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头那么大的“杀人蜂”指亚洲杀人蜂,学名金环胡蜂,在北美地区可能因缺乏天敌而肆虐。而在中国,它有时被用作泡酒的材料,反映了不同地域对同一物种的不同应对方式。
相关阅读延伸:
>泡酒文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就像伏特加在俄罗斯人心中的地位一样。但凡老一辈的人都喜欢在家里打两斤散装白酒,然后找各式各样的“补品”来制作“泡酒”。
这种酒一般分为两大类,植物类泡酒和动物类泡酒,桑葚、橄榄、人参泡出来的口感比较柔和。而用动物泡出来的酒,比如蜂蛹、蜥蜴等,制作出来的酒味口感比较“独特”。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时,看到他父亲就泡了一坛子“胡蜂酒”,当时看得我一阵心惊肉跳,心里想:这东西能喝吗?但我还是小看了中国人对泡酒的执着,这在老一辈眼里可是味道丰富的“补品”啊!只是我品尝不来,也不敢尝试。
不过酒坛里的胡蜂,却引起了我的注意,曾看过一篇报道,“亚洲胡蜂”漂洋过海之后到达了北美的领土,在那里成为了外来入侵物种。是让美国人头大的存在,没想到在中国却成为了泡酒的“佐料”,这算是造化弄人吗?
胡蜂入侵
大虎头蜂外号“杀人蜂”,学名叫作金环胡蜂,属于胡锋类。块头是蜜蜂的好几倍,并且以蜜蜂为食。一只成年的大虎头蜂体长超过4厘米,和人的手指差不多大。全身有着类似于老虎一样的黄黑条纹,有点像大黄蜂。
这种胡蜂攻击力强悍,不但攻击动物,连人类也会攻击。根据美国有关部门的一份报告指出,在8月份的时候,在华盛顿地区发现了一只活体的“杀人蜂”,瞬间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警惕。
这种蜂在去年就曾现身北美,当地政府当时就警惕了起来,专门在官网介绍这种大虎头蜂。不过2020年的时候,大虎头蜂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然后就消声灭迹了,全年被抓住的也就6只,不知道其它的隐藏到哪里去了。
而这一次重新出现,又引起了众人的关注,毕竟蜂类是群居性动物,发现一只,就说明有一窝以上的大虎头蜂存在。这次在美国抓到的大虎头蜂,是在攻击蜜蜂蜂巢时,被人抓住的。
华盛顿州方面为了防止大虎头蜂的泛滥,已经做出了相关预案,想要在大虎头蜂数量爆发前,把它彻底消灭。
是不是听上去觉得美国当地政府有点大惊小怪的,不就几只胡蜂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你就错怪美国当地政府,面对入侵物种,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大虎头蜂的恐怖
一只、两只大虎头蜂没什么危害,美国发现的也没几只,还构不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不过,就像上面说的,大虎头蜂是群居动物,一般春天的时候开始筑巢,经过5个月的时间,就能建好一定规模的巢穴。
在规模较大的蜂巢内,大虎头蜂幼仔加上成虫的数量可以达到几千甚至上万只。有人曾在野外发现过超大规模的大虎头蜂蜂巢,直径达到1.3米,里面的大虎头蜂数量超过10万只。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大虎头蜂是一种连养蜂人都惧怕的存在,曾经就发生过大虎头蜂捅破防护服攻击养蜂人的事情。我们旁边的日本,每年被这种蜂类叮咬至死的人数,在40人左右。
这东西非常惹人恨,攻击人类不说,它还吃蜜蜂。找到蜜蜂的巢穴后,大虎头蜂会独自一人杀上门去,按照它的攻击力计算,在一分钟之内,就能杀掉40只蜜蜂。
有时也会成群结队地攻击蜜蜂,在几个小时内攻破蜜蜂的防御,将它们的头颅砍下,带回归给幼仔做食物。场面十分血腥,所以这东西人见人恨,人见人怕。
最主要的是,这东西的毒液相当厉害,在世界毒蜂排名中,排名前五,和蛇的毒液有得一拼。含毒量是蜜蜂的10倍,毒液中含有蜂毒肽、组胺等多种毒素。据被叮咬过的人透露,那种感觉就像是“被烧红的子弹击中”,和满清十大酷刑的疼痛感相似。
综上所述,不管是繁衍问题还是毒液危害,大虎头蜂都必须消灭,美国地方政府作出相应预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那它们究竟是怎么去的美国呢?
物种入侵
大虎头蜂是亚洲本地物种,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在美洲。大虎头蜂出现在美洲,只有三种可能;第一,是它自己漂洋过海,独自从亚洲飞到美洲的,具体路线可能是北上到俄罗斯境内,在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美国阿拉斯加,在一路南下到达华盛顿。
不过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基本为零,只是一种猜测。
第二种可能,是通过远洋货轮或者跨州飞机“偷渡”到美国的,毕竟在经济全球化之后,各地关系变得更加的密切了。你可以坐在家中吃到来自非洲的水稻、品尝来自欧洲的蔬菜、喝着美国本土产的可乐。
只要资金充足,你就能在网上买到大部分自己所需的东西。而大虎头蜂就是依靠这些往来的货船、飞机,偷渡到美国的。不过这种概率也很小,能活下里的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吧,不过这种概率还是存在的。
第三种可能,是有人故意带到美国本土的。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一种是动物爱好者,想买一只大虎头蜂饲养,然后通过邮寄的方式“偷渡”到美国,可惜不小心把它放到了野外,我国很多入侵物种就是这样来到亚洲的。
另一种是仇恨美国的人故意释放的,目的是为了报复社会,破坏当地的生态,而故意这么做的。不排除是一些心理黑暗、敌国间谍的行为。
总结
虽然大虎头蜂凶名赫赫,但其实它在中国并没有翻起多大的浪,反倒是成为了一些泡酒爱好者的“收藏品”了。有些地方甚至成为了稀有物种,价格甚高。这还真的是“一物降一物”,大虎头蜂就算是孙猴子,在中国酒民面前,也得憋着,不敢翻起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