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三)》涵盖了丰富的神话地理内容,描述了众多奇山异水、神兽仙草,充满了奇幻色彩。其中包括诸多神话故事,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关阅读延伸:
>【古籍介绍】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原文及译文】南次三经天虞山南次三山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译文】南方第三列山系的第一座山,名为天虞山,山下到处是流水,人无法攀登上去。
祷过山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①,多象。有鸟焉,其状如鵁②,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泿水③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①犀兕(sì):犀牛和兕。兕是一种上古瑞兽,状如水牛,全身青黑色,板角。逢天下将盛之时就会出现。②鵁(jiāo):传说中的一种水鸟,长得像野鸭子。③泿(yín)水:古河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译文】从天虞山往东五百里,有山名为祷过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和玉石,山下有很多犀牛与兕,还有很多大象。山中有一种鸟,长得像鵁,却是白色的脑袋,长着三只脚,有和人一样的脸,名为瞿如,它的鸣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瞿如”。泿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大海。水中有一种虎蛟,外形像普通的鱼,却拖着一条蛇一样的尾巴,叫声如同鸳鸯,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痈肿,还可以治愈痔疮。兕丹穴山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有山名为丹穴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和玉石。丹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渤海。山中有一种鸟,外形像普通的鸡,全身上下都是五彩羽毛,名为凤凰,它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顺”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义”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这种鸟,吃喝很从容,常常是自个儿边唱边舞,只要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发爽山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有山名为发爽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都是流水,还有很多白色的猿猴。汎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渤海。旄山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译文】再往东四百里,便到了旄山的尾端,此处的南面有一山谷,叫作育遗,这里有着许多奇怪的鸟,南风就是从这里吹出来的。非山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译文】再往东四百里,便到了非山的顶部,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和玉石,没有水,山下有很多蝮蛇。阳夹山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无草木,多水。【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有山名为阳夹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都是流水。灌湘山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有山名为灌湘山,山上到处是树木,但没有花草。山中有许多奇怪的鸟,却没有野兽。鸡山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有山名为鸡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山下蕴藏着丰富的丹雘(huò)。黑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大海。水中有一种叫鱼的鱼,外形像鲫鱼却长着猪毛,发出的声音如同小猪叫,它一出现就会天下大旱。令丘山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① ,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② 。有鸟焉,其状如枭③ ,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④ ,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①令丘之山:令丘山。一说在今老挝境内;一说在今广东或广西境内。②条风:东北风。③枭:通“鸮”,猫头鹰一类的鸟。④颙(yú):传说中的一种怪鸟。
【译文】再向东四百里,有座令丘山,山中不长草木,到处有火在燃烧。它的南边有一个山谷,名叫中谷,东北风就从这里吹出。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猫头鹰,长着人一样的脸,有四只眼睛,有耳朵,名字叫颙,它发出的声音就像在喊自己的名字,它只要一出现,天下就会大旱。仑者山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①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② 。有木焉,其状如而赤理③ ,其汗如漆④ ,其味如饴⑤ ,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⑥ ,可以血玉⑦ 。①仑者之山:仑者山,今老挝镇宁高原的比亚山脉。②青雘(huò):青色的可做颜料的矿物。③:构树。④汗:应作“汁”。⑤饴:糖浆。⑥白(ɡāo):植物名。⑦血:染上色彩。【译文】再向东三百七十里,有座仑者山,山上有许多金和玉,山下有许多能做颜料的青色矿物。山中生长着一种树,形状像构树,树身有红色的纹理,从枝干流出的汁液如漆一般,味道像糖一般甜蜜,吃了它就不觉得饥饿,还能解除疲劳,此树叫做白,可以用它给玉染色禺稾山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槀之山① ,多怪兽,多大蛇。①禺槀(ɡǎo)之山:禺槀山。一说是今广州的白云山;一说是广东、广西交界处的云开大山;一说是云南的无量山。【译文】再向东五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禺槀山,山中多怪兽,有很多大蛇。南禺山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①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辄入② ,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③ ,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鹓雏④ 。①南禺之山:南禺山。一说在今云南境内;一说在今广东境内。②出:似应作“春”。③佐水:水名,疑指越南的红河。④鹓(yuān)雏: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译文】再往东五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南禺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山下有很多水。山里有一个洞穴,春天有水流入其中,夏天水从洞穴里流出,冬天洞内无水。佐水源自此山,向东南流入大海,水边有凤凰和鹓雏。南次三经 总结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① 。右南经之山,大小凡四十山,万六千三百八十里。①糈(xǔ):祭神用的精米。稌(tú):稻子。特指糯稻。【译文】总计南次三经中的山,从天虞山起到南禺山止,共十四座山,距离为六千五百三十里。每座山的山神都是龙身人面。祭祀山神时,都要杀一条白色的狗来祈祷,用糯米作祭祀用的精米。上面所说的是南山经中记载的山,共有大小四十座,距离为一万六千三百八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