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像”、“相”三个词的区别,你真的搞清楚了吗?

“象”侧重事物原生态的样子,“像”侧重人或物的图像及相似性,“相”侧重事物的外观或样貌。在用法上,“象”多做名词,“像”可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相”可用作名词、动词、副词。

相关阅读延伸:

最近写材料的时候,总在用“象”与“像”字上卡住了,对“相”的使用也有些迷糊,不知该用“象”,还是用“像”,或者用“相”好。“象”、“像”、“相”三个字同音,它们的本义并不难区别,但由于一些引申义上相似,加之“像”历史上曾经简化为“象”,至今一些书籍中仍然是“象”、“像”不分,这就让我们使用“象”与“像”有些含糊。今天,老王就来对这三个字认真进行辨析,先说说“象”与“像”的区别,再说说“相”有哪些不同。

一、“象”与“像”的本义

“象”是一个象形字,其古字像一头大象,因此它的本义就是大象,引申为事物的外观、形态,如“景象”、“气象”等。

“像”是一个形声字,从人、从象,其本义为相貌相似,经常用作“好像”、“活像”,又引申为“比如”、“比方”。“像”比“象”多了一个单人旁,还引申为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如“画像”、“雕像”等。

二、“象”与“像”的演化

“象”与“像”古来都是两个字,但在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将“像”合并到“象”里,停止使用“像”字。由于这种简化导致了使用中的歧义,在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中,对“像”字进行了恢复使用,并指出在“象”与“像”意义可能混淆时使用“像”。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明确规定“像”不再作为“象”的繁体字处理,恢复到1956年以前的状况‌。经过这样的演变,我们看到不同时期的书籍里,“象”与“像”的用法就不完全一样。

三、“象”与“像”的区别

要正确区分“象”与“像”的不同,重点是要深入领会它们的基本含义,并由此理解他们使用上的一些区别。

1.“象”与“像”作名词时,用于描述某种事物,“象”是指事物本来的形状和样子,如“象棋”、“形象”;而“像”是以模仿、比照的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人像”、“塑像”。

2.凡是描述与图像有关的事物多用“像”,如“肖像”、“录像”;“象”大多用于描述具体事物,如“象棋”、“星象”;但有时也用于描述抽象概念,如“抽象”、“象征”。

3.“像”有相似、比方的意思,凡是用于比喻或象征意义的多用“像”,如“爱情像蜂蜜”、“她美得像花儿一样”。

4.“像”应用较广,用作动词时,表示相似、如同的意思,如“他壮得像头野兽”、“像这样的事情很少见”;用作副词时,表示似乎、好像的意思,如“这天像要下雪了”、“这电视像有毛病”。

四、“相”有哪些不同

“相”是一个会意字,其古字形像用眼观察树木,本义是查看形状、加以判断的意思。后引申为观察的情状、形貌,如“相貌”、“站相”;又指起辅助作用的人,如“丞相”、“首相”;还有动作交互的意思,如“相互”、“相与”。

“相”在大多数时候与“象”、“像”是很好区分的,但三个字都有与形态、模样相关的意思,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分辨了。三者的主要区别点是:“象”是指人或物本来的形态、样子,“像”是用模仿、比照的方式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而“相”所指的外观形态侧重强调与事物内在情况的联系,如“真相”、“苦相”。

五、常见的错误用法

1.比喻等句式中不用“象”,而要用“像”,如这样用就错了(括号中为正确用字,下同):“象(像)阳光一样温暖,象(像)大海一样宽广”、“象(像)这样的话要少说”。

2.与图形有关的不用“象”,而用“像”,如“音象(像)”、“录象(像)”;与人的样子有关的不用“象”,而常用“相”,如“象(相)貌”、“可怜象(相)”;与照相有关的不用“像”,而用“相”,如“像(相)片”、“照像(相)”。

3.还有一些用法实在不好辨别,就只有死记硬背了。

如应该用“象”的地方(括号中为错字):“印象(像)”、“现象(像)”、“形象(像)”、“表象(像)”、“景象(像)”、“假象(像)”、“气象(像)”、星象(像)、幻象(像)、意象(像)、象(像)征、“想象(像)”、象(像)形字,象(像)声词、万象(像)更新;

应该用“像”的地方:“摄像(象)”、“音像(象)”、“好像(象)”、“像(象)高山”;

应该用“相”的地方:“相(像)貌”、“站相(像)”、“病相(像)”、“相(像)片”、“出洋相(像)”、“狼狈相(像)”、“吉人天相(像)”,等等。

学中文实在太难了!

学习更多写作知识,请订阅老王如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