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养鱼养出自主产业 种植红萝卜种出致富奇迹

水库养鱼,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自主产业发展蓬勃。同时,种植红萝卜也创造了致富奇迹,通过科学种植与市场推广,红萝卜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金萝卜”。两者共同谱写了乡村振兴的华美篇章。

相关阅读延伸:

■揭阳市惠来县靖海镇后湖村的红萝卜基地上绿油油一片,密密麻麻种满了红萝卜,十几名来自后湖村和周围乡村的村民正在除草。

■在揭阳市揭西县金和镇仙坡村的一座山坡上,一座全现代化的养猪场正在抓紧建设。

■东莞市桥头镇帮扶揭阳市揭西县凤南村进行艾草种植,图为驻村第一书记赖浩华在基地帮忙劳作。

■东实集团帮扶的揭阳市揭西县塔头镇潭溪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冠华到冬瓜种植大户郭少书的仓库走访。

■东莞市委宣传部帮扶的普宁市广太镇山后村,今年63岁的贫困户黄瑞波在村里开了一个小型的苗木场。

■揭阳市揭东区白塔镇马坑村的宝鸽养殖基地,工人正在给鸽子喂食。

■揭阳市揭西县灰寨镇后联村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发展起水库水产养殖。

东莞市从做强做稳扶贫产业入手,为揭阳市贫困村、贫困户留足发展后劲

没资金给资金,要技术给技术,没销路找渠道,通过发展稳定的扶贫产业,让村集体逐步走上自主经营或合作发展的道路;为了巩固脱贫成果,疫情期间,帮扶单位大力发展消费扶贫,用一场场及时雨避免了返贫风险……

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揭阳市多个贫困村发现,来自东莞市的各帮扶单位和驻村扶贫干部,因村施策,在做强做稳扶贫产业方面下足了功夫,挖好一个个“金井”,为当地贫困村、贫困户留下了致富源泉。

扶贫概况

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376亿元

2016年以来,东莞市把对口帮扶揭阳市脱贫攻坚工作作为践行“先富帮后富”的重大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2016年至2020年,东莞对口帮扶揭阳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376亿元。

通过系列帮扶措施,积极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截至2020年6月,东莞市对口帮扶揭阳市的114个贫困村的7112户27168名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关键词1 自主经营

养鱼种艾 走出一条长效发展之路

村里的扶贫产业是要入股还是自主经营?这是摆在帮扶单位和扶贫干部面前的一道现实选择题。自主经营能带来的效益可能更大,但也要承担风险。村集体自主经营扶贫产业要走得稳,不但要有资金,还要有技术、科学的管理经验,更要能解决销路问题。在揭阳的多个贫困村,帮扶单位就进行了这样的大胆尝试。

东莞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帮扶揭西县后联村:

养殖水库鱼 预计带来10万元以上年收入

“噗噗噗!”揭阳市揭西县灰寨镇后联村的一个山坑鱼塘,随着自动饲料投喂机的开启,黑压压一片大鱼正争先恐后地觅食,溅起的水花喷了记者一身。

东莞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驻后联村第一书记周振业告诉新快报记者,这是后联村自主发展起来的乌山柯水库水产养殖项目,水库面积约75亩,首期建设投入东莞引导资金53万元。目前,鱼塘以养四大家鱼为主,其中草鱼约6000条,大头鲢鱼、鲫鱼等有六七万条。

项目去年开建,今年4月份开始投放鱼苗。记者看到,鱼塘四面环山。站在鱼塘边,可以清晰地看到,鱼塘里的鱼普遍已经长到了五六斤的样子。记者好奇为什么这么大的鱼现在还不出售,一旁的后联村支书温子明说,要养到春节前,有十来斤才能卖出更好的价钱。原本批发价六七元的鱼,由于这些是生态养殖的水库鱼,价格还能卖贵一元左右。

这个帮扶产业由村里的经联社自主经营。自主经营也意味着必须承担产业风险,需要有足够的魄力和胆识,也需要专业知识和完善的经营管理。周振业说,项目虽然还没收成,但帮扶单位和村两委都有充足的信心能经营好。

他介绍说,这个项目是经过充分论证而设立的,专门请了广东省农科院的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在运作的工程中,购买了增氧机等设备,有专家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负责打理鱼塘的管理员也是有着丰富经验的村民,最大程度保证了水库鱼的高存活率和养殖质量,而销路也不成问题,收成时可以快速对接批发市场。

预计项目实施后,每年将会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带来10万元以上收益,同时带动村民就近就业。

温子明介绍说,在这里负责管理的村民温国才,每个月有2000元的薪酬,卖了鱼后还有10%利润的提成。此外 ,鱼塘需要一些草养鱼,村民只要有空就可以去割草卖给经联社喂鱼,增加收入。

