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牛中出性败血症

牛巴氏杆菌病,俗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或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对牛群危害严重,需及时防控。

相关阅读延伸: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牛中出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该病在犊牛中较为常见。

该致病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在60至70°C时,5至20分钟即在干燥条件下2至3天内可死亡。常用消毒剂如0.5至1%的氢氧化钠、5%的石灰水10%的漂白粉以及10%的福尔马林溶液均可在数分钟内将其杀灭死亡。

流行: 病牛排泄物、分泌物和携带菌者均为传染源,一般呈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同种动物之间可相互感染,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在冷热交替、气候多变、闷热潮湿、多雨季节较为多发。疫情也与半舍拥挤、通风不良、长途运输、过度使役、饲料突变、饥饿、饮喂失宜、寄生虫病等因素有关

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至5天,可分为急性败血型、肺炎型和水肿型三种类型

1.急性型: 体温突然升高,达41至42°C,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呼吸困难,粘膜发维,鼻流带血鼻液,腹泻, 粪便带血。一般在一天内因虚脱而死亡,甚至可能突然死亡

2.肺炎型: 本型最为常见,患牛中常有呼吸困难,痛喉,流带血泡沫鼻液,听诊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或胸膜摩 擦音,有时头颈前伸、张口伸舌,病牛常因室息而死亡

3.水肿型: 多见于患牛胸前和头颈部水肿,严重时波及腹下,肿胀硬固热痛,舌咽高度肿胀,呼吸困难,皮肤和粘膜发绀,眼睛发红,流泪,病牛常因窒息而死亡。

预防: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通风换气、防尘降温、防潮防寒的舍内管理,适当控制饲养密度,并定期进行舍内的消毒工作。育肥牛只要全进全出,并定期接种牛出血性败血病菌苗进行防疫注射。发现病牛应及时隔离治疗,并对同群牛只仔细观察测温。使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进行紧急药物预防,观察一周后没有新病例出现方可再注射菌苗。注意接种牛只一周内不得使用抗菌药物。

治疗:发现病牛应立即隔离治疗,对其场所进行清理消毒处理,对污染物作无害化处理。可使用青霉素、链霉素、 庆大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也可选用高免疫血清结合解热、补液、解毒强化。思诺 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进行静脉注射,剂量为2毫克/千克。抗出败高免血清,大牛60至100毫升,犊牛30至5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