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牛油果病虫害防控初报,你必须知道的关键信息

攀枝花牛油果病虫害防控初报关键信息:主要病虫害为“四病三虫”,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化学药剂防治、合理修剪、改善土壤环境等,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提升牛油果产量与品质。

相关阅读延伸:

攀枝花牛油果病虫害防控初报,你必须知道的关键信息

基金项目:“十四五”四川省果树育种攻关项目“牛油果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2021YFYZ0023 -13)

张 森等

牛油果 (Persea americana Mill. ), 属于樟科(Lauraceae)油梨属,是一种热带、亚热带重要的经济作物,原产于拉丁美洲。 目前全球有 100 个国家或地区栽培牛油果,有 88 个以上国家出口牛油果。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的《2021 年 ~2030 年农业展望》,到 2030 年牛油果将成为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热带水果,届时牛油果产量预计将达1200 ×10 4 t,其中 390 × 10 4 t 将用于出口,全球牛油果出口额预计将达到 83 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 水 果 之 一 。 我 国 牛 油 果 种 植 面 积 约4000hm 2 ,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如云南、广西、海南、四川攀枝花等地 ,根据四川省牛油果产业发展规划(2018 ~ 2030 年),以攀枝花、凉山州为两核、安宁河流域、金沙江流域为两带进行“两核两带”牛油果产业空间布局,经过牛油果规划与产业积聚发展阶段(2018 ~2020 年),截至 2022 年,攀西地区牛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 667hm 2 左右。 随着攀枝花牛油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牛油果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可概括为“四病三虫”,四病为根腐病、炭疽病、尾孢斑点病和疮痂病,三虫是樟脊网蝽、蓟马和蚜虫,嫩梢期“三虫”发生严重,病害不突出;花、果期则病重虫轻,严重降低了牛油果的品质与产量,制约了攀枝花牛油果产业健康绿色发展。


1 牛油果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

1. 1 根腐病

病 原 为 樟 疫 霉 菌 ( Phytophthora cinnamomiRands. ),属霜霉目(Peronospo - rales),菌丝呈丝状、淡色,孢子囊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顶部有明显的乳突,多为单乳突,游离孢子囊可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产生芽管。 主要从植物根部有机械损伤部位或须根入侵植物,尤其在排水不良或水分积累过多的情况下,根腐病的发病率极高且发病严重,发病植株主要表现为叶色呈现淡绿色或淡黄色,叶片变小且叶尖出现棕色坏死、叶子稀疏、树冠枯死症状,由于植株根系损坏缺少营养、缺乏遮荫树叶,导致植株长期暴晒并出现大量小果实现象,最终整个树势衰亡。目前,牛油果根腐病也被人们广泛的认为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可通过在果树行间开挖深度和宽度为 30 ~40cm 的排水沟,采用四泥六沙的土质比例和上粗下细土壤径粒进行客土,改善排水不良、盐分过高的土壤环境。 地鼠可采取 56% 磷化铝投洞毒杀或在地鼠洞入口放置弓形夹进行防治,切断地鼠洞穴中的水为根腐病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或在牛油果树冠下撒施石膏,创造抑制樟疫霉菌的生长环境。 Akin⁃sanmi 相关研究表明:因亚磷酸钾具有内吸性,很容易被植株吸收合成有机物,当合成的有机物运输至根部生长部位时,根系抵御樟疫霉菌入侵的能力就会提高。 因此,叶面喷洒或水溶施用亚磷酸钾能够控制牛油果根腐病的发生,尤其是稀释 1000 ~1500 倍,效果最佳。

1. 2 炭疽病

病原是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属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菌丝呈丝状,分生孢子为梗圆柱形,无色单胞,是侵染和传播的主要途径。 通常从花朵、果实、叶子或树枝的机械损伤处和随雨滴寄生到植物,发病植株的叶片最初出现黄色斑点,然后病斑变成棕色,最后病斑连接成片在叶尖、叶脉或叶脉之间坏死,新芽出现棕色或紫色病变,甚至枯死。 受感染果实皮孔周边最先出现直径小于 5mm 的圆形浅棕色病斑,后来病斑扩大,病斑中心略微凹陷,颜色由深棕色变成黑色,最后果肉内部腐烂,尤其是被昆虫或机械风摩擦过后,病斑的面积便会迅速增大 。

可设置至少 7m 的行距或疏剪直立旺长枝、交叉枝、衰弱枝和病虫枝等整形修剪进行防治,让树冠内部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减少水分,喷施 86. 2% 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 800 ~ 1200 倍液,或 50% 嘧菌酯1500 ~2000 倍液 + 10% 苯醚甲环唑 800 ~ 1200 倍液进行轮换叶面喷雾进行化学防治。 采收时应尽量减少果实的机械损伤、带短果柄和低温贮藏,胶孢炭疽菌低于 10℃便会抑制其繁殖,高于 23℃便会大量扩殖。

