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不能无性繁殖?很多生物不交配就能生,人类为何不行?

人类不能无性繁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人类生殖细胞需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是进化的结果。
有性繁殖能混合父母双方的遗传信息,增加遗传多样性,帮助物种适应环境变化。
无性繁殖虽高效,但缺乏遗传多样性,可能导致物种脆弱,难以应对挑战。

因此,人类需要通过有性繁殖来维持物种的多样性和进化潜力。

相关阅读延伸:

如果人类像某些生物一样能进行无性繁殖,就不用再吃爱情的苦,能省下不少彩礼婚礼的钱,也省去长辈们的挂念,人生的烦恼至少要减少一大半。

可自然法则是优胜劣汰,人类既然选择了有性繁殖,一定有选择的道理,那么,为什么人类一定要男女交配才能繁殖呢?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不涉及繁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的个体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被分为四类,细菌、原生生物等生物的分裂繁殖,酵母菌、水螅等生物的出芽繁殖,蕨类等生物的孢子繁殖,吊兰、草莓等生物的营养繁殖。

人们对无性繁殖的广泛理解是不需要异性参与,仅靠单独个体就能繁殖出后代,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除无性繁殖外,单独个体就能繁殖的生物反例并不少,比如一些昆虫,鲨鱼、科莫多巨蜥等。这种繁殖方式被称为孤雌繁殖,也称单性繁殖。

尽管单性繁殖过程不需要异性参与,但还是涉及到繁殖细胞,因此是有性繁殖的一种特殊情况,并不属于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凭借不需生物进行交配的优势,将生物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无性繁殖还利于基因在后代中保留,新个体都是从老个体中分裂出来的,无论经历几代,基因都不会丢失,这样保证了基因的长期稳定。

另外,无性繁殖不需两性参与,自然界的生物就不会有在繁殖期交配的欲望,这样可以避免在交配过程中受伤死亡,或受到捕食者捕猎伤害。

同时也避免了强迫性行为的发生,就人类社会而言,这样能减少某些犯罪的发生。

无性繁殖没有那么繁琐的繁殖过程,大大提高了繁殖效率。对人类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必为寻找一个合法的伴侣费心,可以将精力花费在其他的事情上。

但是,如果人类真正选择了无性繁殖,那将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想象一下,当你身上不小心掉了一块细胞组织,在合适的环境下,就能产生一个新的个体,虽然听起来很酷,但人口问题该如何解决。

而且无性繁殖仅仅为个体基因的延续,缺乏有性繁殖的结合过程,基因突变的情况很难发生,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基因的多样性就会递减。

不同人种就是最明显的基因多样性

简单说,无性繁殖就是一种复制粘贴,400万年前人类是猴子,400万年以后还是猴子。

这就如同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一样,即便是天朝上国,不接受外来的东西,只会在时代洪流止步不前,不进则退。只有进行基因交流的有性繁殖,才能促进物种的演化。

在如今的自然界,能够进行无性繁殖的生物,都是比较原始,身体结构比较简单的生物个体,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效演化的体现。

这种简单的复制粘贴的繁殖方式就像一个炸弹,随时可能带来灭亡。一旦发生不好的基因突变,就会不断积累,难以消除。

就跟复制的一段话中出现了错别字,后面只是复制不加更改,就永远有错别字存在。

这个“错别字”可能是人类的某种畸形,经过几次迭代后,人类就会因普遍畸形而灭亡。

除了无性繁殖,上面还提到特殊的单性繁殖,这种繁殖方式与无性繁殖的简单复制不同,后代是由自己的卵细胞发展而来的。

蟑螂就是最常见的单性繁殖动物

这样的繁殖方式能在科莫多巨蜥这类比较复杂的生物中出现,似乎比无性繁殖要高明一点,但这种繁殖方式无法保持种群的竞争优势。

在某些生物中,单性繁殖只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备选方案,比如科莫多巨蜥只有在周围没有雄性时,才不得不选择单性繁殖。

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这种繁殖方式最大的缺点是效率的问题,想要繁殖下一代,就必须得找到一个伴侣,寻找伴侣的过程就需要花费许多精力。

在人类社会,结婚是一辈子的事,寻找伴侣是不能马虎的事。

在寻找另一半时,需要判断对方是否有好的基因,身体是否足够健康,还有社会地位,财务状况等各方面的考量。

在动物界,求偶失败的事情常有发生,导致种群的繁殖效率变得低下。

在基因传承上,有性繁殖也表现出了劣势,在繁殖过程中,新生个体的雌雄个体基因各占一半,不可能完全传承某一方的基因,这就导致了优良基因的流失。

比如一个天才的后代有很大可能是平庸之辈,无法传承父亲的高智商,这对人类进程来说是一重大损失。

另外,有性繁殖在繁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个过程包括交配以及怀孕。想想人类的十月怀胎就知道,想要孕育出一个新生命是一件很费力的事。

