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原因主要是日粮精粗比例不当,危害包括瘤胃功能障碍、全身酸中毒等。治疗措施包括静脉注射碳酸氢钠、补充水和电解质、使用抗生素等,同时需加强饲养管理,预防再次发生。
相关阅读延伸: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一个大多数牛场普遍存在的母牛代谢性疾病。随着母牛产奶量的提高,母牛日粮的营养密度也随着精料比例加大而增加。高产母牛采食高能量、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日粮时,有机酸在瘤胃内大量蓄积, 造成瘤胃pH值降低,当瘤胃pH值每天低于5.6.累计时间达到3~5小时即出现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与危害以及其治疗措施。
病因分析
泌乳初期。母牛在泌乳初期改变日粮组成是导致其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一个主要因素。同干奶期相比,泌乳初期日粮的精粗比例提高,如果从干乳期到泌乳期更换日粮没有经过适当的过渡期,就会导致瘤胃内有大量的可发酵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生成较多的短链脂肪酸(SCFA),瘤胃微生物和瘤胃壁能够吸收这些有机酸,但由于此时瘤胃内微生物还没有快速适应瘤胃内环境发生的这种改变,且数量相对较少,同时只形成较短的瘤胃壁乳突,只能够少量吸收,导致瘤胃内积聚较多的短链脂肪酸,使瘤胃pH值降低到正常值以下,从而引起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泌乳中期。母牛在泌乳中期主要是由于牛场管理不当而引起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主要与饲料加工过程、饲喂次数以及饲槽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在计算全价日粮配方成分时存在错误,就可能会导致日粮中精料所占比例较高,而粗饲料比例相应较低。由于瘤胃pH值能够随着饲喂时间的改变而出现变化,因此饲喂次数也会对瘤胃pH值产生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上述情况都会导致母牛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同样,母牛食人大量的干物质,也能够引起该病。
临床症状
病牛瘤胃pH值处于5.5-6.2范围内,发生轻度脱水,存在一些能够活动的纤毛虫,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瞳孔正常,能够走动,且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共济失调等全身症状,体温基本正常,结膜潮红,脉搏加速,微血管再充盈所需的时间略微延长(大约为2-3s),瘤胃发生中等充满,无力收缩,对瘤胃触诊发现内容物稀软或者呈生面团样。该病往往会伴发或者继发引起瘤胃炎或者蹄叶炎,导致症状加重,病程可持续1-4天。
鉴别诊断
最急性型-病牛瘤胃pH值在5以下,甚至能够达到4.o,没有存活的纤毛虫,腹部明显膨胀,瘤胃停止蠕动,含有稀软或者水样内容物,发生严重脱水。精神极度萎靡,机体非常虚弱,往往侧卧而无法站立,瞳孔散大,双目失明,体温降低,一般为36.5-38℃,循环功能减弱,心率增加到110-130次/min,微血管再充盈所需时间明显延长(大约为5-10s)。一般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即3-5h,且由于产生内毒素而出现休克,最终发生死亡。
急性型-病牛瘤胃液pH值处于5-6范围内,不存在活的纤毛虫,停止采食,排出稀软粪便,并散发酸臭味,有时甚至停止排粪,发生中度脱水。精神萎靡,瞳孔略微散大,反应淡漠,具有典型的消化道症状,磨牙虚嚼,反刍停止,瘤胃充盈、停止运动。眼窝凹陷,结膜暗红,血液黏稠,排尿量减少,颜色加深,或者无尿排出。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基本正常,有时略微升高或者略微降低,微血管再充盈所需时间有所延长,发病后期会表现出神经症状,行走摇晃或者卧地不起,头颈侧曲或者呈角弓反张样后仰,陷入昏睡或者昏迷。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通常经过1天左右发生死亡。
轻微型-病牛瘤胃pH值处于6.5-7.o范围内,内容物硬度如同捏粉样,食欲不振,反刍减弱或者完全停止,瘤胃蠕动缓慢,略微膨满,纤毛虫基本具有正常活力,不会发生明显脱水,具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发生腹泻,排出灰黄色稀软或者水样粪便,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黏液,通常能够自愈。
治疗措施
治疗时取25g大黄苏打片、25g药用碳、50g人工盐、3000mL清水,混合均匀后给病牛灌服,每天1次。其中大黄苏打片中含有等量的大黄和粉碳酸氢钠,能够使胃内酸性物质被中和,加速胃内容物向后送,从而尽快排空。药用碳不仅能够抑制瘤胃内谷物发酵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乳酸、胺类物质、细菌毒素等被吸收进入血液,也可使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浓度降低;同时,还能够促使瘤胃内渗透压下降,抑制血液中水分进入瘤胃,反之可促使瘤胃内水分进入血液循环,迅速缓解脱水。人工盐,小剂量应用时能够健胃,中剂量应用时能够缓泻,还能够中和瘤胃内的酸性物质。
亲爱的养殖朋友们,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生猪报价/dfj878),有什么养殖方面的问题,行情分析,养殖疑惑,疾病防治 ,政策解读我们会有专业老师第一时间给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