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方言

武汉方言,又称武汉话,属于西南官话湖广片,特点鲜明,如声调上常将第四声读为第二声,常用词汇如“过早”(吃早饭)、“么事”(什么)、“拐子”(哥哥)、“信球”(形容人傻或不聪明)等。语速较快,语调抑扬顿挫,听起来十分生动有趣。

相关阅读延伸:


原创 周建民

本文准备谈谈“绿”及相关词语“绿头绿脑”“绿堂”、“翻”及相关词语“翻眼绿猴”“翻戗”“翻洋”。

“绿”


武汉话里有一个形容词念“lou第二声”,目前尚未找到本字,一般就用“绿”字来同音代替。“绿”有三个意思。黄树先先生《黄陂方言研究》“绿”条有两个意思“凶狠,凶恶”“懵,不明白”与武汉话的“绿”相近。


“绿”的第一个意思是“凶恶蛮横”。如:“这个儿子伢蛮绿,一来就插队,别个劝阻,他还嘴里须子啰唆[骂骂咧咧]地跟别个翻[顶撞]。”


“绿”的第二个意思是“粗心莽撞”。如:“你么样这绿咧?刚买了一张公交卡就又掉了,你看你,光是今年就掉了四五回了。”再如:“他做事蛮绿,像洗碗这样的事就莫要他做了,慢点[免得]碗还冇洗干净就被他跶[摔]完了。”


“绿”的第一、第二个意思都可以用副词修饰或加补语来加深其程度。如“蛮绿”“好绿”“几绿”“这绿”“绿得很”“绿得不得了”等。再如:“你绿得很咧,伙计!不要以为冇得人制得住你,你要是不讲道理,在这里瞎闹瞎闹的,那肯定是要吃亏的哟!”


也可以利用重叠方式来加深程度,“绿”的重叠形式是“A里A气”。如:“你看对面那个儿子伢绿里绿气的,离他远一点!”再如:“你一天到晚绿里绿气,丢三落四的,早上跟你说的事又忘记了吧?”


“绿”的第三个意思是“糊涂;摸不着头脑”。如:“一进门,看到这种场面,小吴一下子搞绿了,半天不晓得该么样办才好。”


另外,据朱建颂先生《武汉方言词典》,“绿”还可以作为后缀,和“了”组合,用在某些形容词或心理活动动词后面,表示程度加深。如“饿绿了、冻绿了、吓(he第二声)绿了、气绿了”等等,再如:“黑皮翻眼绿猴地冲进房来,大喊大叫,把桌子也掀了,椅子也踢翻了,房间里被搞得乱七八糟。老金一下气绿了,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朱建颂《武汉方言词典》1995年版书影。周建民摄

“绿头绿脑”


“绿头绿脑”也有三个意思,与“绿”的三个意思分别相对,但比“绿”更生动形象。“绿头绿脑”的第一个意思是“形容凶恶蛮横的样子”。如:


“您家想哈〈下〉,我们是晚辈,么敢绿头绿脑地说您家咧?”(钟大毛,楚天都市报2011年1月15日)


“绿头绿脑”的第二个意思是“形容粗心莽撞的样子”。如:


金蓉早上在菜场买菜,正好碰到多年冇见的同事燕子,相见甚欢,各自留下手机号码,金蓉把号码写在手上。回家后,却把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择菜、洗菜、做饭,搞了一上午,到下午邀角打麻将,突然一瞄手:“唉呀!燕子的电话号码!”邻居说:“你绿头绿脑的已经不是头一回了。”(胡全志,楚天都市报2013年7月3日)


“绿头绿脑”的第三个意思是“糊涂;形容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如:


“我刚刚看完病,身上不舒服,让我坐一下吧?”女士说。小陈一听,连忙站起来。但让她冇想到的是,女士并没有坐上克〈去〉,而是把男伢一拉,让他坐到座位上……那男孩看起来差不多和自己一般高,没有必要让给他吧?小陈于是开口问:婆婆,您家不是说自己病了吗?么样让别个坐呢?这一问,像是点着了火药。女士一调头,朝着小陈吼起来:哪个是婆婆啊?我才50岁!你这个座位让给我了,我让别人坐犯法了?这一吼,倒是把小陈吼得绿头绿脑,连忙走到下一节车厢克〈去〉。”(刘利鹏,楚天都市报2013年8月20日)

“绿堂”“硬堂”


要说“绿堂”“硬堂”,先得弄清楚什么是“堂(tɑnɡ第二声)”。据朱建颂先生《武汉方言词典》,“堂”是早期的黑话,“指人”。“堂”不是本字,是同音代替的字,也有写作“膛”的。“堂”一般指男人。如:

这顿饭从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三点才吃完。然后,胡富财三个分头号膛——邀人参加。约定夜晚十二点到他家会齐……约来的都是些亡命之徒。(任常《风流巨贾》)


用“堂”构成的词,一般有“绿堂”“硬堂”。


“绿堂”指“所谓‘好汉’,实即蛮横无理的人”(朱建颂《武汉方言词典》)。“绿堂”多用于贬义,就是指“凶恶蛮横的人”,这样的人当然大多是男人。如:“那个伙计[家伙]年轻的时候就是个绿堂,对别个看不顺眼就须子啰嗦[骂骂咧咧]充老子,甚至恨不得要动拳头。”“你莫看他是个绿堂,对他屋里老娘还是蛮孝顺的。”


“硬堂”指“在某方面比较厉害的人”,运用时多含戏谑意。如同学、朋友间开半玩笑:“各位老兄都是硬堂!小弟一直都蛮佩服。”


不知何故,武汉话里的“堂”虽指人,却不论“个”,更不称“位”,一般论“管”。如过去扯皮时,某人放言要“摇几管堂来”,就是“搬几个人来”,而摇来的“堂”,多半是用于帮忙扯皮打架的,不是什么好“堂”,都是些绿堂。不过打架时需要“摇堂”来的“堂”,要么是己方人少势单,要么就是自己并不是有功夫的“硬堂”。


“堂”和“绿堂”“硬堂”这些词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翻”


武汉话“翻”除了表示“翻转”“翻越”和“翻译”等跟普通话相同的意思之外,还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顶撞”。如:“上人[长辈]讲话,你要耐心、虚心地听倒,他您家们提出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翻,听倒冇?”


