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草鱼品质高低,可观察其外形、鱼眼、鱼鳃和活跃度。生态草鱼与精饲料草鱼的区别在于外表颜色、鱼肠粗细和肉质,生态鱼颜色鲜亮、肠子粗、肉质薄,而饲料鱼颜色偏黑、肠子细、肉质厚且油腻。
相关阅读延伸: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鱼肉已经成为了老百姓餐桌上一道常见的美味佳肴。草鱼因其来源方便,小刺较少,肉质鲜美,价格便宜等原因,而深受老百姓喜爱。“鱼吃跳,鸡吃叫”很多人是晓得的,但是鱼肉品质该如何区分,很多人却并不知道,鱼价往往是他们买鱼的唯一标准。更有甚者,很多人认为,草鱼吃草天经地义,草鱼都是吃草长大的。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委实是要不得。作为“四大家鱼”之一的草鱼,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么?鱼肉的品质主要取决于哪些方面?精饲料草鱼与生态草鱼,它们之间的差异在哪?我们又该如何区分?
精饲料草鱼
鱼肉的品质往往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水质。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质好坏是决定鱼肉品质的关键,更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没有人愿意吃臭水沟里长大的龙虾,也没人愿意吃臭河沟里面的野生河鱼。活鱼并不代表安全,水污染已经成为影响鱼肉品质的重要因素,好水质是出好鱼的前提。
2、饲料 随着近年渔用饲料的发展,草鱼饲料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二三十年前,草鱼养殖模式相当原始,往往采用青饲料或者是农副产品进行养殖。现如今的草鱼养殖池,大多数则采用配合饲料进行养殖,往往具有养殖密度大、生长速度快、单位产量高等方面的特点。但是,长得快,产量高一定好么?由于农产品内在因素、外在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等等方面的限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调和的矛盾,“高产优质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3、活动量 鱼类生存空间的大小以及水体流动性等因素决定了鱼类活动量的大小。活动量对于身形、鱼肉紧密度、口感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鱼类生活在水体之中,其运动消耗量远远比低于陆地生物。相比于畜禽类的“散养”和“圈养”,保证塘口大小或水体流动性,是促进鱼肉品质提高的有效措施之一。
大水面养殖
4、生长周期 鱼类生长周期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鱼体生长的快慢程度。水温高低、水体大小、饲料种类及丰欠度、养殖模式等都影响着鱼类的生长速度,进而影响到鱼肉品质的好坏。
在保证水质安全的前提下,按生长环境以及养殖方式来说,草鱼可以分为:(1)精养塘草鱼。全程采用配合饲料养殖,一般1.5kg-2.0kg饲料即可产出1kg草鱼,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草鱼大多属于此类。(2)精料为主,青饲料为辅草鱼。生长速度居中,品质居中,属于高不成低不就行列。(3)青饲料养殖草鱼。一般30-40kg青饲料可产出1kg草鱼,生长速度慢,其品质与水质和水体大小有着极大的关系,一般水体越大,水质越高,品质越好。(4)纯野生草鱼。属于稀缺货,特别是大江大河里的野生草鱼,市场上基本很难见到,一般价格是饲料鱼数倍之上,甚至高达10倍以上。没有一定的渠道,根本弄不到纯正的野生鱼,往往是过水鱼居多。
我们在购买草鱼的过程中,一般可以从鳞片颜色、身形、肉质弹性、肉片透明度、色泽度等方面来判断草鱼品质的好坏。
(1)鳞片颜色及紧密度 主食青饲料的草鱼,鳞片颜色多为淡黄色,甚至是金黄色。活水或大水域草鱼往往鳞片比较紧密,粘液较少。而精养塘草鱼往往鳞片呈灰白色。
生态草鱼--淡黄色鳞片
(2)身形 青饲料喂养的草鱼往往身体比较修长,鱼肚没有凸出感,胸鳍、腹鳍、臀鳍处于一条直线上。
(3)肉质 青饲料养殖的草鱼宰杀后的鱼肉呈透明状,在灯光下有明显的色泽度,肉质紧密,肉片在水中煮熟后不易松散,味道鲜美。而配合饲料养殖的草鱼,鱼肉呈现浑浊白,肉质松软,水煮后往往容易松散,筷子一夹即烂。
生态草鱼鱼肉(透明且有光泽度)
生态草鱼是现如今品质较好的一种草鱼,一般要求水源条件良好、水质清瘦、水面宽、水体大、养殖密度小,需全程采用青饲料进行养殖,极大的还原了野生草鱼的生存环境,其价格适中,来源也比较广泛,相比于精饲料鱼来说,有着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