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严重,水产养殖业为什么越来越难招到年轻人

水产养殖业难以招到年轻人,主要因为该行业常被视作传统辛苦行业,工作环境艰苦,薪资待遇不突出,且职业发展路径有限。同时,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现代、高科技的职业。

相关阅读延伸:

如果有关注水产养殖业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无论是养殖场的基层养殖工、各类养殖散户还是拉网队的拉网工等,在各种类型的岗位上,年龄结构都在趋于老龄化。

能在养殖场里待得住留得久的,往往都是那些45岁-65岁之间的大叔和大妈们,而40岁以下的年轻们,往往是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而且随着从业人员的逐渐老去,新的年轻人又不愿意加入,这种老龄化的结构只会变得越来越严峻,甚至可能发展到有一天,出现了无人可用的情况。

近年来,工厂的用工荒频频被报道,却不知道,在农业领域,特别是水产行业的用工荒,已经持续了多年了。青黄不接,年轻人不愿意来,在职的人逐渐老去,成为了所有水产养殖业的企业主们的痛点。而究其原因,其实也不甚复杂。


年轻人都去哪了

根据2021年的统计数据,在一二线城市的外卖骑手们的平均工资达到9K以上一个月。当然,想要高薪酬就得大量接单、使劲跑,甚至一天13、14个小时这样高强度地跑。上了年纪或者不能吃苦的人也许会接受不了,但是总有愿意拼命的年轻人拿命换钱的。

除了外卖骑手外,还有像快递行业、房产中介、餐饮服务员、各类销售等,这种大城市的服务性行业充斥着大量的年轻人。而这种第三产业有个特点,要么很辛苦但能挣到高薪酬,要么虽然低薪但工作强度和压力都不大。

无论是新兴服务业还是传统的服务业,为什么都是年轻人的第一选择,因为它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能拼命不怕辛苦的,可以去加入外卖骑手、快递行业等,只要够努力,薪酬可以足够高。对工资没有太高要求,希望工作轻轻松松不要有太大压力的,可以做些实体店或者餐饮店的服务员。

而和服务行业比起来,水产养殖业,却有点两边沾不着的感觉,工资既不高,工作却也不轻松,而且还有各种自带的属性缺陷。


工作时间长,薪酬却不高

以广东为例,2020年私营企业的平均年收入为67302元,而在珠三角地区,大多数的鱼塘养殖工的年收入在5-6万元之间,会略低于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

而且和大多数正规的私营企业不同,水产养殖业的主体是以个体中小型的私人老板为主,正规注册公司的大型养殖场比较少。而私人老板一般来说是不帮员工购买社保的,更无论五险一金了。所以,这样对比起来,本来就不高的薪酬就会显得更低了。

而与薪酬不高相对应的,是工作时间比较长。这里的工作时间,并不是指真正干活的时间,因为水产养殖业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投喂饲料,而投喂都实现了半自动化,工人们只需要把饲料倒进投料机里,然后调好速度和时间,就能完成投喂工作。

所以对于员工来说,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巡塘上,巡视鱼是否吃料正常,投料机速度是否合适等。

而和别的养殖业不太一样,水产养殖涉及到夜间增氧的问题,到了晚上,需要依靠增氧机来对水体进行增氧,因此夜间需要驻场工人来监控着增氧机是否正常运作,鱼有没有缺氧的现象等等。

所以一般养殖场会要求员工住在基地里面,夜晚巡塘会是正常的分内工作。因而,虽然工作量整体不大,但是却白天和夜晚都要常驻基地,工作时间久会比别的行业要长得多。


没有明确的休假制度

大多数的中小型养殖场是没有休假制度的。

养殖的鱼虾每天都要进行投喂,而养殖场中人员的设置往往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为了节省成本,不会专门设置轮休的人员。因为大多数的中小场一般只需要两三个员工就能运作,设置轮休人员意味着要增加30-50%的人工成本,这是极其不划算的。

因而员工要休假的时候,就只能请假,而且需要同事甚至是老板为自己代工,在实际操作上会非常的麻烦,因而都会尽量地避免。

生活和工作是成年人人生天平的两端,只有达到平衡才能获得足够的幸福感。8小时工作制和固定的单双休制度是让人们在工作之余回归家庭和生活,调节自身的关键。而如果没有固定的休假,人生的天平就会完全倒向工作一侧,人生就会失衡。


离群索居,人身不自由

孤单感是很多水产养殖场的从业人员比较常见而强烈的情感。

鱼塘一般都是处于偏远的农村地带,会远离城市,远离喧嚣和热闹。而每个养殖场中往往人数不多,有时候几百亩的养殖基地就只有几个员工,他们每天只能对着几个同事和各种鱼虾,往往会有些与世隔绝的感觉。

而一般鱼塘的交通并不是很方便,导致出入和进城是一件比较麻烦和耗时的事情,而像前文说的鱼塘都不会有固定的假期,因而会让工人们觉得在养殖场上班有时候会有种画地为牢的束缚感。


野外作业,工作环境较为恶劣

水产养殖业的工作是在野外完成的,夏天要暴晒,冬天要受冷,遇上下雨天还不能躲着,得穿上雨衣风雨无阻地前行。

有时候得下水作业,拉网,拆装水泵;有时候又得撑船,泼药。你得要体力好,因为每天可能要扛几十包饲料;又得懂点电工常识,因为要接线,拆装电机。从事这一行,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得懂一些。

在养殖场干上几年,皮肤被晒黑了,手指磨损了,胳膊变粗了,人也变瘦了,这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需要改变观念

工作时间长、不好安排假期、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地方偏僻,这些缺点都是中小型的水产养殖场的自带属性,在没有壮大规模,达到可以明确分工的体量之前,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痛点,只能硬着头皮去接受。

而这些痛点,表面上看是造成行业招不到年轻人的原因,但实际上,薪酬不够高才是关键。

当代年轻人不能吃苦吗?当然不是,不然怎么会有996在这个年代盛行。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盛行狼性文化的企业压力大,工作时间和强度都大,却仍然趋之若鹜,不就是因为给的钱够多吗?

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去跑腿,送外卖,跑滴滴等,都不愿意进加工厂,更别说养殖场了。究其原因,这些工作也许每天的上班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但送外卖也许能送出个七八千的月薪,而且时间会更加自由,而在加工厂和养殖场则只有四五千。年轻人都不傻,同样付出这么多时间,大家都会选择个更高薪的职业。

其实需要转变思路的,反而是各位企业主们。要扭转那种习惯了廉价劳工的观念,仅仅通过压榨工人们那不多的剩余价值,并不会给企业和养殖场带来多少利润空间,反而只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工作完成度的下降,而对企业造成真正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