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寿有5不过,后代福气多”,老人过寿在5个年龄不能过

老人说“寿有5不过,后代福气多”,指的是老人在以下5个年龄一般不过寿:60岁前、73岁、84岁、90岁(因谐音“就死”不吉利)、以及父母健在时不过寿(以示对父母的尊重)。这些传统观念虽含迷信色彩,但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长辈的尊重。

相关阅读延伸:

导语

当年轻人开始不再在意自己的生日时,往往会让家人感到有些划不来,他们认为自己的小孩开始渐渐成熟起来了。

事实上,很多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忙忙碌碌的,难免有忽略这一天的日子,甚至会将自己的生日和别人的生日搞混,这也正常。

但是,每每看到前辈对待自己生日的态度,年轻人才恍觉自己是不是应该也重视一下自己的生日。实际上,比起年轻人,老人们更在乎自己的生日,哪怕只是一点小心意,他们也会非常高兴。

即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为老人庆祝生日有“寿有五不过”的说法,在老人过这些特定的年龄时,通常情况下是不办大的寿宴的,一起来看看吧。

六十大寿。

过生日,是一种见面以后的问候和祝福,或者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总结与回顾。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在生日这一天,会在亲朋好友的聚餐聚会上回顾过去一年自己经历的高潮和低谷。

但是,为什么老人们的生日就会变成寿?老人过生日是为了希望长寿,也体现出家人的祝愿,希望老人能健康长寿。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为老人过生日的习俗,有些地方会为老人举办百岁大寿,也有地方会为老人过六十大寿。六十大寿和百岁大寿都比较常见,但是为什么六十大寿要办隆重一些?

因为60岁被看做是一个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所以,被称为“大寿”。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岁数,因为老祖宗认为岁数与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将每一个鬼门关都看得特别重。60岁的“六”在古代汉字中和“寿”是形音结合的,非常好听。

因为60岁时老人已经是古稀之年了,应该受到后辈的尊敬,61、62岁就不是大寿了,因此60岁被视为“大寿”。

这个习俗流传千百年下来也影响了后辈们。因此,不管是什么情况都要给60岁的长辈庆祝生日,没有特别情况的话,都会选择大办一场。

当然,这也是因为大家都把60岁当做是大寿庆祝后的习俗,只要60岁办一次,那后面61岁之后就不会再庆祝了。

“不过寿”的习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年轻人对着自己的生日日渐不在意,就连不少上了年纪的人觉得过生日也已经不重要了,但既然家里有小孩还是一致同意给孩子们过。

在儿女们看来,父母虽然说不过自己的生日没有关系,但是经过劝说,他们也同意只要孩子们高兴就好。但是父母自己的生日就不同了,不管孩子们热切,也不管年龄多少,老人们都是拒绝的态度。他们说:我们这个年纪还过什么生日?

有那个钱你们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不更好。

孩子们一时说服不了父母,就带着父母出去散心买菜,在市场上正好遇见从别家端出来了一桌刚蒸好的壳蒸虾,在孩子们嘴里呼喊着:太香了!

太香了!

这时候,父母也是真心动心了,对着孝顺的孩子们点了点头。实际上,从六十岁以后老人们就是真的对过生日没兴趣了。

但是,就算老人们拒绝,他们也不会真的反感儿女为他们庆祝生日。

有时候老人生病在床上没有办法走,也会将自己生病住院这件事当成三事三报,不想让儿女担心,不通知他们。

但是儿女们来看老人的时候他们会很高兴。看完老人高兴的样子,我们看到的就是他们的真实心情。尽管老人们说没有关系,他们幽默地说:没有关系,没啥大事,就是多出点钱买药罢了。

实际上是年老体衰,让人感到身体非常不适,因此用这种“没有啥大事”的结尾安慰儿女。

老人们不愿意过生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绞尽脑汁想不出送什么给孩子,又怕送了让孩子觉得不好,还要孩子假意拒绝又让老人才觉得不好意思和气氛很尴尬。

于是,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他们选择不洗手,但是不能拒绝过生日这件事,因为这让他们觉得有价值感和成就感。

其实“不过寿”的习俗就是因为考虑到了我们前面的老妇人可能会有这样的心理和生活方式诞生出来的。

老人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如果突然出现一个非常奢华的寿宴,那老人肯定会觉得很唐突,但是他们为了不让子孙觉得没面子,也答应把自己的一天变得繁华起来,如果老人们承认的话,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家有钱得厉害。大家为了让老人高兴又不要让老人宗亲不好意思,在大家一起讨论的时候决定:不如大家一起给老人的寿宴减减轻吧!

