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在土耳其被认定为“毒品”,因其含有致幻成分槟榔碱。而在我国,槟榔产业在某些地区被视为支柱,且缺乏严格的监管和限制,导致槟榔市场依然庞大,销售额高达百亿。
相关阅读延伸:
>来源: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 俞光岩 湖南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 蒋灿华
本报记者 高 阳 李珍玉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本报驻美国、丹麦特约记者 张东秀 荷 芃
近日,关于槟榔的话题再次登上热搜。8月12日,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发文称,多名中国公民因入境土耳其时携带槟榔被捕,因为根据土耳其法律,槟榔中所含槟榔碱具有致幻性,被认定为毒品。因含有强致癌物,国外很多国家都明令禁止销售和进口槟榔,但在我国,某些地区却将槟榔当作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槟榔广告也时常入驻一些综艺节目。这种行为似乎已经背离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衷。专家表示,应明令禁止对槟榔进行促销和诱导消费的广告,对生产、加工、销售槟榔企业进行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要从源头抓起槟榔产销。
图源 视觉中国
国外严管槟榔产销
土耳其国内虽然并不种植和生产槟榔,但槟榔的危害却被人们所熟知。在土耳其,槟榔被列为“毒品”,并禁止外国游客将其带入土耳其境内,否则将对携带者予以拘捕。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家,虽未定为“毒品”,但对槟榔的销售或进口有严格限制。
在美国,虽说法律上没有直接禁止槟榔,但美国农业部早已强制禁止进口槟榔。美国国内购买槟榔也不是很方便,一般超市很难找到,只有在一些亚洲人开设的超市或是在购物网站(如亚马逊、Ebay)上才能买到。而且,美国明令禁止槟榔跨州销售。近些年,因为食用槟榔导致的口腔疾病、患癌率不断升高,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呼吁,希望立法者考虑在联邦和州层面进一步监管槟榔产品。
加拿大早在1989年就将所有形式的槟榔归类为危害健康的食物之一。1991 年 10 月,加拿大政府在确认槟榔和食道癌有直接关系后,禁止了槟榔产品的商业进口。 加拿大卫生部发言人玛丽安·金德曾表态说:“槟榔可供个人食用,但不能用来零售或交易。”
在澳大利亚,槟榔碱被列为第四级毒品、处方笺用药,同时禁止运输槟榔进入澳大利亚。
欧洲很多国家认为槟榔是世界上仅次于尼古丁、酒精和咖啡因的第四大最常见精神活性物质。因含有药理活性物质,并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挪威的进口货物清单上,槟榔被列为禁止私人进口的草药之一。2014 年 2 月,欧盟委员会针对槟榔叶发布了一项临时禁令,禁止欧盟成员国从孟加拉国进口槟榔叶,同时对印度和泰国的槟榔叶进行严密审核。
槟榔是棕榈科常绿乔木,主要生长于东南亚、亚洲热带地区、东非及欧洲部分地区。其中,印度、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均是槟榔的主要生产国家。印度是全球槟榔消耗最大的国家,该国口腔癌发病率居世界之冠。现在,印度多地意识到槟榔的危害,纷纷立法禁止槟榔生产销售,一些地区虽有槟榔产品销售,但要求必须标明“槟榔有害健康”的警示语。巴布亚新几内亚大约2/3的人嚼食槟榔,该国口腔癌患病率高居全球第二,现在也宣布全面禁止槟榔生产、销售、使用,违者处以巨额罚款或监禁。
国内槟榔向千亿市场迈进
在我国,95%以上的槟榔鲜果产自海南,海南也曾是全球最大的槟榔原产地。2000年,海南槟榔种植面积仅为2万多平方公顷,年产量为3万多吨,到2016年末,槟榔种植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产量超过23万吨。槟榔已成海南230多万农民的“致富树”,在每年采摘季,仅靠采摘,一人就可获得五六万元的收入。
槟榔的加工“基地”主要在湖南。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全国槟榔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其中湖南占了3/4,年产值达300亿元。仅仅十几年,湖南槟榔业从街头小手工业作坊飞速扩大到了拥有几十万员工、上百亿元年产值的多家现代化大型企业,创造了中国“食品”业迅速发展的神话。湖南槟榔在全国的消费人群也正以每年20%的速度飞快递增,短短十几年从几万人增加到几千万人。一些地方政府还把槟榔业当作龙头产业予以扶持,提出力争槟榔产业销售收入“三年实现300亿元,五年实现500亿元”的目标。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槟榔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规模已超过700亿元,槟榔业正向着千亿市场迈进,并从原来湖南、广东等南方市场逐渐蔓延到了河南、陕西、河北、北京等北方地区。再加上槟榔的营销方式“改头换面”,一些主打高端养生的“枸杞槟榔”,以年轻化、技术改良为噱头的“葡萄干槟榔”“红枣槟榔”等,吸引着更多的消费者。
湖南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蒋灿华说:“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槟榔产业链已形成了‘种植在海南、深加工在湖南’的局面。无论是在街边小卖店,还是大型商超,都能看到槟榔货架,湖南等地吃槟榔成风。喜食槟榔者觉得它风味刺激、口感独特,还有点上头。而伴随庞大市场而来的,还有口腔癌患病人数不断增加。”