1. 3 尾孢斑点病

是由真菌紫斑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 purpurea(Cooke) Deighton]引起,尤其是在漫长的雨季当中,叶子、果实、细枝和果茎都可能出现症状,最初在叶缘背面出现 1 ~5mm 紫色或棕色不规则病斑,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叶片正面也出现与叶片背面相同的病斑,且老病斑周围伴有黄色的褪绿光晕。 在潮湿的环境下,病菌孢子囊在叶片背面形成大量真菌孢子,病变中心出现灰色、毡状的菌丝,个别病变中心不断扩大形成不规则、褐色坏死病斑。 在果实上受感染的第一症状就是果皮变黑,接着果皮细胞组织肿胀,形成黑色病斑,随着果皮细胞的坏死,病变中心呈现凹陷、开裂形成“结痂”,这些凹陷病斑和裂缝继续为炭疽病、蒂腐病等继发性病原体提供入侵的通道。

可通过冬季清园,将病叶、病枝清出果园深埋或烧毁,配套施用过氧化氢、石硫合剂等杀菌剂,消除病菌减少病菌来源。 或在牛油果尾孢斑点病发病初期喷施 46%氢氧化铜 1500 ~2000 倍液和 25% 吡唑醚菌酯 1000 ~1500 倍液,每隔 10d 喷施 1 次,连续防治 3 ~5 次,采果前 3 周停止喷药。

1. 4 疮痂病

牛油果疮痂病病原 ( Sphaceloma perseae Jen⁃kins. ),属于半知菌亚门,痂圆孢属真菌。 分生孢子极小,顶单生,无色,椭圆形,直径为 2 ~30μm;分生孢子梗圆柱形,短而不分枝,末端尖细,无色单孢,偶有隔膜,菌落在培养基质上表现为黄褐色至橄榄色。发病初期叶背纹理内产生棕色小斑点、叶缘皱缩,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出现不规则、离散不连续的病斑并形成畸形病斑或中心穿孔。 受害果实初期果皮木栓化,出现少许卵圆形褐色疤状突起,后由浅褐色变至紫色,待果实完全成熟后,病斑连接成片、龟裂和中心凹陷,发病果实不改变其风味口感,但果实外观质量、商品性严重下降,在幼果期连续出现阴冷、潮湿天气,疮痂病发生最为严重。

防治可通过合理的肥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疏花疏果,严格控制挂果量为 2 × h × d(h 为牛油果树冠高度;d 为牛油果树冠投影直径;h,d 单位为 m;挂果量单位为 kg),或中型牛油果树叶果比以 25 ~35:1 为宜,大型牛油果树叶果比为 35 ~45:1 最佳。 此外,按照株行距 10cm × 10cm,70 株/667m 2 进行合理密植,提高果园的通风与光照能力,亦可剪除发病果实和枝条以减少病源物。 或在牛油果疮痂病发病初期混合雾喷 5%吡唑醚菌酯 +55%代森联 1500 ~2000 倍液进行防治。

2 牛油果主要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2. 1 樟脊网蝽

属半翅目,网蝽科(Tingidae)以成、若虫聚集于牛油果树叶背面刺吸组织汁液危害为主,叶片危害较轻时,叶片背面出现褐色粘性物,对应叶片正面出现苍白色斑块或黄白色小园点 。 随着樟脊网蝽危害的加重,苍白色或黄白色小圆点病斑连接成片,叶片变成褐色至脱落,严重影响牛油果的光合作用,降低了牛油果的树势、产量和品质。

牛油果樟脊网蝽 1 年发生 4 ~5 代,通常以卵在牛油果叶片组织内越冬,第 1 代若虫于 4 月中上旬开始孵化,直至当年的 11 月中旬完成最后一代成虫的孵化。 成虫和若虫喜荫蔽怕光照,均是群集叶片背面刺吸为害叶片 。

防治樟脊网蝽可在晴朗天气 9:00 ~16:00 释放草蛉、平腹小蜂、瓢虫等天敌,每代樟脊网蝽释放 2次以上,每次间隔 10 ~ 15d,持续 2 ~ 3 年进行生物防治;也可以采用 40% 氧化乐果乳油 1500 倍液、40%乐果乳油 1000 倍液、5%吡虫啉乳油 2000 倍液或 1. 2%苦·烟乳油乳油 500 倍液喷雾防治 ,或在 4 月份的孵化末期使用 4% 阿维·啶虫脒乳油600 ~7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