有性繁殖还使生物进行性别划分,导致生理和行为上的差异和不平衡。导致了人类社会一直争论的男女平等的矛盾,以及动物界雄性欺压雌性,或相反的雌性欺压雄性的事件。

尽管有性繁殖费时费力,但也表现出了其特殊性和优势,在这样的繁殖方式下,每一个后代都是独一无二,都是基因组合产生的独特个体。

基因的多样性使得后代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对各种疾病和寄生虫也能演化出抵抗力,提高物种的生存能力。

其次,两性繁殖需要异性的积极配合吗,这个过程需要进行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交流,更能促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雌狮为了刺激雄狮继续交配,会咬雄狮的蛋蛋

对人类而言,这种繁殖方式所衍生出来的美好爱情,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文学、艺术、音乐等提供了情感素材。

如果人类是无性繁殖,那彼此之间就只有友情,便无写相思的诗,无写情深的词。爱情这种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虽然十有九伤,但总有一种温暖的憧憬。

对人类而言,有性繁殖虽然效率不高,需要代价高,却是最有温度的。

人类的繁殖选择

关于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争辩,早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后就已经存在,不过他在晚年也逐渐意识到,重复基因会使遗传病出现的概率提高。

达尔文认为,有性繁殖的好处是杂种优势,简单说就是血缘离得越远的父母,生下来的后代越健康。

比如混血儿通常外表很优秀

美国生物学家穆勒也提出有性繁殖是人类保持进化的关键,为此他还提出“荆轮效应”。

荆轮效应的大概意思是生物体在基因突变过程中,有害的突变会不断积累,这些错误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很难再发生改变,是不可逆的。

德国生物学家奥古斯特·魏斯曼在1904年提出,有性繁殖可以产生较大的变异,让自然选择有更多的机会,性的好处不是针对个体,而是针对群体而来的, “好”基因的组合让个体直接受益,“坏”基因的组合直接淘汰个体,最终整个族群获得更好的适应性

到197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生物学家范瓦伦进一步提出了红皇后假说,该假说认为生物的进化是一种协同进化。

举个例子,我们在进化的时候,病毒等不利因素也是在同步进化的,如果我们选择无性繁殖,那在病毒进化强大的时候,我们还是老样子,那只有被病毒消灭的命运。

所以,有性繁殖既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也是必要的选择。这种繁殖方式让人类剔除了不好的基因突变,保证了基因的多样性。

有性繁殖还能增加遗传变异的速度,如果说无性繁殖是闭关锁国,那有性繁殖就是改革开放。

一杯蓝色的水,倒在另一个杯子也是蓝色,如果蓝色的水和红色的水结合,就会变成紫色。

有性繁殖也是如此,吸收外来基因,通过基因的变换,把不同基因组合进而增加遗传基因变异的速度。

其次,有性繁殖还能适应环境的多样化,关于这个观点有一个简单的试验来论证。

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两组不同的细菌放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通过观察会发现,有性繁殖的细菌比无性繁殖的细菌更适应温度的变化。

这是因为有性繁殖的细菌有更多的基因变异,能产生更多适应环境变化的特征。

有性繁殖的这种优势,能让生物更能适应多样化的环境,增强适应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结语

人类选择有性繁殖,是为了更快更好的发生基因突变,促进整个人类的进化,在病毒与人类协同进化时不落后,同时避免不利的突变基因积累,提高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虽然无性繁殖效率高,短时间就能产出许多个体,但人类能在弱肉强食的世界脱颖而出,靠的不是数量优势,而是大脑的不断演化。

人类的发明创造的能力,都是选择有性繁殖带来的结果。

一些“逆天”发明

但这种繁殖方式毕竟需要两个人参与,许多的社会问题不可避免的发生,比如高价彩礼、恋爱诈骗、拐卖妇女等。

但这些问题不能全甩锅给有性繁殖,即便人类不需要娶妻就能繁殖后代,某些人的贪欲还是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的。

当我们为单身而感到孤独,为结婚所需的房子、车子、彩礼、婚礼奔波,为婚后的不愉快而烦心时,我们或许会开始厌恶爱情,厌恶这种必须两人才能完成的终身大事。

可我们在爱情中得到了成长,在婚姻中得到了陪伴,这就是除了生物进化的探讨之外,有性繁殖给予人类的另外的意义。

爱情虽然让人千疮百孔,但遇到对的人,伸手就是幸福。珍惜遇到的人,若是孤身,请相信美好的爱情就在不远的将来,祝你好运。

#每日创作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