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养殖不是想养就能养,先“画重点”再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7年养殖需谨慎,先调研市场需求,了解政策导向,选择适宜品种与技术。环保标准严,需合规建场,确保可持续发展。画好重点,科学规划,再撸起袖子加油干,方能成功养殖,稳赚不赔。

相关阅读延伸:

新年伊始,随着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2017年全国各项工作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继一号文件发布后,一系列聚焦于“三农”工作的文件陆续推出。其中2月6日农业部 1号文件----《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是对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深入贯彻落实;同一天,农业部印发的《2017年畜牧业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更是聚焦于畜牧行业。

2017年畜牧业到底要怎样撸起袖子加油干?

《要点》指出,当前,畜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一方面畜牧业结构调整任务更重。二是畜牧业绿色发展要求更高。另外廉价畜产品进口压力更大。因此2017年畜牧业工作以大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

《要点》提出,把粮改饲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

为何是“粮改饲”?而不是把“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或“标准化规模养殖”等作为重要着力点?

此中有深意,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去理解:

源于种养主体分离、种养布局错位、种养依存关系弱化,造成粮食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匮乏。种与养分离还是饲料流通成本过高、畜产品生产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部门清楚地知道猪肉、牛羊肉、乳制品等进口量大幅增长,挤占了国内产业的发展空间,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是产业发展的重大命题);更重要的是,种与养分离是造成畜禽粪便无法就地消纳,环境污染等绿色发展问题的根本原由之一。

“粮改饲”能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新型农牧业发展格局,是解决当前国内玉米、水稻等粮食过剩而大豆、牧草等饲料作物依赖于进口的局面,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畜禽产品竞争力低下等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一举多得,足以影响到整个大农业全局。

去年发布的《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四大区域。其中,潜力增长区---东北4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及重点发展区----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都是传统农业大省。

今年的畜牧业工作要点中则进一步明确,要调整优化生猪区域布局。落实《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 2020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4 省(区)环境资源优势,选择 4 -5 个典型县开展生猪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试点,示范引导东北地区合理有序承接南方水网地区生猪产能转移。

以生猪、奶牛养殖大县为重点,组织开展畜牧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按照“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原则,推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循环发展,探索推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推广“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种养循环的技术模式。

依托“粮改饲”,今后畜禽粪便将不再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点“屎”真的能成“金”。

但是,笔者也注意到,推进绿色发展,一方面《文件》指出抓好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全面落实《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精神。

也就是说,把环保做好是今后拿到农业补贴的前提条件。

另一方面《文件》还要求,探索主产省畜禽粪污重金属跟踪监测的有效方式。

这说明,监管部门已意识到,畜禽粪污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主要的来源。畜禽粪污中的重金属又来自哪里?畜牧从业者心知肚明。促进饲料工业转型发展是2017年畜牧重点工作之一,《文件》提出加大新型环保饲料添加剂研发应用力度,推广低氮、低磷和低矿物质饲料产品,探索构建精准配方技术体系。

“种养结合”也不再是简单的结合,《文件》要求,在着力提升行业精准管理水平,重点开展畜牧业区域养殖环境承载力、农牧循环模式...专题研究。

简单地理解,不久将来,一个地区能养多少只猪、鸡、牛、羊将根据配套种植土地的粪污承载力去科学界定,“计划养殖”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