇玉与翡翠下一篇什么叫翡翠调水 ?

阅读 284

分享收藏

53

一品館古物聚集地

9篇原创内容1个朋友关注

关注

分享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唯有古玉大藏家中的高手,才敢认可此件先秦时期大玉璧

莫非鉴定室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

去年奇石界的扛把子

禅石道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

【玉天下】战汉古玉之美——一眼千年

握瑜怀玉 玉文化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后可以给作者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