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中的滕王是谁?能不能介绍一下他的生平?

大家好,我是历史漫谈君。大家知道李渊最小的儿子是谁吗?就是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建筑大师兼绘画高手李元婴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上面是滕王阁诗。作者是王勃。当然比滕王阁诗更出名的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是妇孺皆知的名句。江西南昌滕王阁,也因王勃的一篇文章而名满天下。

当然一同出名的,还有滕王阁的建筑者,滕王李元婴。

李元婴(630年―684年)是唐高祖与柳宝林所生。是李渊的最小的儿子,生于贞观四年。

李渊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白白拱手送给儿子了。 可是李世民在玄武门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就派尉迟敬德全副武装地去逼宫。

李渊强行镇定,夸奖了李世民几句。当然如果他当慌了,他就game over了。在这之后不久,李世民就被立为太子,很快之后他又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对他老爹李渊可不厚道。不仅把他老爹赶出原来的寝宫,还在夏天丢下他老爹自己出去避暑。

而且还在宴会上阴阳怪气地调侃的老爹。所以当我们都称李世民是一个贤君的时候,也应该全面的看问题。

好了我们回到李元婴。 滕王李元婴先后派驻金州(今陕西安康)、滕州(今山东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阆中)。

在滕州、洪州、隆州三处筑有滕王阁 !李元婴是因为被封于滕州才叫滕王,那他为何会辗转迁徙各地呢?

原来李元婴是一个贵族公子哥,擅长过奢侈生活。但是你要真把他分到一个地方,让他管理民政,这就不是他的特长。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李元婴受封为滕王,食禄滕州。李元婴到山东封邑后,就开始了嗨皮的生活,骄奢淫逸,大兴土木 ,当地民愤极大。

他还是个建筑学家,盖了不少精美的亭台楼阁。这也给当地的百姓们增加了不少的负担。

李元婴还很会敛财。当时他和蒋王李恽以能敛财而著称。唐高宗李治赏赐诸王时,唯独没有赏赐他俩。

而是赏给他俩两车麻,并对他俩说,滕叔蒋兄能自经纪(指善于敛财),我就不赐给你们东西了,给你们两车麻,留着作穿钱的绳子吧!

老百姓不买他的账,无奈之下,高宗李治只好将他贬到苏州。李元婴到苏州后,很快又调任为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生活安定之后,李元婴就又想建房子了。永徽四年(653年),他又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庄严大气的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了。

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李元婴到任之后,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

之后,他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在阆中五年,乐不思长安。

李元婴作为“龙子龙孙”,生长在帝王之家,受到良好的宗室教育是肯定的。他潇洒倜傥,喜爱音乐、舞蹈、能画一手好画。

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言李元婴“亦善画”。唐张怀瓘《画断》则称他“工于蛱蝶”。李元婴善画蝴蝶之事,在民间亦广有盛传。

明代陈文烛在其撰写的《重修滕王阁记》中,言李元婴:“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并传其所画蛱蝶,或飞或立,姿态翩翩,栩栩如生,世人莫不争之如宝。

看来李元婴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呢。而且他的一生是幸运的,首先躲过了血腥的玄武门之变,一生之中大多居于外地,不牵涉政治斗争,生活的很潇洒。

而且,由于他幸运的在684年去世,因而躲过了武后的多次血腥大屠杀。不然以元婴的高贵身份,自然也逃不过和他的兄弟子侄们一样的惨死命运。

何苦生在帝王家呀!

码字不易,如果觉得我写得好,记得点赞,关注我哦,谢谢。

这位滕王就是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后,百无聊赖在后宫纵欲时与柳宝林生下来的最小儿子李元婴,时李渊已经六十五岁了,也算老当益壮,李渊死时,李元婴才五岁,就交给李世民抚养,对于一个年幼没有威胁的皇弟,李世民乐得当好人,为父育儿垂范天下,在李元婴十虚岁时,就把他封为滕王,食禄在山东滕州。


可能是李世民平日宠爱,这位比侄子李治还小两岁的李元婴,在滕州却横行不法,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当地百姓被收拾得叫苦连天,民怨极大,亲王在地方为非作歹,这时已是李治在位,也不好过于放纵这位小叔叔,就把他改封到苏州,算是有个交代。又改为江西洪州都督,这时,李元婴做了一件大事,在赣江之滨选定地址,广聘能工巧匠,择日动工,不惜民力的日夜兼程,不久就修起了一座高耸云天的楼阁,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一代皇子贪于享乐的荒唐举动,多年后竟成为风流韵事,滕王阁就此与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在江西待了二十年,李元婴早已忘了曾有此阁,又离任到四川为隆州刺史,应该在此期间,新任洪州都督阎伯屿到来,见滕王阁破败有些可惜,进行重修,修好后在重阳节宴请文人雅士歌颂此事。王勃适逢其会,因年幼而被轻视,奋笔疾书,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才华横溢,满座皆惊。(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王勃在洪都大展身手,已在蜀中的李元婴一无所知,继续发扬他的爱好,又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中的阆中滕王阁。李渊这位第二十二儿子,骄奢风气连李治也难以忍受,多次贬往边远地区,竟毫不收敛,之后的日子,又在阆中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在阆中为官五年,连长安也不去朝拜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除了大兴土木,李元婴好色又扰民,喜欢纵马在田间狂奔,见人便用随身携带的弹弓射击,对看中的女子,不管已婚未婚,全都拉进府中,这也应该是李治不看好的重要原因,好色毕竟是失德的表现,而据其他史料称,李元婴擅长画画,工于画蛱蝶,是滕派蝶画的创始人。最后应该终于四川。寿五十五,其时武则天虽掌权,还未称帝,很大概率是善终了。

