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仅通过杂交稻保障粮食安全,还积极分享农业经验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并在非洲建成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共同建设一个没有饥饿的世界。
相关阅读延伸:
>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其中,杂交水稻功不可没。
杂交水稻也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已惠及70多个国家。中国还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粗粮、果蔬、养殖等农业产业,同时,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探索也将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新的解决方案。
杂交水稻从中国走向世界
1976年,袁隆平团队发明的杂交水稻在全国开始推广。据估算,杂交水稻在我国累计推广100多亿亩,增产稻谷10亿吨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从来没有把杂交水稻当成自己的独门秘籍秘而不宣,而是积极地和各国人民分享。上世纪70年代末,杂交水稻几乎在中国推广取得成功后的第一时间,就开始陆续走出国门。
1985年,世界上第一本杂交水稻专著《杂交水稻简明教程(中英对照)》出版发行。1986年,首届杂交水稻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吹响了“杂交水稻全球化的集结号”。
美国几乎第一时间引进了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杂交水稻在美国南方稻区种植面积约35万公顷,产量比常规水稻高35%以上。
东南亚是上世纪80年代推广杂交稻最快最好的地区之一。在印尼,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已在10多个省份推广,每公顷产量高出本地品种一倍多。菲律宾杂交水稻一年净增产量240万吨,相当于多养活1500万人。
粮食安全是非洲国家长期面临的大难题,非洲已有20多个国家推广杂交稻。
在马达加斯加,目前累计推广中国杂交水稻7.5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约7.5吨。此前,当地水稻平均产量一直停留在2.5-3.5吨/公顷之间。
在莫桑比克南部,由中国援助的万宝项目种植2万公顷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从原先的1.5吨提高到8吨。
在布隆迪,中国专家组成功将当地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实现了飞跃性增长。
在乌干达,2012年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实施,经过十年耕耘产量翻了两番多,每公顷产量从1.5吨增长到约7.5吨。
如今,超级水稻的试种也在全球稳步推进,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向9个非洲国家发放1000多份绿色超级稻材料,累计推广面积5.7万公顷,产量比当地品种提高20%以上。
袁隆平生前表示:“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杂交水稻不仅帮助中国保障粮食安全,也是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解决温饱问题的福音。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杂交水稻正逐步覆盖更多地区,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稻造福中国也造福世界)
全方位贡献中国力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水稻之外,中国还为其他国家提供蔬菜种植、养殖和农业技术等支持。
9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介绍,中国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玉米种植、蔬菜栽培、木薯繁殖等3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使当地农作物增产30%至60%。
2012年以来,中国累计向非洲11个国家派出了45批共432人次的农业专家队伍,为非洲国家培训7万余人,传授实用农业技术近千项,惠及100多万非洲小农户,推动非洲农业现代化进程。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为老挝培训农业科技人员)
在刚果(布)种植的“华南5号”木薯,每公顷产量达到51吨,是当地品种产量的5.6倍。
在南太平洋的汤加王国,湖南国际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为当地人民推广“猪-沼-菜”生态循环清洁农业模式。
在肯尼亚,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利用先进技术选育更优良的种子。
在津巴布韦西马绍纳兰省孜温巴地区,中国专家系统传授玉米、土鸡、肉兔等种植养殖技术,使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津巴布韦减贫示范村案例被列为第三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之一。
在卢旺达,菌草技术带动3万多人就业增收,被当地人民称为“幸福草”。巴布亚新几内亚有的家庭甚至给自己的孩子起名“菌草”。20多年来,中国的菌草技术先后推广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40多个非洲国家。菌草技术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从最早的“以草代木”养菌,拓展到生态治理、菌物饲料、生物质能源与新材料开发等领域。
一桩桩,一件件,中国对外农业援助项目都展示了休戚与共的宽广胸怀和天下大同的愿望。促进非洲脱贫,推动非洲进步,中国从不兜售空洞的价值观而是行胜于言。
(斐济一个牧场种植菌草增加了牛羊畜养量)
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新空间
西方某些战略家信奉一句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作为对比,中国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也关注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吃饭问题,一直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技术和中国力量。
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是构建粮食安全体系的新方向。大农业观不局限于种养,只要能满足人的食物需要和提供营养的都可以算农业,从田间地头向森林、草原和江河湖海等延伸,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多元化食物空间巨大,据统计,我国森林中仅木本植物就有8000多种,目前被开发利用的只是极少数。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毫无疑问,中国对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探索将为人类粮食安全开拓新方向、作出新贡献、提供新经验。在构建更加稳定更加可持续的全球粮食体系中,中国将继续为世界贡献重大力量。
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坚持“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的信念,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肖郎平 曾瑶 刘力维 陈华永 秦声
编辑 向淳
二审 袁鹏
三审 刘莹