2. 2 蓟马

属缨翅目,蓟马科(Thripidae)牛油果上的蓟马主要分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温室蓟马 ( Heliothrips haemorrhoidalis) 和 牛 油 果 蓟 马(Scirtothrips perseae)3 种,西花蓟马主要以花粉为食,但不是花期的主要害虫,且不会对叶片造成重大损伤;温室蓟马和牛油果蓟马通常以成虫危害牛油果嫩叶开始,待叶片老化后,便以幼果(果实长为 3~6mm)为食,进食痕迹在叶片正面呈现不规则的银白色斑点 ,在对应叶片背面出现黄褐色斑点,在果皮表面留下结痂或皮革状棕色疤痕,俗称“鳄鱼皮”,与强风擦伤伤痕迹相似,严重降低了牛油果的商品性。

牛油果蓟马一年发生 6 代或更多代,无明显越冬现象,卵到成虫的发育只需 20 至 30d,牛油果蓟马成虫呈草黄色,腹部呈绿色,眼部有 3 个明亮的红点,在 9 月份至 10 月份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

蓟马可采用澳洲黄蜂、小盗蝽、掠食性螨虫等天敌,每代蓟马释放天敌 2 ~ 3 次,每次间隔 7 ~ 12d,持续 3 ~4 年进行生物防治。 此外,在果实长度为 2~5mm,果实上有 3 ~4 只蓟马成虫,使用 10% 多杀霉素悬浮剂,750 ~900 倍液进行喷雾化学防治效果最佳,或者采用蓝色、黄色和绿色 PVC 诱虫板进行物理诱杀。

2. 3 蚜虫

属半翅目,蚜总科(Aphidoidea)。 牛油果上的蚜虫以刺吸口器插入新抽枝条的幼嫩稍端或幼嫩叶片背部吸食汁液,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卷缩,到了发病后期,嫩叶蚜虫集中密布,虫落之间夹杂白色的脱皮,叶片表面出现浅黄色蚜虫排泌的蜜露,进一步诱导果实蝇、蚂蚁等害虫前来取食和诱发炭疽病、煤污病发生,严重阻碍当年生枝稍的生长,降低了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树势早衰,大大推迟了牛油果的挂果时间,降低了产量。

牛油果蚜虫 1 年发生 20 ~ 30 代,世代重叠严重,早春两周左右繁殖 1 代,在每年 4 ~10 月,16 ~26℃的最适繁殖温度下,5 ~ 6d 便可以繁殖 1 代。牛油果蚜虫夏季呈浅黄绿色,春秋为深绿色或蓝黑色,在 9 ~10 月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

蚜虫可采用 1kg 烟叶进行泡水、揉搓、过滤静置一晚再进行喷施,或使用生石灰、硫磺粉和水按照1. 5:1:3 混合制成树干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等人工防治,也可在果园四周投放寄生蜂、食蚜蝇、瓢虫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此外,在蚜虫发病初期可使用洗衣粉、尿素和水以 1:20:400 的比例混合进行叶面喷施防控,到了发病后期可采用 30% 噻虫嗪悬浮液4000 ~5000 倍液进行化学药剂防控 。

3 问题与展望

3. 1 牛油果病虫害防控研究存在的问题

3.1. 1 种植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攀枝花牛油果产业近几年才有所发展,种植户掌握的牛油果栽培知识与实践操作技术有限,多数果园管理简单粗放,对农资的种类、用量、施用时期和使用方法全靠经验,水肥管理与栽培措施不科学,导致牛油果果实品质差异较大。

3.1. 2 严重依赖化学防治  很多种植户在未掌握牛油果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下,多次盲目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增强了果园病原菌的抗药性,降低了天敌的数量,导致病虫害集中暴发。

3.1. 3 缺乏病虫害监测机制  牛油果果园病虫害监测及预警机制不健全,种植户缺乏气象、土壤墒情和虫情等基础资料,对病虫害的预判缺乏及时性,不能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导致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时,才开始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1. 4 缺乏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缺乏针对攀枝花牛油果病虫害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目前大部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仅适用于牛油果其他产区,不能很好应用在攀枝花地区。


3. 2 展望

牛油果病虫害是影响牛油果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牛油果生产种植管理过程中应重视病虫害绿色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统筹防治”的原则,建议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牛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

3.2. 1 强化科学管理 通过冬季清园、中耕除草和适时修剪等措施,破坏虫卵和病原菌的越冬场所,降低果园害虫和病菌数量。 或通过使用诱抗剂、生长调节剂和有机肥,提高植株的抗性和树势,有效控制牛油果病虫害的发生。

3.2. 2 积极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优选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理防治,配套使用高效、低残留、低毒、易分解的化学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

3.2. 3 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  果园病虫害的发生具有动态性和持续性,种植户应定期巡园开展病虫害普查工作,结合实时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归纳、总结果园各时期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阶段特征。

3.2. 4 加快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深入开展牛油果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阶段特性研究,为健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和定向性防治药品的研发奠定理论基础。

牛油果树苗 嫁接哈斯牛油果苗树 南方庭院盆栽地栽种植带土 ¥28.9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