我们在高中的时候都学过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与岳阳楼和武汉的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王勃也因此一举成名,这其中还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

滕王阁应该就是以滕王命名的,我们只知道滕王阁,却不知道滕王是谁,当年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对王勃都会做一番介绍,可为何对这名楼的主人却只字不提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谈谈这个滕王。

这个滕王可是个有故事的人,他叫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个儿子,也是李世民最小的弟弟,李渊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晚年过得有滋有润,闲得没事在贞观四年就生下了这个小儿子。

李世民看着这个比自己小32岁的弟弟,也很无奈,但毕竟是自己的弟弟,在李元婴9岁的时候就封他为滕王,封地在山东的滕州。

李渊老来得了这个幺儿,自然是对他百般溺爱,含在口里怕融了,顶在头上怕飞了,使得李元婴从小就养成了许多的怀毛病。

李元婴到了封地滕州后,就有点无法无天了,把在皇宫里的习性都带到了封地,他行为蛮横,贪图享乐,为了满足自己的这些私欲,他就大肆搜刮民财,利用这些钱修建了一座“滕王阁”,他精通音律、书画,颇具艺术才华,尤其擅长画蝴蝶,就召集了许多歌姬,还天下的文人墨客,一同在这阁楼之中探讨他的滕派蝶画,逍遥快活。

李元婴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当地百姓的强烈不满,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长安城里,此时李世民已经去世,皇帝是唐高宗李治,面对这个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叔叔,李治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只好把他的俸禄和随从减半,改任洪州都督。

可无论李治怎么处罚他,李元婴都还是老样子,我行我素,李治也很无语。

山东滕州的这个“滕王阁”因为李元婴的名声太臭,当地百姓对他颇有微词,因此很快就拆掉了。

李元婴到了洪州(今南昌)之后,并没有改掉之前的毛病,他看到这里景色优美,还是很怀念在滕州的生活,于是又在赣江边修建了一个更加豪华气派的“滕王阁”,这个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里面的滕王阁了,所以《滕王阁序》的第一句就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意思是指位于洪都的新“滕王阁”。

李元婴在这里一切照旧,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美人、美酒、美景,好不快活他甚至还作出了许多出格的事。

他平时比较喜欢打猎,他每次打猎的时候,都强收老百姓家中的猎犬还让猎犬的主人跟着后面跑,不打猎的时候就专门用弹弓打百姓的额头,实在是无聊至极。

李元婴在洪州任职都督,以贪腐闻名,从下属官员和老百姓手里搜刮了大量的钱财,唐高宗李治还专门赏赐给他两车麻,让他做成绳子好穿钱,嘲讽他善于理财,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李元婴竟然成了反腐的典型。

李元婴不仅贪财,而且还好色,强抢人妻是他的一大恶疾,凡是看到哪个官员的妻妾漂亮,,他就以王妃的名义召她们进宫,然后进行调戏,再做苟合之事,因此许多官员畏于他的权势是敢怒不敢言。

有一个新来的官员叫崔简,他的妻子是郑氏,也被李元婴盯上了,崔简心神不定、焦急不安,而郑氏倒十分镇定,她对崔简说,别担心,现在是太平天下,有什么可怕的?郑氏进入王府后,李元婴故伎重演,欲行不轨,没想到郑氏大喊大叫,旁边的下人说,你喊什么,这是王爷。

郑氏说王爷怎么会做这种事呢?我看这个贼头贼脑的家伙不过是个家奴罢了,她一边说一边拿起一只鞋子,把李元婴打得头破血流,这时候,王妃在后府听到动静出来劝架,郑氏趁机跑回家了。

李元婴偷鸡不成蚀把米,被人打破了相,是哑巴吃黄连,只好忍气吞声,一连几天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高宗李治对于这个小叔叔已经完全失去耐心了,又把他调贬了四川阆中隆州,但是谁也没想到李元婴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隆州依然是我行我素,又修建了一座“滕王阁”,看来他一生都离不开这个东东。

大诗人杜甫曾经在一个草长莺飞、白云缭绕的日子参访过阆中的“滕王阁”,写下了一首诗“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这幽美的环境让诗人尽兴昂然,流连忘返。

对于李治的多次警告,李元婴都置若罔闻,李治也真的是拿他没办法了,逼得没有脾气了,就削去了他滕王的爵位,放在那里由他去了,眼不见为净,后来李元婴丢了爵位,没有了资金来源,生活品质急剧下降,他于公元684年郁郁而终,时年54岁。

算起来李元婴所干的坏事可谓是车载斗量,但都是一些鱼肉百姓,霸人妻女的小事,虽然在李世民国丧期间仍然喝酒唱歌有点过分,但他与争权夺位一点关系都没有,作为正儿八经的皇子,他并没有对皇位产生过任何的威胁,而是终日以诗画、酒肉为伴,所以不管是李治还是武则天都对他不加防备,反而让李元婴在那种危机四伏的时代好好的幸存了下来。李元婴骄奢淫逸,品行不端,主政各地都毫无政绩可言,充其量就是个混世魔王,李治都三番两次的调动他,但他是烂泥扶不上墙,只会做些烂屁眼的事,因此在历史上名声扫地,不值得一提,这也大概就是语文老师在讲《滕王阁序》的时候不愿意提到滕王李元婴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