10个口腔癌,9个嚼槟榔
在医学界,有“10个口腔癌,9个嚼槟榔”的说法。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俞光岩介绍,从物理特性看,槟榔是比较粗的硬纤维,咀嚼后会对口腔黏膜组织造成物理性损伤,牙齿磨损也很厉害,长期咀嚼槟榔者有的牙冠被磨掉一半,影响咀嚼功能,并造成牙颌系统、颞下颌关节等一系列口腔疾病。从化学成分看,槟榔含有槟榔碱、槟榔次碱。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槟榔果、含烟草的槟榔嚼块、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列为一级致癌物,一定剂量下长期接触便可致癌。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将槟榔果列入致癌物清单。
具体来说,槟榔碱等物质会促使过量的胶原纤维堆积,形成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黏膜颜色变白、组织变硬,进而张口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66%的咀嚼槟榔者患有口腔黏膜病变,其中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占7%,白斑占3.9%,扁平苔藓占5.2%,而普通人口腔黏膜病变仅为1.5%。黏膜下纤维性变属于潜在恶性病变,即俗称的“癌前病变”,部分患者可能演变成口腔癌,危及生命。咀嚼槟榔还会伤及食道和胃,使食道癌和胃癌发病几率增高。
蒋灿华补充说,槟榔虽然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具有杀菌、消食、驱虫等功效,但它像烟草、毒品一样有成瘾性,一旦不食用,就会出现戒断反应。另外,在世界各国消费的主要是槟榔鲜果,而在国内,其深加工食品特别多。在加工中有个“点卤水”环节,因缺乏制作标准,存在一些“暗箱操作”,甚至可能加入生石灰、桂子油、麻黄素等违禁成分,再度加剧口腔黏膜病变。
“在我们病房,从二十来岁到七八十岁的口腔癌患者中,有吃槟榔习惯的占到了80%~90%。”蒋灿华说,一旦患上口腔癌,预后非常差,很多患者的肿瘤已经遍布口腔、颌面,甚至侵入脑部,手术难度极大,危险性很高。即便有手术机会,整体医疗负担也很重,一位晚期的口腔癌患者,如果要接受放化疗,保守估计需要20万以上。手术即使成功,复发性也比较高,患者面部还会留下巨大明显的疤痕,成为“割脸人”,影响生活和社交。
不论个人、家庭还是国家,健康是第一位的
在我国,厦门是最早对槟榔进行地方监管的城市,早在1996年就禁止在厦门市生产、销售槟榔。今年,广州也开展了对槟榔广告的清理工作,3月18日,全市媒体、户外广告均已停止发布槟榔广告,另外还加强了槟榔广告的日常监测,从源头上管控槟榔广告的发布活动。
2019年3月8日,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下发《关于停止广告宣传的通知》,要求协会成员单位从3月7日起停止国内全部广告宣传,并且3月15日前相关工作要落实到位。此后一段时间,槟榔企业冠名卫视春晚、网络综艺,在电视剧植入广告的情况确实得到有效遏制。但《生命时报》记者发现,仅隔一年多,湖南某些品牌的槟榔广告又开始出现在多个网络综艺节目中,甚至热门电视剧中也出现了演员嚼食槟榔的画面。蒋灿华也说,长沙虽然槟榔广告少了,但卖槟榔的店铺并未减少,销量甚至比以前还好。
在国外被列为毒品、致癌物的槟榔,在国内为何屡禁不止?专家们表示,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财政税收和经济效益,把槟榔作为支柱产业,甚至有的地方将大批农田改种槟榔加以扶持,产业发展得很快。
蒋灿华说,一颗小小的槟榔背后,是地方经济和卫生经济的博弈。槟榔和烟草一样,属于高利润行业,导致整个产业链趋之若鹜。槟榔产品的成瘾特性,也带来了稳定的消费客群。从监管来看,因为错综复杂的利益牵扯,目前仅停留在不允许做广告的阶段,虽然在某些槟榔产品的包装上,警示了“过度吃槟榔有损健康”,但位置隐蔽、字体很小,且只强调了“过度”。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俞光岩说:“不论个人、家庭还是国家,健康肯定是第一位的!”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外科曾对长沙当地五所医院口腔癌患者进行统计,发现从2006年到2016年,因槟榔导致的口腔癌患者占比从23.94%飙升至85.53%,人数翻了将近20倍。如果未来槟榔的销售不停止,预计到2030年,湖南省因槟榔诱发口腔癌病例或超过30万,全国可能超过100万例,按照每位患者医疗费20万保守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远远高于槟榔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将对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资源造成巨大损失。
蒋灿华认为,槟榔业亟需更具权威性和约束性的国家标准规范其发展,地方政府应从源头抓起槟榔产销。 俞光岩呼吁,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对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严格限制,引导、扶持从事槟榔生产销售的企业改为从事其他有益于人民群众健康的产业;明令禁止对槟榔进行促销、诱导消费的广告,对违规生产、宣传、销售者要严格处罚,营造全社会都远离槟榔,维护口腔和全身健康的大环境。医学专业工作者和媒体等社会各界,要对大众做好科普宣传,告诉人们咀嚼槟榔的不利影响,逐渐引导和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用槟榔送礼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