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张蚕种本想有7000元收入,却因蚕脓病绝收,六项防范措施勿忽视

5张蚕种原预期收入7000元,却因蚕脓病导致绝收。为防范此类风险,六项关键措施不可忽视:严格消毒、精选蚕种、合理饲养、控制环境、及时防病、科学管理。务必重视,以保障蚕业健康发展。

相关阅读延伸:

记得在2005年时,家里养了5张蚕种,本想着把蚕茧卖了,下半年开学的学费就不愁了,按照上一季和往年同期相比,5张蚕种可以卖7000元左右。前4龄蚕宝宝的长势很好,个头大吃桑叶也很好,但快要上簇时,没想到连续几天下大雨,河水上涨不少把两块桑田淹了,等水退了之后桑树上有不少杂物,知道这样的桑叶可能会有问题,但一时半会也没有其他的桑叶可以替代,只能用来喂蚕,结果没两天就出现大面积的脓蚕病,最后卖蚕茧时连蚕种的费用都没卖到。

养过蚕的都深有体会,一旦该季蚕出现了蚕脓病,蚕茧的质量和产量会大打折扣,有的蚕茧外表看起来挺好,但一剪开会发现里面的蚕蛹出脓水,同样卖不上价钱,还会散发出难闻的臭味。蚕脓病通常分为血液型和中肠型两种,主要表现出的症状为到处乱爬进食少,5龄以后得该病的会呈乳白色,蚕体肿大,容易破水流脓。知道蚕脓病的危害后,在防治之前,就得搞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蚕脓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利天气容易诱发蚕脓病

蚕宝宝想要长的好,就得提供适宜的温湿度,但很多时候农村小规模养殖的,很难准确的把握好蚕房温湿度问题,毕竟条件有限,往往是顺其自然。如果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出现高温高湿天气,并且持续时间有3天以上,再加上蚕房通风性一般,那么出现蚕病的概率就明显增加,很容易诱发蚕脓病,养殖户只能多留意天气预报,多观察蚕进食情况,需要根据天气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消毒措施未彻底,导致潜伏的病毒再次出现

有的养殖户在前几年养蚕时,很少出现病害,蚕茧的质量和产量也较好,认为养蚕并不难,所以就放松了警惕,该消毒的时候也没有落实到位,蚕具重复利用时未彻底消毒,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蚕病出现的频率高了,到最后发现每一季蚕都有蚕病。如果上一季蚕出现了蚕脓病,下一季必须要对蚕房、蚕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比较稳妥的是在出蚕种前做2-3次大消毒,时间间隔不宜太短。

三、桑园虫害管理不当,喂食了不干净的桑叶

很多时候蚕房、蚕具等都进行多次消毒了,但依然出现蚕脓病,那就很有可能问题出在桑叶上,桑叶采摘回来后堆放在一起,容易出现发热现象,喂食热的桑叶比较容易出问题,还有的是桑叶上有虫卵、有泥土等,直接喂食后容易得蚕病。还有的养殖户对蚕粪、病蚕等处理方式不当,随意丢在桑园中,容易滋生虫害,进而影响桑叶品质。

蚕脓病跟僵蚕病有所不同,这个危害更大,传播速度更快,一旦某个蚕盘中出现少量的,要不了一两天,就会出现一大片,如果发现有破脓水的,周围健康的蚕也会被传染。可以说蚕脓病是养殖户首先要防范的,因为一旦出现,前期的付出就难得到相应的回报,弄不好蚕种、蚕药的费用都收不回来。当然蚕脓病也不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养殖户全方位的进行细心呵护,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防范体系,具体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六点。

1、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蚕种

养蚕想要病害少、产量高,除了加强日常管理外,还有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选育良种,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明显,不同的气候条件对蚕的正常生长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果都用一样的蚕种,很显然会在部分地区引发其他问题。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蚕种,如果自己不太清楚的,可以向当地的农技人员咨询。同时对蚕种可做一定的处理,可行的办法是使用白酒浸蚕种,用消毒过的医用纱布将蚕种包好,然后再放入60度的白酒中浸透,再取出来将蚕种放在白纸上,这样可以减少病害。

