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观音什么味道谁尝过?她试过,“麻辣”味的

滴水观音的汁液并非食物,且含有毒性,因此并不建议任何人尝试其味道。关于“麻辣”味的描述,很可能是对接触其汁液后皮肤或口腔产生的刺激感的一种不准确的比喻,而非其真实的食用口感。重要的是,要明确滴水观音的毒性,避免误食或皮肤直接接触其汁液,以防中毒。

相关阅读延伸:

6月28日,广东深圳的秦女士和朋友来到莲花山公园登山,突然下起雨来,她看到园内有种植物的叶子长得非常宽大,想摘下叶片来挡雨。又掰又拧也没摘下来,情急之下便用嘴将叶柄咬断。

这种行为不太文明哈。让公园管理员发现估计得罚款。不过更麻烦的事儿来了,没过多久,秦女士就感到嘴巴刺痛、肿胀、发麻,身体非常难受。随后,秦女士连同那片叶子被同伴紧急送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为其做肝肾功能检查,发现没有什么异常。不一会秦女士各项症状逐步缓解,观察一个小时后,医生便让她回家去了。

据北大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导致秦女士中毒的植物叫海芋,俗称滴水观音,这种植物有毒,若舔舐其叶片上渗出的汁液、食用叶茎,或接触眼口会引起接触部位肿胀麻木,甚者有中枢神经中毒症状。

滴水观音的毒性因人而异,有人敏感,有人不太敏感。秦女士的症状算是轻的,下面这个例子则严重得多。

安徽合肥的李女士家里种着滴水观音,有一天她看到滴水观音的块状茎很白,水灵灵的,好奇里面的汁液是什么味道,便掐了手指甲盖那么大的一块舔了几口,可不到几分钟,家里人就听到李女士的呻吟声,只见她满脸通红,嘴唇发麻,呕吐,继而倒地不醒,家人急忙送她到医院。经洗胃抢救以后,才脱离生命危险。

这两个人只是尝了尝,还有的当作菜吃了的。

滴水观音的根茎与芋头外观长得很像,乍一看很难区分,最近就有人着了道儿,误将滴水观音当芋头吃中了毒。

浙江衢州的王女士在家门口荒地上看到一棵像芋头的植物,就当芋头挖了来下了锅。开饭时,她只嚼了几下就感觉口中咽部发麻、发音困难,胸闷头疼的厉害。也被家属送到了医院急诊科就诊。

这样的事还真是不少。广东惠州一个一岁男童因为误食三粒滴水观音种子也中毒,出现流口水等症状。

滴水观音是生活中常见绿植,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叶片会蒸发出水分,汇集在叶尖处往下滴落,它的名字是这么来的。滴水观音叶片和根茎很像芋梗和香芋,经常被人当成香芋误食。不过倒也不必畏惧,滴水观音放在室内能清除空气灰尘,吸收甲醛等有毒气体,可改善家居环境,净化家居的空气。虽然有毒性,但它的叶片并不会挥发有毒物质,可以放心地养在家中。


滴水观音具有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能治疗急剧吐泻、痈疽肿毒、萎缩性鼻炎、风湿痛,疝气等病症。能作为药用的植物基本上都会带点毒性,《本草纲目》中记载,海芋气味辛,有大毒。它的毒性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毒性。由于其茎叶具有特殊的草酸钙成分的乳汁,对脾、胃有刺激性,它的汁液有毒,滴下的水也是有毒的,误碰或误食其汁液,就会引起咽部和口部的不适、麻木、肿胀,胃里有灼痛感。

滴水观音中毒怎么办?

沾染上滴水观音叶、茎汁液后,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接触部位,一般能有所改善。接触到眼睛的,冲洗后还要立即送医,以免贻误治疗时机。目前医学对滴水观音中毒缺乏特效解毒剂,如不慎吃了毒物,要赶紧催吐、漱口、送医。送医时要将中毒物带上,主动向医生说明病史,配合医生开展抢救。

除了滴水观音外,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常见家庭植物也含有或多或少毒性,比如:水仙花茎叶、龟背竹、夹竹桃等等,下边分别说一说。

水仙花:鳞茎有着大量的毒素,汁液可导致皮肤红肿,不慎误食可能会出现恶心、腹痛等症状。

龟背竹:叶子也会滴水,毒性与滴水观音类似,注意不要触碰它的汁液,否则可能会造成皮肤的灼伤或过敏。

绿萝:汁液有毒,碰到皮肤会引起红痒,误食也会造成喉咙疼痛。

铃兰:各个部位有毒,特别是叶子,甚至是保存鲜花的水也会有毒。

杜鹃花:黄色的花含有毒素,会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症状。

绣球花,误食几个小时后,就会出现肚子绞痛的现象,还可能会出现一些皮肤疼痛、呕吐或虚弱的症状。

含羞草:全株有毒,若是不小心误食或接触过多会引起眉毛稀疏,毛发变黄,严重的会引起毛发脱落。

万年青:有毒部位主要聚集在根茎,误食根茎会出现恶心、腹痛、四肢发冷甚至昏迷的症状。

常春藤:种子和叶子以及果实有毒,不要让儿童或宠物误食,否则会引起腹痛、恶心等症状,严重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等。

一品红:全株有毒,白色乳汁能刺激皮肤红肿,可能会产生上吐下泻、呼吸困难等症状。

牵牛花:茎、叶、花都含有毒性,尤其是种子的毒性最强。

夹竹桃:是毒性最大的植物之一,枝叶、树皮中含有夹竹桃甙,一般少量食用就可能会对心脏产生影响。夹竹桃的茎、叶、花朵皆有毒,误食会中毒。

这个就是夹竹桃花。


对于这些植物,平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随意抚摸,更不能将枝叶果实含在口中。修剪时也尽量戴个手套,以防止接触性中毒。要照看好小孩,避免接触,并普及相关知识,防止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