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回应说:“你误会了,我并非鲁迅笔下那爱吃瓜的猹。猹是小说中虚构的动物,而我,是真实世界中一种聪明且机敏的林栖兽类。我们獾家族,以杂食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智慧。”
相关阅读延伸:
>【物种笔记】
今春,母亲在南园种了几分地的小拱棚脆瓜。到了春末夏初,拱棚里的脆瓜蔓秧打纽了,结出周身条纹状、翠绿色的瓜蛋蛋,煞是喜人。哪成想还未等完全成熟,瓜田就被什么动物糟蹋得七零八落,连小拱棚也被拱破了。母亲笑笑说:“这偷瓜贼八成是獾狗子,它喜欢偷吃瓜呀果的,多少年不见獾狗子了,看来它又回来了。”
母亲说的“獾狗子”是獾的俗称,我小时候经常在野地里见到。而更为深刻的印象,来自于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鲁迅先生笔下的猹,机警敏捷,活泼灵动。猹,是獾的一种,也叫狗獾、獾狗子、獾猪、獾子,是小型哺乳动物,属于食肉目鼬科。它个头不大,像只土狗或小猪仔,眼睛小黑豆似的贼亮,嘴巴又长又尖,四肢短而粗壮,前爪强健有力,适于掘土,从头顶到尾部长有长而粗的针毛,颜色是黑棕色与白色混杂。獾多栖息在丘陵密林、坟墓荒山的深洞或者隐秘的灌木丛中,昼伏夜出。它食性很杂,除吃少量昆虫、蚯蚓、青蛙等,也以一些如鼠、蛇等小哺乳类、小爬行类动物为食,更多的是祸害庄稼,喜食粮食作物的根茎、果实,尤其喜食瓜类。
还有一种獾叫蜜獾,爱吃蜂蜜。它牙齿锋利,前爪粗硬有力,适合挖土、爬树,专门捣碎蜂巢。蜜獾的皮肤坚硬厚实,上面布满了长而蓬松的粗毛,不怕野蜂螫。可这家伙笨拙,往往找不到蜜源,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种鸟叫导蜜鸟,善于发现峭壁洞穴、高山密林中的野蜂巢,可它却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捣毁蜂巢。于是蜜獾就和导蜜鸟合作,每当导蜜鸟发现蜂巢时,便扇动翅膀发出“哒哒哒”的声音,蜜獾听到信号后便匆匆赶来,爬上大树或山崖,直捣蜂巢吃掉蜂蜜,导蜜鸟则享用蜂房里的蜜蜂幼虫,偶尔也吃剩下的蜂蜡,蜜獾和导蜜鸟真是一对好搭档!
据悉,早在2008年,野生狗獾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不过,由于生存环境改善,加之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日益增强,曾一度消失的野生狗獾如今又在乡间出现了。它那轻灵活泼、呆萌可爱的身影,不由令人想起鲁迅先生描绘的“少年闰土月夜捕猹”的诗意景象。(刘琪瑞)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