2、对蚕房、蚕具彻底消毒,同时要经常对蚕体进行消毒

很多时候养蚕容易发病,跟蚕房、蚕具等消毒不彻底有很大关系,养殖户在打扫蚕房时过于马虎,边边角角没有照顾到,特别是天花板很容易被忽视。还有的是蚕具在清洗时没有在流动的水中进行,有的养殖户为了省事,会在水位不流动的池塘中清洗,看似洗干净了,实际上潜伏的病毒还在,甚至存在交叉感染的现象。蚕房、蚕具必须要彻底消毒,上一季发病较多的,需要清洗、消毒两次以上,可使用漂白粉、石灰浆,还可以使用烟熏或者蒸气消毒。在喂食桑叶前,可使用石灰对蚕体进行消毒,通常使用纱布洒均匀,再喂食桑叶,这样可以减少病害出现的概率。

3、隔离或者淘汰不眠蚕、弱小蚕,实行分批管理

在同一批蚕种,理论上来说长的大小会差不多,就眠时间应该相同,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会有多种原因造成大小不一的情况,这时要着重观察。如果发现有不眠蚕、弱小蚕等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分离开,单独进行喂食,可采取适当增加喂食次数,必要时要进行淘汰。如果是遇到两季蚕有重叠时间的,比如中秋蚕和晚秋蚕,要进行分批管理,蚕房、蚕具等都需要分开使用。

4、合理控制养蚕密度,落实良桑饱食

养蚕如果密度没有控制好,就容易出现大小蚕,理解起来也很简单,养殖密度过大了,喂食桑叶是一定的,就会出现有的蚕能吃到桑叶,有的则吃不到,长期吃不饱的蚕,就容易出现体弱多病。为了减少患病的风险,那么就需要合理的控制养殖密度,要勤换蚕盘,不同的龄段要及时处理。喂食桑叶时也要挑选适合的,桑叶上有虫卵、比较脏、不新鲜、发热等现象的不宜使用,尽可能的让蚕吃饱吃好。

5、谨慎重复使用草簇,养殖过程中多使用石灰

原来很多养殖户在蚕上簇时会使用草簇,草簇的制作非常简单,取材方便成本很低,因为用的是稻草,还可以重复使用,这里面就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稻草中可能含有虫卵,重复利用时放置不当,容易滋生细菌,增加患病的概率。如果想重复利用草簇时,需要先清洗干净,然后进行暴晒,同时还可以进行烟熏消毒,对于病害较多或者使用年限较长的,尽量不要再使用。在整个养殖环节,是少不了石灰的,一旦发现少数蚕有异常的,要加大石灰使用量和次数。

6、加强对桑园管理,妥善处理病蚕

预防蚕脓病,不仅仅要把室内的工作做好,同时还得重视桑园里的,桑园里的虫害是整治的重点,蚕宝宝想要长的好,桑叶就得品质高。很多养殖户习惯把蚕粪倒入桑园中当有机肥,这种方式是需要改变的,蚕粪中一旦潜伏着多种病毒,会容易使蚕宝宝患病,有的甚至会交叉感染,对蚕宝宝就非常不利。还有一个是需要处理好的,那就是病蚕,发现有病蚕时,要及时挑选出来,再用福尔马林浸泡1—2天,再拿到远离桑园、蚕房的地方进行深埋。

总之,蚕脓病的重点在于前期预防,一旦到5龄或者上簇时出现,往往已经是晚期,即使用药物治疗,基本上收效甚微,蚕茧的品质和产量会受到较大影响,严重的会面临着绝收。所以养殖户不要指望出现该病害时用药物来治疗,而应该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让蚕在前期就远离蚕脓病,只有这样才能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