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头鳋病的有效防治

锚头鳋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包括: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泼洒蛛虫必杀;施发酵猪粪或牛粪改变生态环境;投放黄颡鱼捕食锚头鳋。

相关阅读延伸:

第一线实践养鱼深知水产从业不易!

"水花鱼"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

锚头鳋,以头胸部插入鱼的鳞片下,用似锚头的口吸器叮入鱼体内吸血供养自己,寄生处鳞片脱落,出现出血的红斑。这是锚头鳋寄生后最明显的特征。现在锚头鳋的种类大体分成三种,一种是多态锚头鳋,在花白鲢、团头鲂上常见;另一种就是草鱼锚头鳋;第三种就是鲤、鲫和鳗鲡锚对鳋。出现鱼异常跳出水面,鱼体身上有许多红点,或是鱼的尾部翘出水面,俗称翘尾巴病,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寄生虫锚头鳋引起的。每年的5-6月,9-10月是全国性的发病高峰期。

鳋头鳋的繁殖速度惊人,一昼夜就可以产成百上千个卵,锚头鳋排出的虫卵孵出无节幼体,经过5次蜕皮变成桡足幼体,桡足幼体再蜕4次皮,需要3-4天,当锚头鳋在第五桡足幼体时,达到性成熟,在鱼体上交配后的雌性苗头鳋寻找合适的寄主,开始寄生生活。在最适的温度下,产出的卵,只要5-7天后雌性的锚头鳋就将寄生上鱼体,如果水体里有一条雌性苗头鳋,那7天后,水体里就可发展成几百条锚头鳋。

大量锚头鳋寄生

雌性锚头鳋经过变形,头部深深的扎入鱼体的肌肉内,一般的外用药物很难将其杀灭。但锚头鳋的生长特点,寄生在鱼体上分童虫、壮虫和老虫三个时期,可杀灭其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一般的氯氰菊脂或是阿维菌素均能达到杀灭的效果,但对于寄生在鱼体上的童虫效果较差,尤其是壮虫,很难将其杀灭。所以只有根据其周期性,每间隔5-7天用一次,连用三次药,才能达到理想的杀灭锚头鳋的效果。可根据锚头鳋的生长特性,可在其还没有大量繁殖期,在有虫的情况下,提前杀虫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杀锚头鳋,掌握好杀虫时机

锚头鳋,有时一条鱼的体表严重时可以寄生几百乃至上千条锚头鳋,而且每条锚头鳋尾部都有两个卵囊,每个卵囊都怀有几十至几百粒卵,这些卵囊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在产卵,这就给锚头鳋的杀灭带来了难度。

(从鱼体上取下的锚头鳋)

对于锚头鳋需要杀两次用药才能彻底解决这个寄生虫的问题。这里就有一个间隔多长时间的问题。因为从卵孵化成无节幼体,经过五次蜕皮大约是2-3天,然后变成桡足幼体,再从第一桡足幼体蜕皮四次至第五桡足幼体,达到性成熟,在鱼体上完成交配,雌性锚头鳋寻找合适的寄主开始寄生生活,在水温20度左右,又要4天,所以总的时间就是六至七天,根据从搜集的用药杀锚头鳋的效果数据来看,大量锚头鳋寄生后,第二次杀虫选择的时机是按水温乘以天数等于100来计算,也就是说水温20度只间隔5天,当水温15度,则间隔7天,以此类推。水深超过两米只按两米计算。

关于锚头鳋还有一个业内的争论,就是一条鱼有多少条锚头鳋该杀,几条锚头鳋需不需要杀?华中农大的陈昌福主张少量不杀,但实践生产中要看水温,看水质,分清情况再定一条鱼上有几条锚头鳋该不该杀。

一是看水温是趋于适合锚头鳋繁殖还是不适合,锚头鳋最适繁殖水温在20-25度,就现在这个水温,即使只有几条都该杀。因为当你发现的时候只有几条,但一周后就已经呈了几何倍数的增长,即便不死鱼,也会影响鱼的生长。

二就是看水质,如果水质清廋,透明度可以达到40-50公分,这种情况比如再叠加上是温度比较低的时候,也是可以考虑不杀的;假如水体中有机质多,很易于锚头鳋的繁殖生长,那肯定也是要杀的。

(虫体脱落后,鳃盖表面的锚头鳋留下的创口)

最后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锚头鳋属于大型寄生虫,虫体脱落后会在鱼体表留下伤口,细菌会乘虚而入,特别是一些条件致病菌,如嗜水气单胞菌,养殖水体里无处不在,一旦有伤口,鱼机体免疫力降低,就通过伤口、肠道进入血液,一旦定植成功,就在血液里分泌溶血酶,血液里的血红蛋白被溶解后,渗透出血管壁,鳃盖、鳍条基部及腹部发红,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菌性败血症。所以杀虫后的消毒也很有必要。

(由寄生虫引起局部点状或团状发红)

用药根据锚头鳋的型态而定,若多为“童虫”,根100度日的时间关系,可以用两次,用药间隔期是5-7天;如是多为“壮虫”,施用一次即可。

从鱼体上取下的锚头鳋

(原作者:肖建春 西南渔业网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