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的智慧体现在其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上。它们能迅速适应不同环境,利用地形躲避天敌。同时,貉擅长与獾等动物和谐共处,甚至“借宿”,展现出高超的生存智慧和社交技巧。
相关阅读延伸:
>动物世界里一直奉行着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极少有不同种类的动物能够在同一个洞穴里共同居住并且相安无事的。例如松鼠、桦鼠和飞鼠虽都是鼠类,又都栖息在树上,但却是物不以类聚,老死也不相往来的。更有甚者,即使是同类,为占领或扩充生存领地,也进行着永无休止的血腥争斗和杀戮。
而貉与獾却破了这个例,它们不仅不同宗同源,更非沾亲带故,属于两类迥异不同的动物,不但能在同一个洞穴里生活,而且从未因磨擦而争斗和厮咬,否则它们不是敬而远之就是厌而避之了。
貉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如果你在河谷、草原或靠近溪流、河、湖附近的树林中,遇见一种似狐但小,口部及耳均短,四肢也细短,两颊橫生淡色长毛,头面两侧有明显的八字形黑纹,背棕黑或带桔黄色的小动物,这就是貉(也叫狸或貉子)了。
貉善游泳,能在水中吃到些鱼、蚌、虾等,在岸上也能捕到一些鼠和蛙之类的小动物,饥肠辘辘时也寻些浆果植物吃。但它们的本领有限,尤其不擅挖掘洞穴。可它们常常看好獾子的家,每到数九寒天的冬季,貉无处安身避寒时常光顾獾子洞。
不知是因长相或是气味相近,还是因为獾子天生有副菩萨的慈悲和怜悯心肠,当貉哆哆嗦嗦带着一身寒气推开獾子家洞口的积雪时,獾子并不反感地驱逐它,反而友好地留它长时期在洞内栖居,直到捱过漫长的冬季。貉的皮毛美观防水和耐寒,貉绒最为名贵,七八十年代东北林区曾流行过戴貉皮棉帽。为此,过去有的猎人常用浓烟熏洞法将獾子与貉一窝端。
有时深秋或初冬时节,獾子一家忙着打洞筑巢,貉在附近活动发现后,竟也衔些枯草树叶帮忙,这在其它动物中是极为罕见的现象。也有貉甘愿做“土车子”一说,即貉仰躺着,任獾子从洞里往身上堆土,然后叨着它蓬松的尾巴向外运土,故称“土车子”。我想,能够做到如此的“相濡以沫”、“共筑和谐”,这里蕴含的不仅是獾子的宽容,还有貉善于与其和谐相处的勇气和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