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挣600万的稻田养鱼,为何却销声匿迹了?5分钟了解真相

稻田养鱼曾有人年挣600万,但现却销声匿迹,原因包括市场需求变化、经济效益下降、环境污染、缺乏技术支持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农民对稻田养鱼的信心降低,选择放弃该养殖方式。

相关阅读延伸:

2019年福建省一名年轻人通过稻田养鱼的方式,实现600万年收入的新闻刷爆了社交平台,此后的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稻田养鱼的风潮,可如今我们并没有见到这种养殖被推广开来,甚至还有不少人抱怨这种方式实在华而不实,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稻田养鱼是现代新兴的种植方式,但是根据考古学家对东汉古墓出土陶器的研究,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浙江省的永嘉、青田等县就开始进行稻田养鱼了。那时人们在用溪水灌溉稻田时,意外发现溪水中的鱼也可以在稻田很好地存活下来。久而久之,人们便将种稻和养鱼结合起来,稻鱼共生的模式就形成了。

鱼和水稻为什么能在一起生存

说白了 稻田养鱼其实就是一种互利共生的模式,水稻和鱼共同构建了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一方面 当鱼类在水中游动时,它们使田水流动起来,这就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氧气,同时它们的粪便也是水稻天然有机的肥料,鱼类还可以吃掉那些危害水稻生长的虫子、虫卵或是杂草。

相关数据显示,稻田养鱼单亩病虫害数量仅仅是普通稻田的20%左右,这三个因素结合起来会使得前者单亩水稻的产量要比后者增加5%至10%左右,而这也成为人们争相尝试稻田养鱼这种模式的首要原因。

另一方面,鱼类在田间也因为获得了充足的食物而茁壮成长,并且随着水稻的生长,它还可以帮助鱼类躲避天敌的捕食。而等稻谷成熟之后,稻田里的鱼也长成了稻花鱼,这种鱼在市面上每斤的售价高达40-60元,受到了消费者强烈的喜爱,这对种植水稻的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既然稻田养鱼的模式这么好,为何只有一个人实现了600万的年销售额?其他尝试的人最后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呢?

因为啊,在这种看似毫无毛病的理念下,其实存在着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

水质问题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水质都适合养鱼,如果水质太混杂 ,就表明含氧量低而含菌量高,这会大大提高鱼类的致死率。并且洪涝旱灾害也会严重影响最后水稻和鱼的产量,旱灾来了鱼自然没法生存,如果遇上涝灾,大量的降水会使得水位上升,这就给了鱼游到其他水体的机会,而水稻也会面临被淹死的危险。

鱼的种类及食量问题

第二,为了提高鱼的成活率,我们在水田养的鱼基本都是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鲫鱼或鲤鱼。但是这些鱼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它们不仅食物范围广泛而且食量大,所以水田所能提供的食物的数量并不能满足鱼的正常生长需求。当水稻已经可以很好的生长时,如果想要把鱼养好,就还需额外补充饲料,这个时候从经济的角度上来说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了。

此外,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养鱼行业,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稻花鱼已不再是人们吃鱼时的首选。

那个年轻人是怎么赚到600万的

首先他所在的县城不仅水资源丰富而且昼夜温差大,这都是水稻种植的绝佳条件,当然他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比如给水稻施加化肥却将鱼烧死,比如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含氧量无法同时满足鱼和水稻的生长。

他是怎么处理这些问题的

第一他选择了另外一种优质的水稻并且将鱼苗更换为了福瑞鲤,这种鱼的生长速度更快而且适应能力更强,放在稻田中饲养再适合不过了。终于在2018年实现了每亩稻产超过一千多斤,鱼产100多斤的大丰收,2019年则实现了超过600万元的销售额。

所以我们能看出,年轻人小周的成功是不只是天时地利的结果,更离不开他在面对失败时的坚持,而大部分人可能中途遇到困难就放弃了,这也是导致两种结果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