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蜂网电话会议第40期

财联社蜂网电话会议第40期聚焦俄乌局势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邀请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博士解读。会议讨论了粮食安全、粮食政策、种业及化肥市场供需情况,并分析了国内粮食产业的投资方向。

相关阅读延伸:

财联社(郑州,记者 张晨静)讯,俄乌冲突以来,国际粮价飙升,多国政府采取措施优先保障国内粮食供应。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重中之重,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那么俄乌局势对国内粮食市场影响有哪些?国内种业及化肥市场的供需情况如何?于投资者而言有哪些粮食产业投资建议?在3月17日财联社蜂网电话会议中,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博士围绕俄乌局势对全球、我国粮食供应格局进行全面解读,并对我国粮食政策为投资者做了详细分析。

全球粮价飙升 国内基本面未受影响

截至目前,俄乌冲突已三周有余,双方进行四轮谈判,但全球粮价飙升仍无“熄火”迹象。李国祥博士在会议中解释:“自去年起国际粮油价格就一直在涨,战争爆发再次推升全球粮价。俄乌两国农产品产量并不大,但贸易量在全球地位非常特殊,根据联合国和美国农业部数据,这两个国家农产品产量不到世界总产量的10%,但其贸易量占比约20%-30%,出口农产品主要以玉米、小麦等粗粮为主。以小麦为例,全球小麦贸易量仅2亿吨且出口国较为分散,俄乌两国就占据5000-6000万吨。”

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不仅仅有供需层面原因,资本炒作亦起到一定作用。美国是全球最大粮食出口国,已通过玉米、大豆等深加工技术与石油等能源产品打通并价格绑定。李国祥表示,粮食波动周期较长,一般周期时间约7-8年,短期来看全球粮价难言见顶。一方面粮食可以成生物燃料,资本裹挟的粮价具有较强的风险价格转嫁能力,另一方面美国小麦大幅减产,比例约10%。

对于我国而言,粮食安全一直是“国之大者”,中国三大主粮水稻、玉米和小麦能够自给自足。而且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要求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还要求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

李国祥向投资者介绍,我国口粮完全能够得到满足,事实上我国稻谷处于阶段性过剩,按照目前工期稻谷和小麦2亿吨就可以满足国内吃饭问题。但大豆进口量较多,小麦和玉米少量进口,这主要因为当前人民对动物蛋白需求增多,饲料粮需求进一步提升,去年玉米价格先于小麦上涨,在替代作用下,约几千万吨的小麦也进入到饲料行业。

多举措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在饲用粮中,大豆进口依赖程度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一号文件中重点提及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要求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此外,提升主产区种植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亦是保障措施之一。李国祥表示:“玉米和小麦价格目前是逐步上行,根据最近行情,玉米价格在1.5元/斤以上,小麦报价在1.6元/斤左右,尤其是小麦,这个价格放在几年前难以想象,近期没有看到国家有调控价格的动作,这或许也是为了让利给农民,通过价格调节鼓励农民增加种植投入,提高种植积极性。”

从成本来看,化肥占种植成本40%以上,化肥价格与粮价紧密相连。受成本上升影响,化肥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李国祥认为,随着种粮热情增长,化肥的需求仍有望提升,根据近两年化肥进出口数据,在国家政策调控下,化肥供应保障问题不大,化肥价格或有上涨空间。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是种植产业链上价值含量最高的环节,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粮食产量。自去年起种业频发利好政策,从《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到种子法,种业改革体现在方方面面。

李国祥在会议中表示:“我国种子目前是供给大于需求,品质好的种子利润比较丰厚。我国正在打’种业翻身仗’,在国家法律的保障下,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套牌,只要种子品质好能够得到种植户的认可,这就鼓励大型种企做科研,搞育种,在这种环境下育种终端市场十分繁荣,种业前景也很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