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次在盐碱地成功种植甜糯玉米,品种为鲁甜糯191,亩产超1300公斤。这一成果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副所长刘霞及其团队历经十年研发成功,为盐碱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关阅读延伸:
>记者 都亚男 李海涛 张雨鑫 见习记者 王奕雯
白茫茫的盐碱地上能种出甜糯玉米来,而且产量还不低?
今年8月,鲁甜糯191正式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山东首个耐盐碱彩甜糯玉米品种正式诞生。
不为人知的是,这个品种的诞生背后隐藏着两个“意外之喜”。
除却“意外之喜”,鲁甜糯191的研发团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副所长刘霞及其团队更是“十年磨一剑”:筛选上千材料,跑遍天南海北,还要和鸟斗智斗勇……
鲁甜糯191不仅仅是科学上的进步,其所带来的附加产值更是值得好好一谈。鲁甜糯191不仅能帮助农民增收,还能造出月饼,更有不少商家嗅到了鲁甜糯191的商机。
意外之喜!
山东首个耐盐碱彩甜糯玉米品种诞生
8月初的一天,正在外地调研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副所长刘霞,接到一个来自山东滨州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无棣县小泊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国利告诉刘霞,小泊头镇上试验田里种的甜糯玉米长势喜人,刘国利推测今年一定是大丰收。
听到这个消息后,刘霞匆忙赶去滨州查看,因为这些甜糯玉米并不是从普通的土地长出来的,而是从盐碱地上长出来的。
紧接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于8月11日组织专家,对无棣县盐碱地选育的甜糯玉米进行测产,种植密度2957株/亩,鲜穗产量为1333.4公斤。这意味着山东首次在盐碱地试种甜糯玉米获得成功,这也意味着山东首个耐盐碱彩甜糯玉米品种——鲁甜糯191正式诞生。
滨州无棣县小泊头镇一处种植鲁甜糯191的盐碱地。李海涛 摄
位于渤海湾畔、冀鲁交界的小泊头镇,土地盐碱化程度高,淡水资源匮乏,8.2万亩耕地中就有6.3万亩的盐碱地,小麦、玉米亩产普遍偏低。
一到每年的春天,滨州无棣县小泊头镇的田地上就浮着一层白蒙蒙的“灰”,无棣金禾家庭农场负责人孙洪胜说,那层“白灰”就是从土地里蒸发出来的盐。
当地有一句俗语叫做“盐随水来,盐随水去”,就是形容小泊头镇土地上随季节更替而对耕地造成的影响。刘霞表示,“5月份来小泊头镇播种时,还能看见地上那层白盐。”
今年8月收割的鲁甜糯191玉米,就试种在孙洪胜承包的土地上。孙洪胜告诉记者,最开始他都不抱希望,“甜糯玉米比普通玉米都要娇贵一些,没想到鲁甜糯191能在盐碱地上种出来这么高的产量。”
鲁甜糯191玉米正在称重。(图为刘霞提供)
看到测产结果,刘霞深感意外,“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这片试验田在播种后一直处于粗放管理状态,有些地方缺苗也没能及时补苗,但没想到还能有这么高的产量。”
刘霞预估,“后续通过精细化管理,鲁甜糯191能达到种植密度3500株/亩,鲜穗产量能达到1500公斤/亩。”
十年磨一剑!
