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桔梗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适应性强,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最佳。林下栽培需选择海拔适中、光照充足的地块,进行科学整地、施肥、播种及田间管理,以实现高产优质。
相关阅读延伸:
>安徽舒城桔梗的生态习性及林下栽培技术
徐善传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森林和林地资源为依托,发展林下养殖业、种植业、采集业以及森林旅游业,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循环互生的生态林业模式。 林下经济不与粮食争耕地,对资源破坏程度小,且投入少、见效快、易掌握、潜力大,可解决林业长效投资的资金回收慢问题。 发展林下经济能落实林长制改革精神,按照“五绿”要求,在“增绿”的同时,切实有效开展“管绿”“护绿”工作,做好“用绿”“活绿”文章。 既要把绿色守住,又要让农民在资源保护中有收益,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 发展林下经济对增加林业附加值、缩短林业发展周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开辟农民增收渠道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林下种植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林下经济模式。 我国中医药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 中医已逐渐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中医药的发展给中药生产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销售市场,特别是桔梗等草本中药材,生长周期短,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小,生态适应性强,适宜山地栽植,是比较理想的林下种植品种。
桔梗是药食两用品种,可入菜,朝鲜、韩国、日本和我国东北等地常将其作为泡菜食用, 营养价值很高。 桔梗的根可以入药,有抗炎、祛痰、镇咳等功效,可治疗咽喉干痒不适、慢性咽炎,降低过敏反应等 。 桔梗作为药用,使用范围广,需求量大。据统计,含桔梗成分的中成药品种逾 800 种。 市场上桔梗的年需求量为1.2 万 ~1.5 万 t ,属大宗型中药材品种,其中出口量为2 000~2 500 t ,占比约 17.6% ;药用量为 5 000~6 000 t ,占比约 43.1% ;食用量在 5 000 t 左右,占比约 39.3% 。
随着人们养生水平的提高和保健养生意识的逐渐增强,桔梗的需求量还将逐渐增加。 同时,桔梗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花期长,花色鲜艳美丽,适宜家庭养殖或公共区域花坛种植,具有很好的美化环境功能。
桔梗种子 可腌咸菜泡菜 春季夏季秋季四季 观赏药用野菜蔬菜种子 ¥9.8 购买1 桔梗的生态习性
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s ( Jacp. ) A. DC. )为桔梗科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铃铛花、包袱花、灯笼棵等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古名桔梗。”
桔梗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在 12~35 ℃ 的温度环境中都能正常生长。播种后平均温度达 14 ℃ 以上开始发芽, 20~25 ℃ 出苗速度加快, 开花期的适宜温度为20 ℃ 左右,气温高于 35 ℃ 或低于 20 ℃ 时生长受抑制,影响出苗。 在土壤水分充足、温度在 20~25 ℃ 条件下,播种 10~15 d 即可出苗;温度在 20 ℃ 以下时,出苗天数增加,一般需 20~25 d 才能出苗。桔梗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幼苗有忍耐 -29 ℃ 的低温而未被冻害的记录。 桔梗喜湿润但不耐涝,年降水量 700~800 mm 、播种期降水量 20~25 mm 才能保证正常出苗; 开花期降水量大于 25 mm ,授粉正常;旺盛生长期降水量大于 350 mm ,能满足正常生长。 土壤含水量过多,甚至积水,容易造成主根短、须根增多,严重时引起根部腐烂。 桔梗出苗期对土壤湿度较敏感,播种后如果土壤墒情不好或遇干旱,会影响出苗时间和出苗率。
