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静宁,农户刘红娃通过种植藏木香实现了致富。他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成功种植了260亩藏木香,并筹建了晾晒厂。此举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带动了村民发展生产,成为静宁县产业调整和促农增收的一个缩影。
相关阅读延伸:
>刘红娃手捧藏木香享受丰收喜悦
通讯员 王荣 本网记者 宋芳科
沿着美丽的静西公路一路盘旋来到八里镇闫庙村。轰隆的机器热闹着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山川间,借此春光,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暖阳下,老百姓一边播种着希望,一边收获着硕果。
“四点半就醒来,收拾了一下五点多就出来了,这些天忙坏了。”与干部杨剑说话的就是刘红娃。2018年冬天,他种植的110亩藏木香经过两年的孕育,在这个春天喜获丰收。春风吹红的脸庞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透着中年人该有的智慧和勤快劲儿,短短几句话,言语间更是掩盖不住的惊喜和自豪。
装运藏木香
今年46岁的刘红娃是闫庙村二组的村民,生长在黄土地上,接过父辈的旗帜,种地是他必须的选择。在这片土地上成家立业,靠着一身力气,供养着一家人。玉米、洋芋是他不变的种植品种,加上农闲时打点零工,一年到头三四万元收入,生活基本得以维持。为了改变现状,他也曾跑货运、拉苹果,但生活并未发生“质”的改变。
2018年,一位老朋友和他谈起了中药材种植。听着对方靠着种植药材改变负债的现状,刘红娃动心了,决定放手一搏。随后他前往陇西中药材基地考察,并在对比后确定种植藏木香。
“我去一看,人家种植药材比种粮食挣钱多,而且藏木香是一年生、产量高、收益快、价格稳,我就越发觉得这能行。”坚定信心,刘红娃决定秋收后开种。
回来后,刘红娃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跑农户租赁土地,先动员亲戚们,按照每亩100元租金,不久成功开辟了110亩地,秋收后全部种上了藏木香。期间,为了扩大规模,他又看准了山上的荒地,在得到镇村两级的支持后,决定动工。次年春天,150亩藏木香在曾经的荒地上成功种植。至此刘红娃成功种植了260亩藏木香,他也背上了40万元贷款。
“租地前前后后跑了80户,比较顺利,但开荒费事。山上荒地一米高的草,打草机干了20多天,那段时间真苦,但也值得。”苦尽甘来,笑容写进刘红娃消瘦的脸庞。
说道第一次尝试中药材种植就敢如此大手笔,刘红娃坚定的说:“要成功就成功,失败就失败,不行从头再来。”其实,刘红娃莫大的勇气不仅得益于他果敢的性格,还得益于静宁县八里镇在产业发展上的鼎力支持。
八里镇在助力静西路实现形象蜕变后,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规划更为闫庙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让老百姓明确了发展方向,感受到了发展的力量,自然也给了像刘红娃这样敢想敢干的农户足够的保障和依靠。
“镇村干部给我很多支持,租地、开荒都参与其中,前前后后给我提供了110捆地膜和有机肥。”刘红娃说道。
分拣藏木香
自3月10日开始,刘红娃的110亩藏木香迎来了名副其实的“大丰收”,赶上了两年的丰产期,一株株个头都很大。
“这一亩鲜货就产8000斤,一共挖了60亩,平均亩产7000斤,按照一斤5毛钱卖,光鲜货就可以收回一半成本。”看着络绎不绝拉藏木香的货车,刘红娃说吃的苦终于有结果了。
妻子闫丁红也卖力的帮忙装车。最初她是反对丈夫一上来就大手笔租地种地的做法,但现在藏木香丰产,面对镜头她开心的摆着各种姿势,笑得最灿烂。
据了解,藏木香的用途很广泛,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加工售卖方式,价格也不尽相同。刘红娃种植的藏木香根茎已经被青海商贩以8.8元每公斤的价钱预定。
鉴于此,他也早早筹建了晾晒厂。这个晾晒场占地三亩,主体架构已经完成,虽然还没有完全完工,但是已经能想象到晾晒的场景。
“等到秋天,山上的150亩也就丰收了,今年这260亩藏木香卖掉,我能还清40万贷款,自己还能挣10万左右吧。”对于收获,刘红娃底气十足。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这几天,刘红娃一边忙着收获,一边又增扩50亩地,准备开始春季种植藏木香。
藏木香获丰收
“我就想带动本村老百姓挣点钱,农民种地真苦,有了好的项目,他们看到收益,自然就会跟着种。”2019年刘红娃也成立了合作社,除了原有社员,现在已经有好几户愿意加入。
刘红娃种植藏木香喜获“大丰收”,带动村民以及贫困户发展生产,是闫庙村产业结构调整,促农增收的一个缩影,更是八里镇因地制宜,转变发展思路,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点睛之笔。
藏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