“翻”的第二个意思是“蛮横无理”。这个蛮横无理在言行上的表现就是说话语气强硬,高声吼叫,摔东摔西,甚至要打人等等。


与“绿”一样,“翻”的这个意思也可以用副词修饰或加补语来加深其程度,如“蛮翻咧”“好翻哪”“几翻嘞”“翻得很”“翻得不得了”等。如:“这个家伙总是翻得不得了,完全冇得家教!”


再如:忽然,皮三举起的凳子被人在空中抓住……索尔宝低声说:“都这个岁数了还不退火,跟小姑娘斗个么狠。”皮三讪讪地说:“是她们刁难老子!”他用手指着佟娅说:“你蛮翻咧,你等着!”说完架着膀子悻悻地走了。(冯慧《群声沸腾》)


小说中描写的其实并不是佟娅在刁难,而是皮三这管“绿堂”自己蛮翻,在居委会蛮不讲理地抖狠摔东西,工作人员佟娅挺身出来制止,他反而恼羞成怒拿凳子要砸电脑,被另一管“绿堂”索尔宝劝阻,找梯子下台说“佟娅蛮翻”就溜了。当然,这两管“绿堂”后来都变好了。

“翻眼绿猴”


“翻眼绿猴”的意思是“形容蛮横无理的样子”,是“翻”的生动版。如:“口出污言亦即武汉人称为‘带渣滓’的,往往被人视为‘翻炝’(说话口气强硬),称其为‘翻眼绿猴’。”(彭建新,长江日报2012年4月16日)再如:“假如你惹了一个不讲文明的狠人,那人对你翻眼绿猴地 :‘你跟老子过点细!’这里,他不是要你仔细,而是在抖狠[耍横]。”(杨东辉,楚天都市报2007年12月8日)


朱建颂《武汉方言词典》1995年版书影。周建民摄

“翻戗”


《汉语大字典》:“【戗】(言语)冲突。”武汉话“翻戗(“戗”音“qiɑnɡ第四声”)”的意思是“说话态度不好;顶撞”,也写作“翻呛”“翻炝”。如:“请你注意态度,有话好好说,莫翻戗!”“冇说两句他就开始翻戗了,老李说一句他顶一句。”


运用“翻戗”的书面语例如:


刘仁广觉得好没得面子:“刘怡富,你这个有娘养无娘教的东西!我是你的长辈你晓不晓得?”老太太刚刚走开去,听了这句话可不愿意了,站到刘仁广跟前冷冷地说:“他有娘教!我就是这样教他的:跟好人,敬好人,碰到恶狗子撵出门!”刘仁广说:“大嫂,您家在上,随说么事我不敢翻呛……”(何祚欢《舍命的儿子》)


她把演戏只是当做拿钱吃饭的差事,早已冇得艺术追求了,所以能马虎的就马虎,能敷衍的就敷衍。楚生看不过眼,说她几句她就翻呛(顶嘴),完全不像往日,对楚生百依百顺。(鲍红志《楚生》)

“怪得很咧,这大年纪的婆婆。说话还这么翻炝,一点都不退火!”吴安白了那老妇人一眼。如果某人说话火气大态度不好,汉口人就称之为“翻炝”。(彭建新《红尘三部曲•娩世》)

“翻洋”


“翻洋”,也写作“翻扬”“翻阳”,意思是“不服气而顶撞;不服气而对着干”。“洋”“扬”“阳”都是同音代替。


表示“不服气而顶撞”的“翻洋”如:


魏奶奶……子孙满堂,孩子们都很孝顺……耳濡目染,魏斌从小就懂得长幼有序。魏斌是左撇子,吃饭、写字都用左手。吃饭时,奶奶看不惯,用筷子打他的小手,小魏斌不服气,“为什么就不能用左手呢?”“人家都用右手,你偏要用左手,多难看啊! ”奶奶晓之以理,魏斌也就没再“翻洋”了。“从小到大,这是他第一次跟我犟嘴,以后再也没有过。”(陈馨等,武汉晨报2006年8月3日)


“我喝!我喝!”楚生再不敢翻扬(犟嘴),端起茶缸咕噜咕噜,把冷气跑得差不多的酸梅汤,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鲍红志《楚生》)


表示“不服气而对着干”的“翻洋”如:


她告诉刘怡庭,她这一生就吃不认字的亏,没找到个好丈夫。她要让她姑娘读书,读得高高的,自己去做大事,免得丈夫“翻阳”。(何祚欢《舍命的儿子》)

附注:1.引用语例中的圆括号“()”系所引文章的作者所加。2.叙述和引文中的方括号“[]”系本文作者所加,用以简释括号前的方言词语的意思,3.引文中的尖括号“〈〉”亦为本文作者所加,表示括号前的方言用字不规范,建议用括号内的规范字。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