桔梗是喜光植物,要求年日照时数大于 1 800 h ,生长期每天的日照时数以 7~8 h 为宜。 桔梗野生环境下多生于背风向阳、土壤深厚的山坡或路边,人工栽植时多选择海拔 1 200 m 以下、地形开阔、光照充足的地方。 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桔梗植株生长细弱,发育不良,分蘖数、单株叶片数、叶面积减少,日平均光合作用减弱,易发生倒伏。 桔梗在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或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生长较好,不适宜在黑土、黏土、沼泽地、盐碱过重的土壤中栽植。二年生桔梗枝高可达 50~100 cm ,植株较高,茎杆较细,遇大风容易发生倒伏,选地要避开风口。 桔梗是林下种植很好的品种,选择合适的林地播种,采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 可大大提高桔梗山地栽植的产量,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2 桔梗的林下栽培技术
2.1 地块选择
桔梗为深根性作物,喜阳、怕风、不耐涝,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块种植 。 海拔高度 1 200 m 是桔梗的生长海拔上限,因而播种地以海拔 400 m 以下为宜。 播种地坡度一般不超过 25° ,以 5°~10° 为宜;以阳坡或半阳坡为宜,尽量避免阴坡;以壤土或半砂质土壤为宜,砂颗粒含量低(砂颗粒含量不宜超过 5% ),土层厚度一般不少于 30 cm ,以 40~50 cm 为宜。 土壤 pH 值在 5~8 之间均可。 应避开泉眼、河沟和低洼易积水地块,避开风口地块。
2.2 整地
坡度 15° 以下较缓的地块,可采取全垦整地,深翻30 cm 以上,整平耙细,做成宽 120~150 cm 的畦,畦的走向以南北向为宜,畦沟宽 20~30 cm 、深 10~15 cm ,保证排水畅通。 坡度 15° 以上较大的播种地不宜全垦整地,可采取带状整地,在山顶至山脚处每隔 50 m 留有1~2 m 宽的生草带, 防止水土流失。 沿山体等高线起垄,垄宽 100~150 cm ,垄外沿保留生土带,防止水土流失。 垄面略向内倾斜,内侧起排水沟,保证排水畅通 。
结合整地,施用有机肥 15 t/hm 2 或者氮、磷、钾复合肥750 kg/hm 2 。 此外,还需用金雷多米尔、苗菌敌、敌克松等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对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线虫、土传病毒、地下害虫、啮齿动物等进行杀毒除害处理。
2.3 播种
平均气温达 14 ℃ 以上即可播种。 雨后 2~3 d 内,土壤含水量较高,播种最好。 播种后,保证 3 d 内没有大雨出现,防止雨水将种子覆盖土冲掉而暴露种子,影响出芽率。 播种后,若遇大雨天气,雨后要及时重新覆土。播种可直播干种子,也可将种子处理后再播种。用清水或 0.3% 高锰酸钾溶液浸种 10~12 h , 可提高种子发芽率。 可采用撒播的方式,按照播种量平地为 30~45 kg/hm 2 、山地为 45kg/hm 2 均匀撒播,覆土厚 3 cm ,之后用稻草覆盖,防止曝晒,保水保湿。 采用条播时,按行距 20 cm 开 1 cm 深的浅沟,均匀撒种,然后覆土耧平,覆盖稻草,防止曝晒,保湿保水。 播种后,若长期未下雨,土壤干旱,要及时补水,否则会影响出芽。
2.4 田间管理
当苗高为 2cm 左右时,应适当疏苗;当苗高为 3cm左右时,应定苗,以苗距 8 cm 左右留壮苗 1 株为宜。补苗和间苗可同时进行,带土补苗,桔梗易于成活。桔梗前期成长缓慢,因而应及时除草,一般每年除草 3~5 次,第 1 次在苗高 7~10 cm 时,以后每月 1 次。雨水较多年份,要增加除草次数,力求做到见草就除。 除草选择雨后进行,避开高温天气。 6 — 9 月是桔梗成长旺季, 6 月下旬至 7 月应根据植株成长状况及时追肥,肥料以人畜粪等有机肥为主,配以少量磷肥和氮肥。 天气干旱时应浇水,及时排出积水。 当苗高为 10 cm 左右时,对二年生留种苗进行打顶,以增加果实的种子数、种子饱满度,增加种子产值。 一年生或二年生的非留种用苗应除去花朵,以减少营养耗损,促进地下根部的生长。 在盛花期喷施乙烯利 1 次可基本上达到除花的效果,产值可增加 40% 左右。 桔梗的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拟地甲、红蜘蛛、轮纹病、蚜虫、菟丝子、纹枯病、轮纹病等,可在发病初期喷洒 1∶1∶100 的波尔多液或 50%多菌灵 1 000 倍液进行防治;拟地甲危害根部,可在5 — 7 月幼虫期用 90% 敌百虫 800 倍液或 50% 辛硫磷1 000 倍液喷杀;蚜虫、红蜘蛛危害幼苗和叶片,可用40% 乐果乳剂 1 500~2 000 倍液或 80% 敌敌畏乳剂1 500 倍液每 10 d 左右喷杀 1 次; 菟丝子会在桔梗栽植地里大面积蔓延,可将菟丝子茎全部拔掉,危害严重时连桔梗植株一同拔掉,并深埋或集中焚毁;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害虫,可用敌百虫毒饵诱杀。
2.5 采收
直播的桔梗种植 2~3 年后可采收,移植苗种植当年可以采收。 于秋季植株枯萎或春季萌动前采收,桔梗采收过早,根部营养物积累不充分,折干率低;采收过迟,不宜刮皮。 采收时把根部挖起,除去泥土,去掉茎叶,将根部泥土洗净后在水中浸泡,刮去外表粗皮,洗净,晾干或炕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