东莞市桥头镇帮扶揭西县凤南村:

规模种植艾草 包销模式解决后顾之忧

经联社自主经营扶贫产业的模式,在东莞市桥头镇结对帮扶的揭西县凤江镇凤南村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我们引进这个项目算比较坎坷,但事实证明是可行的。”凤南村驻村第一书记赖浩华告诉新快报记者,凤南村的气候和土质比较适合种植艾草,当地人也有种植。而艾草具有比较好的药用价值,市场行情很不错。为了给村里找到一个长期“造血”的产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等特地到湖南福布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考察艾草种植。确定可行后,投入40万元引导资金,动员133户流转责任田126亩,以凤南村经济联合社为主体,试种艾草。

新快报记者在凤南村的先期30亩艾草基地看到,地里的艾草长势非常好,赖浩华说,今年6月底收割了第一波,收获了2吨,国庆节后又收割了5吨。连梗带叶的每吨能卖到2000元,纯叶的则能卖到5500元一吨,而艾草的一个特点是比较粗养,收割后又会自己长出来,因此种植性价比很高。

他介绍说,种植艾草项目带来了多种效益,首先,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租户每年可得到300元每亩的租金;其次,每年可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再次带动了就业。艾草基地主管杨展和说,基地锄草、浇水、收成都需要人工,带动了村里五六户贫困户在这里打零工,用工高峰时就有更多村民参与,收入最高达到160元一天。

这样一个由村集体(经联社)经营的扶贫产业,如何保证稳增收?赖浩华说,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专门成立了项目管理小组,实行严格、完善的运作机制,资金使用由凤江镇财政所监管;生产上,由合作方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兜底包销。此外,还聘用有生产经验的专职人员负责项目的总体运营。这样,哪怕帮扶单位撤出后,村里也能正常运作项目。

关键词2 合作发展

养猪养鸽 合作共赢长远发展

因为村情不同,并非每条贫困村的扶贫产业都能实行自主经营的模式。新快报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贫困村引入大型项目合作发展的方式,给村里带稳定增收。

东莞市石碣镇帮扶惠来县后湖村:

荒地变沃土 红萝卜种植每年增收数十万

揭阳市惠来县靖海镇后湖村的红萝卜基地上绿油油一片,密密麻麻种满了红萝卜,十几名来自后湖村和周围乡村的村民正在除草。由于还没到收成期,光从外表完全看不出红萝卜基地有什么特别,但它却在短短几年间创造了奇迹。

后湖村全村有约1700人,但耕地面积仅513亩,而且因为靠海,几乎所有土壤都是盐碱地或荒坡沙地,能种作物的耕地极少,很多村民选择出海捕鱼为生,而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政府拨款。

2016年,东莞市石碣镇扶贫工作队进驻后湖村后,与村两委经过反复论证并参考农科专家意见后,决定进行开荒。随后又引进省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广东佳润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当年底,第一批100亩坡土被改良为七分沙三分土的试验田,种下了来自日本的红萝卜种子。半年后收成,亩产达到近1.6万斤,产值高达3万多元,昔日的荒废地变致富的沃土,见证到奇迹,后湖村全村都“惊呆”了。

为实现产业规模化、效益化开发,项目启动三年多来,石碣镇和佳润泰公司紧密携手,分别投入450万元财政引导资金、800万元公司自筹资金,逐步将红萝卜种植规模扩大至1000多亩,把原本毫无收成的荒地改良成年产量达5000吨、产值达2000万元的肥沃土地。

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何志钧算了一笔账:石碣镇投入财政引导资金后,按投入总金额的8%作为年投资收益,每年可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增加36万元收入。另外,每年村集体还能得到一笔12万元的土地承包款。

基地还带动了村民就业。60多岁的五保户蔡桂洲是红萝卜基地的长期工,负责除草、施肥、管理喷灌设备等,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红萝卜种植基地共带动了包括8名贫困对象在内的20多名村民长短期就业。基地里,一位阿姨告诉新快报记者,顶着烈日、弯着腰干活虽然有点累,但每天有100元的收入,也能帮补家用了。

东莞市洪梅镇帮扶揭西县仙坡村、金溪村:

引进现代化养猪场 两村年增收26.4万元

自动水莲控温、全自动采料机、全自动刮粪机、沼气池……在揭西县金和镇仙坡村的一座山坡上,一座全现代化的养猪场正在抓紧建设。

预计2021年,这里将建成标准环保猪舍1.1万平方米,存栏1.6万头,年出栏量3万头,年产值5000万元。

贫困户养猪,规模小、风险大,引进标准化的养猪场,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存活率,带来稳定的收益。经过前期努力,2018年,洪梅镇驻村工作队和当地县委、县政府,镇委、镇政府,村一级两委干部以及大多数村民一起,在仙坡村坽头山整合山地100亩,引入了揭西吉大养殖有限公司,2019年,项目正式动工启动。

