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鳝业迎来新机遇,小黄鳝成为致富新星。通过科学养殖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农户们利用小黄鳝“钻”出一条特色致富路。这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相关阅读延伸:
>来源:【咸宁新闻网】
本报记者 见博
掌上咸宁报道
4月28日,走进柳山湖镇柳山村五组谈红鳝业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星罗棋布的网箱悬浮在一个个鱼塘里,远远望去如同一道独特的水乡风景画,蔚为壮观。这里水面面积达5000平方米,也是鄂东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鳝鱼繁养基地。
“基地占地面积480亩,繁殖用工厂温棚5栋,总面积5000平方米。今年我们人工孵化鳝苗苗种成活率达90%,苗种繁育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合作社负责人谈红表示,去年合作社共销售鳝鱼4000万尾,产值超6000万元。
2020年,谈红开始在村里养殖鳝鱼。当时,黄鳝的养殖主要是自然繁殖,但野生苗种供应少、质量良莠不齐、价格偏高、成活率低,成为阻碍黄鳝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谈红开始研究人工繁殖鳝鱼苗。
然而要实现人工繁育鳝苗,首先要攻克很多难题。首先是要把握鳝鱼产卵时间。经过几个月的摸索,谈红掌握了娴熟的手法,通过摸鳝鱼的肚子准确判断鱼卵成熟度。
记者走进繁殖工厂,只见一排排白色塑料盘,里面躺着的黄色小颗粒就是受精卵,受精卵在这里休息硬化后,就会进入隔壁桶装车间开始孵化。
孵化是繁育过程中最“挑剔”的环节,受精卵必须在亲鳝吐出的泡沫中孵化,不然会夭折。如何造出这种“泡沫”?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推倒重来,谈红创造出一个类似泡沫的孵化环境,黄鳝人工繁育终于取得了成功。
“水和开口饲料以及喂养方式都是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湖北省水产厅和咸宁市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谈红经过反复试验和测算,经历1000多次试验,终于掌握全套人工繁殖鳝鱼技术,这也标志着全人工规模孵化的鳝鱼苗种在咸宁培育成功。
突破了技术瓶颈,鳝鱼“游”得更欢了。近年来,谈红的鳝鱼养殖基地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吸收60多名周边村民在基地务工。
今年初,谈红购买了强度更硬的钢材料,并将所有的大棚进行更换或升级。如今,合作社大棚钢材已全部加固,并增添了近百万元的升温设备。
“目前鳝鱼苗种来源比较紧缺,据统计全国每年大概有80-100亿苗的缺口,湖北就占了20亿以上,所以前景还是非常好。”谈红对未来充满信心,今年计划繁育1亿尾苗。
责编:刘念
本文来自【咸宁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