这样大家都有面子,老人也开心,就达成一致:大家不能大办老人的寿宴!只有包一个饺子这样的小愿望大家可以满足,到时候看老人的态度!老人如大家所愿,只吃了一个饺子,据说还蛮好吃喔!

过九不过十。

大家都知道,“过九,不过十”这句俗语常常用在劝导别人做事情的时候但是你知道这句俗语出自于哪里么?

一方面是大家对于生死都有非常多的讲究,对于喜事都有很多讲究,其实对于丧事也有许多讲究,人都有鬼门关,一个代表着人的生命,有几个转折点,每一个门都代表了一个鬼门关。

除了出生那次需要过关外,其他每个门的后面都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大家对于九这个数字格外在意,因为它恰巧处于几个门之间,即能让人觉得吉祥,又不会触犯雷区,四九天衰八十多,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因此,中国人一般不会为超过九这个数字的人庆祝生日。

并不是说年龄越大就越不好,而是年龄越大身体机能越来越差。随之而来的各类疾病逐步侵袭身体,但是如果就一个小小的聚会影响老人的生死那就坏事了,因此,只希望老人能平平安安活下去就好,就不要大张旗鼓的庆祝了。

应该怎么定义这些数字呢?

第一类是73岁,是汉字里面两个人名相组合,所以一般不会单独庆祝这个数字,因为汉字文化影响广泛,甚至超出了中国,还进入了日本,因此在日本和一些国家也不会单独为73岁庆祝寿宴;

第二类是84岁,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跟皇帝关联广泛,所以86不能单独慶祝;

第三类就是100岁,这个百在汉字中寓意极好,所以只要百岁都可以庆祝,同时103、104也不得单独庆祝。

除了众所周知的61、67、69、70以外还有54、76、82三个数量也不能大力庆祝,这个主要和数学有关,是因为被3除余数为0.

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该给爷爷奶奶过转眼的时候又到了,但是如今还像以前一样举办大型寿宴吗?

已经不一定了,但是孩子们还是很热情的给爷爷奶奶准备了一份礼物,但是爷爷奶奶希望的是大家开心,不是安排专项干扰他们生活。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年轻人似乎越来越不在意自己的生日,甚至对家中长辈的生日也显得有些淡漠。然而,老人们对待生日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的。根据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老年人表示他们希望在生日时得到家人的陪伴和祝福,哪怕是简单的聚餐或是一次短暂的问候,这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极大的心理慰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寿字不仅代表着长寿,更是对长辈的一种尊重和祝福。特别是在60岁这个节点,家人们会更加重视这个生日的重要性。根据统计,60岁被视为“古稀之年”,在这个年龄段,很多人开始感受到身体的衰退与变化,而此时的生日庆祝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与祝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老人开始对生日庆祝产生了“不过寿”的想法,他们认为过生日已经不再重要。但实际上,这种态度往往是出于对家庭经济负担的考虑,或是对自己年纪增长的无奈。数据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宁愿把钱花在子女的教育和生活上,而不是在自己的生日庆祝上。这种心态虽然出于善意,但也反映了老一辈对家庭责任感的深重。

在许多家庭中,年轻人在考虑如何为父母庆祝生日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父母虽然嘴上说不在意,但内心深处却渴望着被重视的感觉。根据心理学研究,老年人在生日时渴望的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情感上的认同与关怀。数据显示,66%的老年人在生日当天希望能收到来自子女的祝福和陪伴,这种情感需求是任何物质礼物所无法替代的。

因此,家庭成员在为长辈庆祝生日时,不妨从心出发,选择一些简单而温暖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关爱。比如,一顿丰盛的家庭聚餐、一份用心准备的礼物,或是一次亲密的交流,都是让老人们感受到被爱的有效方式。实际上,许多老人并不需要奢华的寿宴,他们更在意的是家人之间的感情与互动。

在我们探讨老年人生日庆祝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文化传统对这一行为的影响。中国的“过九不过十”习俗,源于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许多家庭在长辈过生日时,往往会选择避开一些特定的数字,以避免触及到与生死相关的忌讳。这种文化传承不仅反映了对老年人生命的珍视,也提醒我们在庆祝的同时,保持对传统的尊重。

不过,庆祝的方式可以因时而异,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多的家庭开始尝试新的庆祝形式。比如,一些年轻人选择带父母去旅游,享受生活的美好,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聚餐。这种新颖的庆祝方式不仅能让老人们感受到年轻人的关心,还能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感。

总之,生日庆祝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家人之间情感的纽带。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都需要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忘记那些在岁月中默默付出的长辈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为家中的老人们准备一个简单而温馨的生日庆祝,或许会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你认为呢?你有没有为家中长辈准备过特别的生日庆祝?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