洪梅镇驻揭西县扶贫工作队领队林仰孝告诉新快报记者,今年5月,由金和镇委、镇政府主导,利用仙坡村扶贫开发资金190万元,金溪村扶贫开发资金290万元用于投资该项目发展,年利率5.5%,每年可为仙坡村、金溪村贫困户稳定增收26.4万元。截至2020年11月,环保猪舍已经建起,沼气池等设施也已装备。

该项目一经投产,优先雇用本地有劳动力贫困户就业,实现贫困户家门口就业脱贫。目前已有意向参与就业的贫困户劳动力15户。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帮扶揭东区马坑村:

投资宝鸽养殖 村集体月入万元

一个个单独隔开的鸽栏里,一对对宝鸽情侣正在享受独处的幸福时光,或多或少的鸽蛋躺在孵化小槽里,有些鸽栏里,则有了刚孵化的小鸽子。

这是位于揭阳市揭东区白塔镇马坑村宝鸽养殖基地的一幕。马坑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东莞市交通运输局驻村帮扶后,通过投资光伏扶贫发电项目、白塔镇骏兴毛织公司项目等充实了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收入。驻村第一书记谢松茂告诉记者,今年4月底,帮扶单位再投入东莞引导资金200万元,投资入股揭阳市宝鸽养殖有限公司,每月为村集体带来1万元的收入。

新快报记者看到,鸽场很大,不时有工人在从事清扫鸽粪、喂饲料、建鸽栏等工作。谢松茂说,只要肯干,在这里工作每个月有3000多元,对于贫困户和普通村民稳定增收肯定是没问题的。

关键词3 消费扶贫

买瓜购猪 消费扶贫及时雨巩固成果

扶贫产业发展起来了,还要走得更稳固,否则就可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特别是受今年疫情的影响,有些扶贫产业受到了挑战。为此,东莞市不少帮扶单位充分挖潜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东实集团帮扶揭西县潭溪村:

销售冬瓜100吨

为17户贫困户减损

“疫情期间我们的冬瓜最便宜时才卖到一毛九一斤。”在东实集团帮扶的揭西县塔头镇潭溪村,冬瓜种植大户郭少书说。

潭溪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冠华告诉新快报记者,由于土壤适合冬瓜生长,潭溪村好多农户都种植冬瓜,卖到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往年一斤冬瓜批发价约有1元,今年疫情期间,冬瓜销售受到了严重影响,价格一直往下掉。

郭少书说,冬瓜收成后都会留一段时间再卖,去年冬瓜丰收,收成了8万多斤,但在销售期刚好碰到疫情,产品滞销,损失很严重。

郭佩辉是跟着郭少书一起种植冬瓜的贫困户,种了一亩多地,今年也遇到了销售难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帮扶单位东实集团发动集团内部以及社会资源,帮助郭佩辉在内的潭溪村17户贫困户销售黑皮冬瓜共100吨,价值16万元。郭佩辉的爱人告诉记者,当时市场价为一斤两三毛,但帮扶单位的入货价有7毛钱一斤,这样下来她家就不会亏本了,而且还可赚些。

东莞市委宣传部帮扶普宁市山后村:

联系企业购买苗木

助贫困户增收4万多元

在东莞市委宣传部帮扶的普宁市广太镇山后村,这里很多村民主要以种植绿化苗木和果树(如杨桃、杨梅)为主要经济来源。

今年63岁的贫困户黄瑞波一家七口,儿子在村里修理摩托车,一家因为孙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致贫。黄瑞波在村里开了一个小型的苗木场,疫情期间,生意也受到了很大冲击。

山后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勇辉告诉记者,帮扶单位积极联系东莞的爱心企业,今年从黄瑞波处购买了约10万元的苗木,使他家获得了4万多元的利润。

东莞市洪梅镇帮扶揭西县大茶石村:

发动食品公司 买走80头生猪

今年,受疫情及其他因素影响,揭西县钱坑镇大茶石村的生猪养殖场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滞销,东莞市洪梅镇驻村工作队迅速摸清情况后,全力搭建好产销桥梁,经商定,由洪梅镇食品公司对接采购该生猪养殖场合规生猪80头,货值38万多元。

洪梅镇驻揭西县扶贫工作队领队林仰孝告诉新快报记者,当时洪梅镇开了一辆大货车过来,全部运走,一下子就解决了大茶石村生猪的滞销问题,得到养殖户以及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拍手称赞。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