筛选上千材料、跑遍天南海北
谈及这个高产量、耐盐碱的玉米品种——鲁甜糯191号的诞生,刘霞表示这是一个“意外之喜”。
时间追溯到2011年,当时的刘霞正在研究耐低磷的玉米品种,却在实验中偶然发现,不耐低磷的玉米品种显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品质——耐盐碱。
盐碱地种出高产农作物一直都是个难题,这个偶然间得到的发现,让刘霞喜出望外,转过来到第二年,刘霞及其科研团队专心研制耐盐碱的甜糯玉米品种。
自2012年至今,为了研究出耐盐碱、抗倒伏、高产量的玉米品种,刘霞和她的团队付出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堪称“十年磨一剑”。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这期间所攻克的难关不计其数,刘霞说,光是挑选材料的次数都已经记不清了。
这十年间,刘霞及其团队一直在不断试错,从实验室的几千个材料中进行筛选,再将选出的120多个品种在田间上进行试种。为了排除干扰因素挑出好品种,刘霞及其团队跑遍天南海北,从省内东营、菏泽、临沂、淄博,到省外的山西太原、宁夏、海南,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在滨州无棣县小泊头镇玉米地中,刘霞扒开了一个鲁甜糯191玉米。李海涛摄
除了一年四季全国各地跑,刘霞说,还有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难关,就是要和鸟斗智斗勇。
试验田里,玉米的甜香味经常吸引来鸟类觅食。为了防鸟,管理人员屡出奇招,最开始立稻草人吓唬鸟,但很快鸟就不害怕了,再用西瓜掺药,甚至用肉来引开鸟类,但很快鸟就学聪明了,不管是西瓜还是肉,鸟都不搭理了。“有时候实验田里出不来苗,出来了苗还要防鸟害。”刘霞表示,“但鸟也是很好的一个检测标准,往往鸟叼食的那颗玉米就是好苗。”
最终,2016年开始研究的抗盐碱新品种鲁甜糯191,今年在无棣县小泊头镇含盐量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的盐碱地上种植并获得成功。
8月19日,记者在小泊头镇的轻度盐碱地上看到,鲁甜糯191植株直壮,棵棵挺立在田间,抗倒伏性强,与其他实验品种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时,鲁甜糯191颗粒更饱满,苞叶更加紧实,“它能够一粒封顶,不易受到虫害” ,无棣县小泊头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副站长林佃旭拿起鲁甜糯191和其他实验品种做起了对比,“有些品种的玉米顶苞叶不够长,容易遭到虫蛀。”
一个鲁甜糯191玉米。李海涛 摄
滨州市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宋元瑞也对鲁甜糯191做出了高度评价,“鲁甜糯191表现出较好的盐碱适应性,该品种出苗齐、壮,后期茎秆粗壮,穗位整齐,果穗大小一致。”
除了高产量,鲁甜糯191从3月底至7月中旬都可以播种,刘霞说,“而且种植周期短,仅需要80天就能成熟,而普通玉米则需要110天。 ”
不仅是盐碱地,鲁甜糯191在多种类型的土地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临沂市费县一处由停车场改成耕地的园区,园区内土地多为沙地,土壤贫瘠,刘霞交给了园区负责人一袋鲁甜糯191的玉米种,8月中旬,刘霞再次来到这片沙地园区发现,种植鲁甜糯191的这片玉米早已高出其他品种的一大截。刘霞表示,“在海南、山西等地方,鲁甜糯191种植效果也很好。”
附加值高!
能增收还能造月饼
鲁甜糯191在轻度盐碱地试种成功,不仅仅是科学上的进步,其所带来的附加产值更是值得好好一谈。
对于农民来说,鲁甜糯191提升了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益,还促进了收入增长。
孙洪胜算过一笔经济账,“现在,甜糯玉米市场价3元/公斤,普通玉米是2元/公斤,扣除化肥、农药等成本1100元,每亩收入可达到2900元,照这样计算,种植鲁甜糯191的收入是普通玉米的近两倍。”
林佃旭表示,已经有当地做社区团购的商家联系收购鲁甜糯191玉米,“批发价能给到2元/个。”
为何当地的商家能如此之早地嗅到鲁甜糯191玉米的商机呢?其实,鲁甜糯191玉米的大名早已在当地传开了。
刘霞介绍说,去年这个时候,在小泊头镇开完盐碱地鲜食玉米种植现场观摩会后,田里的鲁甜糯191玉米就被当地村民一抢而空。林佃旭表示,盐碱地上种出的鲁甜糯191玉米个头大、味道好,甜度特别高。
鲁甜糯191玉米制作成的月饼。(图片为刘霞提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鲁甜糯191玉米花色还很好看,粉紫色、米白色间接其中,这也给了刘霞灵感。今年,刘霞研制出了一款新型月饼,与传统月饼不同的是,这款月饼从月饼皮到月饼馅,全都是鲁甜糯191玉米来做原料。
这款月饼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月饼皮的颜色,正是鲁甜糯191玉米的粉紫色、米白色,但颜色形状并不固定,“这种随机感也是原生态的一种体现”,刘霞介绍说,她给这款月饼起名为“荷塘月色”,并且正在申请发明专利。
今年8月,鲁甜糯191刚刚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刘霞表示,现在省内外有多家企业正在联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试图取得品种使用权,进一步开发。8月19日,林佃旭在听闻这一消息后,也向刘霞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能由无棣县当地企业来接手鲁甜糯191的品种使用权,就地转化成果。
对于未来发展,刘霞表示,目前,鲁甜糯191在海南、宁夏、河北等地试点区生长情况都很好,以后有望在黄河流域省份乃至南方省份得到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